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买车买房,却敢为演唱会一掷千金!娱乐大繁荣是好是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5 16:50 1

摘要:许多人舍不得换手机,却愿意花几千元抢一张周杰伦或张学友的演唱会门票;为了看一场脱口秀,他们能跑上千公里;为了支持电影《哪吒》,他们能连看好几场。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在经济低迷时期,往往会出现一个反常现象:娱乐业反而特别繁荣。这一现象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已被多次验证,如今在中国也正在重现?

当前,许多人都在感叹工作难找、生意难做、钱难挣,但与此同时,娱乐业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人们减少了汽车、家电、手机、服装等制造业商品的购买,却在电影、短剧、演唱会、直播间打赏等娱乐性消费上毫不吝啬。

许多人舍不得换手机,却愿意花几千元抢一张周杰伦或张学友的演唱会门票;为了看一场脱口秀,他们能跑上千公里;为了支持电影《哪吒》,他们能连看好几场。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大萧条时期,制造业一片哀嚎,汽车销量暴跌75%,福特员工从12万多人骤减至3.7万人。

然而,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却迎来了黄金时代,全美电影院数量暴增至2万多家,是旅馆数量的两倍、百货公司的三倍。

日本在二战后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日本股市崩盘,房地产衰退,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1998年和1999年,其GDP增速分别为-1.3%和-0.3%。而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动漫和游戏产业达到了巅峰,动漫产业风靡整个亚洲,奠定了全球二次元文化的基础。印度电影也在类似背景下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期。

经济统计学发现,在绝大部分经济体中,如果经济出现小低迷,娱乐业就会出现小繁荣;如果经济出现大萧条,娱乐业就会进入大繁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我们不仅要了解现象,还要理解其背后的运行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看清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并预测后续演变方向。

制造业生产的是有形商品,而有形商品又分为两种:快消品和耐消品。快消品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因为用完就需要再次购买,例如油盐柴米。

而人们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购买耐消品:一是旧物损坏,例如灯泡不亮或空调不制冷;二是新功能体验,例如以前没有车,现在要买一台车,或以前没有手机,现在要买一部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当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越来越多的物品并不是因为被用坏才更换的,例如手机、电脑、汽车、服装、生产设备等,它们往往是因为新功能、新款式的出现而被淘汰。产品功能升级表面上看五花八门,但驱动其发展的底层技术其实很单一,表面上看它们在朝不同方向升级,但其实全部基于芯片、电池和显示屏的技术突破,然后在各个行业中扩散而表现出来。

如果没有这三项技术的突破,无论雷军和乔布斯有多大的能耐,他们做出的手机也不会比当年的诺基亚有太大区别。

因此,当一项基础性技术突破后,其在扩散到各个行业的过程中,会使制造业产销两旺,经济也会进入一轮繁荣期。然而,当这些技术的扩散过程逐步完成后,产品的更新速度和力度就会变慢甚至停止,销售量也会随之下降。

例如今年发布的iPhone 17,虽然苹果工程师绞尽脑汁,但也只是改动了一点外观、提升了一点算力,销量自然会下降。这并不是因为苹果工程师不努力,而是现有的底层技术已被榨干。

因此,在新的底层技术出现之前,绝大部分制造业很难走出低谷期。

以上观点并非个人见解,而是奥派经济学,特别是熊彼特对人类经济学的巨大贡献。最后,当人们对有形商品的消费支出减少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向无形商品,即精神层面的消费。

于是,娱乐业开始登场,我们便看到满大街、满平台的人都在唱歌、跳舞、看短剧、刷视频、打游戏,甚至连ICU的护士都在跳舞,电影院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这就是制造业和娱乐服务业之间此消彼长、交替起伏的客观规律。

不过,制造业从业者也不必过于焦虑,现在改行搞娱乐业多半不现实。当前正在孕育的AI技术可能成为制造业的救星。

虽然AI技术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段距离正在快速消除。例如,今年新疆将重点实施500个项目,总投资高达3.47万亿元,其中巨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并不是为了将电力输送到内地使用,而是就地建设算力中心,为即将到来的AI技术准备落地的家园。

当AI技术进入扩散阶段后,几乎所有的产品形态都会被改变,到那时,无论家里的东西是否用坏,都会被更换。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赚钱这么难,将来哪来的钱更换?其实不必担心,当这个周期到来时,绝大部分人都会发现钱比以前好赚得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AI技术的距离被完全消除时,机会也就不再那么大了。正如上一波互联网浪潮中,有些人错过了机会。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