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首款AI眼镜开售,一夜冲上Top 1!3329元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5 11:37 1

摘要:这不是潮牌联名,也不是奢侈品限量,而是阿里把“半个互联网”塞进了一副不到50克的眼镜框里——夸克AI眼镜。

3329元,一副眼镜,11小时卖爆。

这不是潮牌联名,也不是奢侈品限量,而是阿里把“半个互联网”塞进了一副不到50克的眼镜框里——夸克AI眼镜。

它为什么能一上架就冲榜?

答案藏在三条最新动向里:

1. 明年Q1,它要跟着阿里云一起登陆新加坡、马来西亚,GrabPay直接扫眼结账;

2. 医生、快递小哥的专属版本已经在内测,病历、面单抬眼就能调;

3. 11月1日,阿里甩出1000万奖金和SDK公测,200支开发者小队连夜报名。

把这三件事串起来,你会发现:阿里卖的不是眼镜,而是一张“个人数字生态”的船票。

———

一、一副眼镜,怎么就成了“移动入口”?

先拆硬件。

高通AR1旗舰芯片+恒玄BES2800协处理器,相当于给眼镜装了一台“小骁龙8”。

光波导镜片把画面直接投到视网膜,近视用户不用摘镜再套一层“望远镜”。

双电池热插拔,换电像给相机换SD卡,24小时续航把“半天就没电”的魔咒按在地上摩擦。

再拆软件。

Master Agent大模型坐镇,一句话能连调支付宝、淘宝、高德、飞猪、通义千问。

说人话:

- 路边看到一双鞋,眼镜自动淘宝搜同款,价格浮动弹幕式飘在眼前;

- 出国点餐,菜单OCR+实时翻译,字幕直接叠在菜名上;

- 登机口变更,飞猪把新登机口“钉”在你视野右上角,比机场广播还早30秒。

硬件解决“戴得住”,软件解决“用得爽”。

当别家还在演示PPT时,阿里把“半个App Store”搬进了镜片。

———

二、出海、进厂、开放平台:三条暗线同时开工

1. 出海:东南亚当“试验田”

GrabPay、Touch’n Go eWallet这些本地钱包,直接写进系统级支付。

阿里云的节点、物流的菜鸟海外仓、电商的Lazada,全链路打通。

眼镜成了“云+支付+电商”的线下探头,用户扫码,阿里扫市场。

2. 进厂:医疗、物流的“外挂大脑”

医疗版:

- 查房时,病历、CT影像悬浮在患者床头,医生空出的双手可以听诊、记录;

- 手术直播,第一视角4K回传,远程专家实时标注。

物流版:

- 快递小哥眼镜一扫,面单信息+最优路径直接AR导航;

- 仓库拣货,货品3D高亮,错拿率肉眼可见地下降。

B端愿意买单,因为省下的培训、差错、时间都是真金白银。

3. 开放平台:把“朋友圈”做大

1000万奖金只是开胃菜,真正的杀招是SDK。

- AR游戏团队:把LBS+手势识别打包,做出现实版“宝可梦”;

- 远程协作SaaS:现场工程师戴镜,总部专家画圈指导,比视频通话少90%“你往左一点”的拉扯。

当应用池子从“阿里全家桶”扩展到“全民创意”,眼镜就从工具变成平台。

———

三、为什么偏偏是阿里做成了?

把问题反过来看:

- 芯片高通有,但能把支付宝、淘宝、高德一口气写进系统级调用的,只有阿里;

- 光波导方案国内不止一家,可愿意给近视用户做“处方一体化”的,需要电商+线下配镜网络,还是阿里;

- 想做B端定制?

得有云计算、行业AI模型、物流/医疗数据沉淀,依旧是阿里。

换句话说,别人做眼镜是“硬件公司+几个App”,阿里做眼镜是“电商+支付+地图+云+AI”的一次集体阅兵。

这是生态的降维打击,不是单点技术的胜利。

———

四、用户该怎么选?

一张清单看懂值不值

如果你只是想要“酷”:

- 3329元拿下平镜版,等于买了一台能戴出门的“AI翻译机+运动相机+随身导航”,性价比已经打平。

如果你是近视党:

- 加700元做带度数的处方镜片,比传统近视镜+AR夹片轻20克,鼻梁会感谢你。

如果你是医生/物流主管:

- 等Q2企业版,预算直接走设备采购,ROI算的是人力节省,不是“酷不酷”。

———

五、下一步,眼镜会不会取代手机?

短期不会。

手机是“万能瑞士军刀”,眼镜

来源:墨羽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