摘要:“没有哪个达人的税是规范的!这事儿对我没有任何影响!”10月22日晚,抖音千万粉丝网红“小影夫妇”的直播间里,面对观众关于偷税被罚的质问,小影的回应带着毫不掩饰的傲慢。此时,广东佛山市税务局稽查局的处罚决定书已明确:这对夫妇及其关联的13个纳税人,因偷逃税需追
“没有哪个达人的税是规范的!这事儿对我没有任何影响!”10月22日晚,抖音千万粉丝网红“小影夫妇”的直播间里,面对观众关于偷税被罚的质问,小影的回应带着毫不掩饰的傲慢。此时,广东佛山市税务局稽查局的处罚决定书已明确:这对夫妇及其关联的13个纳税人,因偷逃税需追缴税费1782万余元、罚款近600万元,合计超2379万元。一边从消费者口袋里赚钱,一边挖国家税收的墙角,被罚后仍气焰嚣张,这场闹剧戳破了部分网红对法律的漠视与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
这场偷税风波的曝光,始于23名消费者长达三年的坚持举报。2022年,举报人樊女士在小影夫妇直播间购买面膜、服装等商品后,多次索要发票却被百般推诿,最终仅拿到“免税发票”。这种反常让消费者起了疑心——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对夫妇为隐匿收入,竟频繁注销旧店铺,用家人朋友名义注册新账号拆分流水,通过私人账户收款、虚列成本等方式逃避纳税,仅主账号电商公司偷逃税额就达900多万元。“我们买东西遭糊弄,他们却靠着偷税赚得盆满钵满,这太不公平了。”樊女士的愤怒道出了普通消费者的心声。
更令人愤慨的是,在税务部门出具明确查处结果后,小影夫妇非但毫无悔意,反而将违法行为包装成“行业常态”。当举报者进入直播间质问时,小影不仅抛出“所有达人都补税”的歪理,还狂言“要封我的号?你算老几”,言语间尽显对规则的蔑视。罚单落地的第二天,他们照常开播带货,平台数据显示其日均销售额未出现明显下滑,似乎印证了“毫无影响”的论调。这种底气背后,是对流量特权的误判——误以为粉丝基数大就能凌驾法律,将直播电商的交易隐蔽性当作偷税的“庇护伞”。
事实上,小影夫妇的操作是直播行业偷税乱象的典型缩影。部分网红通过“多账号拆分收入”“借名注册公司”“公私账混同”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将本应上缴国家的税款转化为个人暴利。以此次2379万元的罚单数计算,其偷逃的税款可支撑近百所乡村小学的基础教学设施投入,而这些税款本应用于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是社会公平运转的基石 。当普通工薪族依法申报个税时,日进斗金的网红却在挖税收墙角,这种反差无疑会消解公众对规则的信任。
值得警惕的是,“行业都这样”的诡辩绝非脱罪理由。从薇娅、雪梨因偷税被罚巨款,到如今小影夫妇的嚣张态度,反复印证着“流量再大也大不过法律”的铁律。税务部门早已通过大数据监管织密法网,能够精准追踪电商交易流水与资金流向,而23名消费者的实名举报更彰显了社会监督的力量,让偷税行为无处遁形 。目前,小影夫妇的商品橱窗已关闭,直播动态也被隐藏,监管的重拳终于落下,打破了其“毫无影响”的幻想。
这场风波为直播行业敲响了警钟:网红的立身之本应是诚信经营,而非投机取巧;流量的价值在于传递正向价值,而非成为挑战规则的资本。税收不是可随意规避的负担,而是每个市场主体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对小影夫妇而言,2379万元的罚单或许只是经济代价,真正需要弥补的是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整个行业而言,唯有摒弃“劣币驱逐良币”的侥幸,将依法纳税内化为自觉行动,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当直播间的喧嚣散去,2379万元的罚单仍在警示:网络从非法外之地,赚钱更需守规矩。任何试图一边赚消费者的钱、一边挖国家墙角的行为,终将被规则严惩,被市场抛弃。
来源:阿峰故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