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改变一个人最快的方式,不是上课,而是上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6 17:02 2

摘要:《资治通鉴》有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王朝更迭如潮起潮落,而人性之变却始终如一。

《资治通鉴》有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王朝更迭如潮起潮落,而人性之变却始终如一。

世人常言“吃一堑,长一智”,然真正能撼动人心、重塑性情的,往往不是耳提面命的教诲,而是刻骨铭心的教训。

正如司马光笔下那些帝王将相,或因轻信谗言而丧国,或因痛定思痛而重生。

上当,是命运最锋利的刻刀,雕出清醒,刻出智慧。

《资治通鉴》载,战国末年,秦将王翦伐楚。楚将项燕拥兵四十万,却因轻信秦军“示弱”之计,误判敌情,最终兵败身亡。

楚王负刍闻讯大怒,斥责项燕“轻敌如儿戏”,却未曾自省:若非自己偏信项燕之勇,未纳老将昭滑“固守待援”之策,楚国何至于一溃千里?

轻信,是覆灭的序曲

唐宪宗时,宰相裴度曾言:“用人之道,先察其心,后观其行。”

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欲派宦官吐突承璀领兵征讨。

裴度力谏:“承璀虽忠,然不通兵法,若委以重任,必误国事。”

宪宗不听,结果唐军屡战屡败,损兵折将。

直至裴度亲赴前线,罢黜承璀,启用李愬等良将,方雪夜奇袭蔡州,平定淮西。

宪宗事后慨叹:“朕以私心任人,几毁社稷;裴公以公心荐才,方救危局。”

反观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文采风流,却无识人之能。

他宠信佞臣张洎、皇甫继勋,对忠臣潘佑、李平之谏充耳不闻。

潘佑痛心疾首,上疏直言:“陛下蔽于奸佞,如目蒙纱,国亡无日矣!”

李煜竟以“狂悖”之罪赐死潘佑。

不久,宋军兵临金陵,南唐灰飞烟灭。

李煜囚居汴京时,方悔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轻信者,终成孤家寡人;慎察者,方能化险为夷。

《资治通鉴》中此类教训比比皆是。

司马光评曰:“人主之患,在于信谗而不信忠,用私而不用公。”

上当之痛,犹如冷水浇头,教人看清:世间并无无缘无故的忠诚,唯有利益与真心的博弈。

识人,须以血泪为镜;用人,当以成败为尺。

《资治通鉴》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历史洪流中,多少豪杰因一念之差而葬送前程,又有多少智者因雷霆手段而力挽狂澜。

优柔寡断,是弱者的枷锁;当机立断,是强者的利刃。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挟天子以令诸侯。群雄并起,却多畏董卓之暴,逡巡不敢进。

唯曹操孤军追击董卓于荥阳,虽败犹荣。

司马光评曰:“孟德之勇,非匹夫之勇也,乃知不可为而为之,以激天下志士之心。”

后曹操于官渡之战,面对袁绍十万大军,粮草将尽,部将皆劝退守许昌。

曹操却焚毁降书,厉声道:“袁绍志大才疏,此天赐良机,岂可弃之?”

遂亲率精兵夜袭乌巢,焚其粮草,终以少胜多。

上当者,往往困于患得患失;破局者,必先斩断心中怯懦。

五代时期,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幼子继位。

赵匡胤手握重兵,本可直取皇位,却因“忠君”之名犹豫不决。

直至部将石守信、赵普等人以“黄袍加身”相逼,方恍然醒悟:“天下纷乱,非强主不能定!”

他即刻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割据乱局。

司马光叹曰:“宋祖之决,非背信也,乃顺天命而救苍生。”

历史从不同情懦夫,唯以成败论英雄。

反观唐玄宗晚年,安禄山反迹已显,杨国忠屡次进言削藩。

玄宗却沉溺温柔乡,自欺“禄山必不负朕”。

待渔阳鼙鼓动地而来,玄宗仓皇西逃,马嵬坡下六军不发,贵妃缢死,盛唐崩裂。

《资治通鉴》痛陈:“明皇之祸,非禄山能为之,实优柔自取也!”

当断不断,终酿滔天之祸;果决而行,方有重生之机。

司马光尝言:“治平世,用常道;临乱世,需非常之人。”

顺境如温水,消磨志气;逆境如烈火,淬炼真金。

上当之痛,恰似烈火焚身,烧尽浮华,方见本心。

汉武帝雄才大略,却晚年迷信方术,酿成“巫蛊之祸”。

奸臣江充诬陷太子刘据行巫蛊之术,武帝不察,逼得太子起兵自卫,最终母子俱亡。

长安城血流成河,武帝方如梦初醒,建“思子宫”以悔过,颁《轮台罪己诏》以谢天下。

司马光评曰:“武帝晚而改过,虽失于前,犹可追也。”

困局如镜,照见狂妄;悔悟如药,救赎沉疴。

北宋王安石变法,本欲富国强兵,却因急功近利、用人失察,导致新法沦为酷吏敛财之具。

司马光屡次上书反对,反被贬谪洛阳。

直至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启用司马光废新法,他却叹道:“新法虽弊,然天下已惯,骤废之必生乱。”

遂以“循序渐进”之策修正,既保民生,又稳朝纲。

《资治通鉴》借此警示:“改革非一日之功,冒进者必遭反噬。”

顺境时,人易忘形;逆境中,方知进退。

明末崇祯帝继位时,大明已积重难返。

他勤政节俭,却疑心过重,十七年间换宰相五十余人,斩大将袁崇焕,自毁长城。

李自成破北京时,崇祯在景山自缢,留血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

司马光若在,必叹:“君非不勤,然无容人之量,无忍辱之智,终难挽狂澜。”

逆境非绝路,而是天赐的课堂——唯痛彻心扉者,方能绝地重生。

《资治通鉴》煌煌三百余卷,字字皆血泪,句句藏玄机。

司马光著此书,非为陈列旧事,乃欲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上课可增学识,上当方得智慧;前者授人以鱼,后者授人以渔。

昔汉高祖刘邦屡败于项羽,几度濒死,终在垓下一战定乾坤;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手刃兄弟,却开创贞观盛世;

明成祖朱棣靖难起兵,背负篡逆之名,却令永乐大典光耀千秋。

若无上当之痛,何来破局之勇?若无切肤之伤,何来涅槃之悟?

读史至此,当知:人生最大的幸运,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跌入深渊时,仍有攀爬的勇气;

命运最强的馈赠,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在头破血流后,终于看清——那些让你“上当”的坎坷,皆是天道最慈悲的锤炼。

来源:灾难看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