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寒武纪?存储芯片“六小龙”疯涨,11月前要拔尖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5 13:56 1

摘要:10月25日早盘,存储芯片板块直接“炸场”——香农芯创开盘十分钟就封死涨停,全天收涨9.87%,从9月1日到10月20日累计涨幅超128%,前三季度营收更是飙到264亿元,同比暴涨近60%;隔壁的德明利也不示弱,同期涨幅突破90%,刚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毛利率较

10月25日早盘,存储芯片板块直接“炸场”——香农芯创开盘十分钟就封死涨停,全天收涨9.87%,从9月1日到10月20日累计涨幅超128%,前三季度营收更是飙到264亿元,同比暴涨近60%;隔壁的德明利也不示弱,同期涨幅突破90%,刚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毛利率较去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同一时间,三星宣布四季度DRAM价格上调15%至30%,美光恢复报价后涨幅约20%,全球存储市场时隔一年重现“量价齐升”的景气信号。现在科技圈和投资圈都在传,被称作存储芯片“六小龙”的这批企业要冒头了,这里面说不定能跑出下一个寒武纪,距离11月三季报收官的关键窗口期只剩半个月,它们真能实现鹤立鸡群?

“六小龙”可不是随便凑数的名头,都是在国产替代里真刀真枪拼出来的硬角色。具体来说,包括存储分销龙头香农芯创、手握自研主控的江波龙、专攻工业级存储的佰维存储、NOR Flash巨头兆易创新、全栈技术型选手德明利,还有和长江存储长期合作的靶材供应商有研新材。在惠州佰维存储的封测制造基地里,生产总监老杨盯着产线屏幕上跳动的良率数据,指尖在操作面板上飞快滑动:“以前是我们追着客户要订单,现在反过来了,客户带着需求等产能。三季度刚接了华为AI服务器的PCIe SSD订单,比上季度多了40%,这玩意儿支持PCIe Gen4 x4高速传输,客户催得紧,工人三班倒赶工,交货期都排到12月了。”车间外的物流区更热闹,贴着“发往比亚迪汽车电子部”的货箱堆成小山,老杨悄悄说,公司国产客户占比从去年的32%一下跳到58%,以前靠海外订单补缺口,现在国内需求能撑起大半产能。

产业链上下游的热度更直观。上海张江的有研新材车间里,销售总监张姐刚挂完电话就赶紧往订单系统里输数据:“给长江存储供的靶材,三季度订单直接涨了50%,仓库库存都见底了,现在提货得排到11月中旬。以前跟海外大厂谈合作要看脸色,现在长江、长鑫主动找上门,预付款直接能覆盖原材料成本,腰杆都硬了。”终端市场的变化更明显,京东上江波龙旗下Lexar品牌的消费级SSD,三季度销量同比涨了120%,客服小李说:“以前十个人里九个问三星、SK海力士,现在六个主动问国产型号,都说‘性价比高还能支持国货’,尤其是WM7400主控的UFS 4.1产品,性能比业界同类型的都能打。”

这波爆发绝非偶然,是“需求爆单+供给缩量+技术破局”三股力量撞在了一起。先看需求端,AI和消费电子的双重爆发把存储产能“喂”得满满当当。每台AI服务器的存储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OpenAI一个月就需要90万片DRAM晶圆,三季度全球AI服务器销量暴涨65%,光这一块就吞掉了20%的存储产能;手机换机潮也来添力,四季度全球手机销量预计涨20%,主流机型存储都从256G升级到512G,单机存储需求直接翻倍,又吃掉15%产能。长江存储的NAND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一季度,长鑫存储的DDR5内存订单更是排到了2026年,这波需求洪峰实实在在托住了市场。

供给端的格局变化给了“六小龙”绝佳的突围机会。三星、美光这些海外大厂前三季度主动减产15%,之前价格暴跌让它们收缩产能“过冬”,正好给国产替代腾出了空间。更关键的是,这些国际巨头2026年还计划把更多产能转向先进制程,减少成熟制程比重,这又给国内企业让渡了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存储芯片的全球份额从去年的18%提升到22%,产能覆盖率从25%涨到40%,技术突破更是接二连三。香农芯创自研的海普存储企业级DDR5、Gen4 eSSD已完成主流服务器平台认证并量产;德明利刚推出的PCIe 5.0 x4接口SSD,连续读写速度直接突破14GB/s;长江存储的企业级SSD更是已经广泛用于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主流云服务商。以前被卡脖子的高端领域有了实质突破,国产替代才算从“喊口号”变成“拿订单”。

政策和资本的加持更让“六小龙”如虎添翼。国家大基金三期344亿注册资金已经到位,重点就投向高附加值存储芯片,像HBM这种关键领域更是重点扶持方向。而且大基金还联合华芯鼎新拿出1600亿元,专门砸向先进制程、高端存储及AI相关芯片,就是要帮国产厂商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地方层面也跟上了,武汉、合肥的存储产业基地不仅给土地,还给税收优惠,长江存储现在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计划2025年登陆科创板,融资后就能加速扩产。资本端同样热闹,永赢先锋等半导体基金近一周把存储标的持仓从10%提到15%,社保基金也悄悄加仓了2家“小龙”企业,大家都盯着“周期见底+国产替代”这双重逻辑。

不过“六小龙”里已经出现明显分化,真能冲击“鹤立鸡群”的,都握着实打实的硬实力。第一类是“技术硬茬”,比如江波龙、兆易创新,前者有自研主控芯片矩阵,产品卖遍全球70多个国家,后者在NOR Flash市场站稳脚跟,产品线完整且研发实力强,涨价潮里毛利率直接提升;第二类是“渠道王者”,香农芯创一边跟SK海力士深度合作做分销,一边推自主品牌量产,两头赚钱,抗风险能力特别强;第三类是“卖铲子的”,像有研新材这种上游材料商,不管谁造存储芯片都得用它的靶材,行业越景气订单越多,确定性最高。反观那些只喊“布局存储”却没实质业务的公司,三季度涨幅还不到2%,早被市场筛了出去。

身边的从业者和投资者都感受到了这股热潮。做半导体行业研究的小林,最近一周跑了三家“小龙”企业,笔记本上记满了产能和订单数据:“以前调研要企业主动递资料,现在得提前两周预约,车间里连站的地方都少,工人吃饭都盯着流水线,生怕良率掉下来。佰维存储的惠州基地还在扩产,说明他们对后续需求很有信心。”老股民张叔比以前谨慎多了,翻完几家公司的财报和订单公告才下手:“2019年炒概念套牢过,这次只认‘真金白银’的业绩,香农芯创翻倍的涨幅不是虚的,德明利的毛利率提升也实打实。”还有刚毕业的应届生小王,放弃了互联网大厂的offer去了江波龙:“行业在上升期,做主控芯片研发的技术岗踏实,看着自己做的产品卖向全球,比盯流量数据有成就感多了。”

热闹背后也得看清门道。行业里都在传,现在存储行业已经进入超级周期,由涨价持续性、AI需求和国产替代三架马车拉动,景气度大概率能维持到2026年上半年,但高端领域的竞争会更激烈。集邦咨询分析师许家源也提醒,DDR市场供需紧张虽推升价格,但PC厂商已经开始加速导入DDR5方案,要是新技术替代速度超预期,部分老旧产能可能承压。更关键的是价格持续性,目前NAND价格从80美元/片涨到88美元,要是后续冲不破95美元关口,可能会引发阶段性回调。就像某基金经理说的:“存储是强周期行业,现在看着热闹,但得盯紧11月的订单落地情况,毕竟这轮行情的核心是‘业绩兑现’,三季报发完,谁在裸泳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波存储超级周期能真的延续到2026年吗?“六小龙”里谁能最先突破HBM量产瓶颈?11月会不会有企业宣布拿到国际大厂的长期订单?国产替代的速度能跟上全球需求增长吗?或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车间不停转动的产线和每天更新的订单表里。

⚠️声明:所有观点均是个人投资心得体会,和个人身边真实案例分享,供大家交流讨论,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请大家别盲目跟风,盈亏自负!成年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来源:??淡然一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