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大比拼:没想到南北差距那么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9:50 1

摘要:当南方城市凌晨街头依然人声鼎沸时,北方不少城市却早已陷入沉睡。中国城市的夜间经济正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格局。

当南方城市凌晨街头依然人声鼎沸时,北方不少城市却早已陷入沉睡。中国城市的夜间经济正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格局。

广州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高达78%,位居全国首位,相当于每100家便利店中就有78家全天候营业。上海夜经济指数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夜间活跃出行人次达403万。

与此同时,成都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从2019年的30%飙升至2025年的76.9%,升幅惊人地达到46.9%。这些数字背后,揭示了中国城市夜间经济的巨大差异。

---

01 夜经济格局:南方领跑,北方跟进

中国夜间经济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区域差距十分明显。

根据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北京、成都、重庆、东莞、广州、杭州、上海、深圳、苏州、西安等十个城市位列第一梯队。

区位分布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

从夜经济繁荣度TOP100城市所在省份分布看,中国的夜经济发展与当地经济基础、自然和人文环境均有一定的关系。

长三角城市群夜经济用户活跃度和相关内容传播度均领先全国,粤港澳大湾区紧随其后。

而京津冀、山东半岛、哈长等北方地区城市群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夜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2025年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显示,上海夜经济指数连续第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位列第二至第十名的城市是广州、成都、深圳、北京、重庆、杭州、武汉、苏州、佛山,南方城市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02 衡量指标:24小时便利店揭示城市夜活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座城市24小时便利店占比越高,其夜间经济越具有活力。

支撑这一观点的理由是,若便利店在夜间销售额越高,越能激发从业者24小时营业的信心。

通过分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从2020年-202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观察国内城市的夜间经济活跃度。

“2025报告”指出,24小时便利店数量占比最高的城市是广州,达到78.0%。

在广州6600余家便利店中,有接近5150家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足以可见当地夜间经济整体的活跃程度。

此外,成都、上海、厦门、海口、南昌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都超过70%。

通过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6份数据(2020年-2025年)进行梳理,共有11座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超过70%。

这些城市分别是广州、上海、成都、福州、海口、南宁、北京、莆田、温州、厦门和南昌。

但仅有4座城市连续6个统计年度的24小时便利店占比都超过了70%,分别是广州、上海、成都、海口,全部为南方城市。

03 城市案例:多元模式打造夜经济特色

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特色,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夜经济模式。

上海作为夜经济指数连续五年第一的城市,在多个维度上表现突出。

2024年上海的夜间活跃出行人次403万、酒吧数量2906家、夜间灯光覆盖全市75%的面积、全年上映夜场电影26.49万场。

从上海城市夜间客流核心区的空间分布来看,南京东路、人民广场、五角场、静安寺、徐家汇、中山公园等地是夜间客流最为活跃的消费目的地。

长沙夜经济以“24小时城市”为定位,2023年夜间消费占比超40%。

五一商圈、太平老街等核心区域年接待游客1.5亿人次,“夜色最长沙”品牌享誉全国。

长沙拥有充足的延时消费业态,如24小时书店、餐厅、便利店等。

成都则以“以动兴夜”为核心,将夜间运动与休闲消费结合,2023年夜间运动业态营业额同比增长21%。

成都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从2019年的30%提高到了2025年的76.9%,升幅达到46.9%,增幅全国最大。

重庆通过“不夜生活节”实现了显著成效——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以65亿消费、1.8亿人次刷新历史纪录。

重庆已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十大夜间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

04 南北差异:多因素造就夜经济鸿沟

研究表明,我国南北地区“夜经济”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差异,造成差异的因素大致可分为消费水平、人口流动、营商环境、生活习惯、气候条件。

从活跃时段上看,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活跃高峰更晚。

2023年5月各城市群夜间打卡量占比看,位于中国西部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等,夜间时段打卡量占比均超过40%。

而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夜间打卡量占比则保持在35%左右,显著低于西部地区。

气候条件是影响南北夜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自然降低了人们夜间外出活动的意愿。

同时,消费水平、人口流动以及生活习惯也共同造就了夜经济的南北差距。

05 提升路径:北方城市如何突围?

面对夜经济的南北差距,北方城市又该如何提升夜间经济活力?

研究建议,可以从构造“夜经济”地方特色名片、培育人力资本并提升人口质量、综合改善夜间营商环境、完善“夜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打造室内外“夜经济”消费模式五方面协同发力。

北方城市可以借鉴南方的经验,大力发展室内夜经济业态,减轻气候对夜间消费的影响。

同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冬季夜经济项目,如冰灯游览、室内文化体验等,化劣势为优势。

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优化夜间停车服务、加强夜间安全保障等配套措施,也能有效提升城市的夜间活力。

数字化转型也是推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移动支付普及率超90%,外卖、直播电商等新业态重构了夜间消费场景。

北方城市可以加强夜经济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造新的增长点。

---

数据显示,中国夜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62.3万亿元,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重从2019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35%。这片广阔的消费蓝海,正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夜经济将不再只是简单的灯光亮化和夜市小吃,而是融合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性体验。

哪个城市能更好地把握这一趋势,哪个城市就有可能在夜的喧嚣中抓住更多机会。

来源:洒脱云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