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丨廖月铭:做孩子们的“向日葵姐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5 11:47 1

摘要:在博乐市,不少孩子提起“廖阿姨”,总会想起那个口袋里装着糖果、会用漫画讲法律的检察官;家长们说起她,总记得她为困境家庭奔波的身影;同事们提起她,常感慨她七年如一日深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执着。她就是博乐市人民检察院“向日葵姐姐工作室”负责人廖月铭。

廖月铭为学生讲法治课。受访单位供图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张蕾 通讯员 那沙

在博乐市,不少孩子提起“廖阿姨”,总会想起那个口袋里装着糖果、会用漫画讲法律的检察官;家长们说起她,总记得她为困境家庭奔波的身影;同事们提起她,常感慨她七年如一日深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执着。她就是博乐市人民检察院“向日葵姐姐工作室”负责人廖月铭。

凭借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扎实耕耘与突出贡献,10月13日,廖月铭荣获“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她七年守护的最好见证。

司法护航:让受伤的“小花”重绽笑颜

“廖阿姨,您看我画的向日葵!”前不久,廖月铭收到小美(化名)寄来的画。画里金黄的向日葵朝着太阳,一如小美如今的状态——而一年前,这个孩子还因遭受侵害,蜷缩在恐惧的阴影里。

去年夏天,小美母亲带着持续低烧的孩子就医时,意外发现孩子在托管时受到侵害。案件转到廖月铭手中时,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到的是眼神空洞、见人就发抖的小美。“别怕,阿姨会帮你。”廖月铭握着小美的手,坐在床边给小美讲故事、陪她折纸。

为避免小美遭受二次伤害,廖月铭推动“一站式”询问救助,协调公安机关一次性完成询问、体检,同时联系心理专家每周为小美做疏导;庭审前,她细致梳理案件脉络,精准锚定关键环节,做足庭审核心准备;面对被告人避重就轻的对抗策略,通过环环相扣的质询与扎实的证据链攻防,逐步瓦解其侥幸心理,有力锁定犯罪事实。最终被告人当庭认罪伏法,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案件宣判后,面对小美家因长期治疗陷入的经济困境,她又拿着病历、家庭收入证明,一次次跑司法救助部门,最终为小美争取到3万元救助金。

如今,小美已重返校园,不仅成绩稳步提升,还成了班级里的“绘画小能手”。“看到孩子眼里重新有了光,所有的奔波都值了。”廖月铭说。

普法播种:把法律课变成“孩子爱听的故事”

“廖老师,游戏里的‘防御塔’,是不是就像法律一样保护我们呀?”9月初,在博乐市第一小学的法治课堂上,一个男孩的提问让课堂充满笑声。这是廖月铭普法工作的日常,她最擅长的就是把生硬的法律条文,变成孩子能听懂、喜欢听的“身边事”。

为了让普法“接地气”,廖月铭下了不少功夫:她翻遍青少年心理学书籍,跟着儿子学流行梗、玩热门游戏,甚至去了解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角色;准备“校园欺凌”主题课时,她不讲法条,而是编了“小明被索要‘保护费’”的故事,让孩子在共情中明白“欺凌的危害”;讲“网络安全”时,她用“短视频里的充值陷阱”当案例,教孩子识别风险。

七年来,她带领团队举办法治宣讲100余场,覆盖5万多名师生,主导设计的《有典无忧 呵护成长》获评“全疆精品微法治课”;她开通“向日葵普法专栏”,用漫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少孩子看完后会主动说:“廖阿姨,我知道遇到危险要找警察叔叔了。”

协同织网:聚多方力量护“幼苗”成长

“关心下一代不是‘单打独斗’,得把大家的手牵起来,才能织出不漏风的守护网。”这是廖月铭常说的话,也是她多年未保工作的核心思路。

2022年,廖月铭发现一个问题:学校、妇联、社区等部门虽各有行动,但缺乏联动,有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学校找不到专业资源;有的困境家庭需要帮助,却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为此,她开始了“跨部门奔走”:白天,她穿梭在教育局、妇联、社区之间,用“孩子的真实需求”打动对方;晚上,她在办公室整理调研材料,制定协作方案。

终于,在她的推动下,博乐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成立,14家单位签下合作协议:学校负责发现需求,妇联提供家庭指导,司法部门开展法治保护,社区做好日常关爱。如今,这个“守护网”已帮不少孩子解决了难题:孩子需要转学,她协调教育局和社区;家庭有教育矛盾,她对接妇联和心理专家;涉未成年人案件,她联动多部门提前介入。

谈及未来,廖月铭语气郑重地说:“我会继续做孩子们的‘向日葵姐姐’,不管是迷途需要拉一把的孩子,还是需要守护的困境儿童,我都想陪着他们,让每一朵‘小花’都能挣脱风雨、朝着阳光,自信地绽放。”

来源:阿克苏市零距离【x】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