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浙江之声携手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共同推出《我的一生——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故事特辑,讲述老兵们的峥嵘岁月,守护民族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七十五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硝烟之中,他们曾经历什么?又留下了怎样的记忆?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浙江之声携手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共同推出《我的一生——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故事特辑,讲述老兵们的峥嵘岁月,守护民族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抗美援朝老兵顾新敏口述:我的战友们,永远留在了朝鲜
一枚军功章,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时间倒退回75年前,年仅15岁的顾新敏怀揣报国之心,瞒着父母奔赴战场,毅然投身抗美援朝的烽火征程。
七十五载岁月流转,如今已是九十多岁高龄的顾爷爷,依然珍藏着那段永不褪色的记忆。通过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我们辗转联系上了这位老兵。浙江之声记者和浙商银行杭州分行的宣讲员代表来到了抗美援朝老兵顾新敏的家中,聆听他的故事。
十五岁跨过鸭绿江
“我叫顾新敏,退休之前是河南省开封军分区的参谋长,我是上海南汇人,1935年12月出生。1950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当时参军,主要任务是准备解放台湾。后来因为朝鲜战争爆发,我们部队奉命转变任务,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顾新敏随军入朝。单衣薄帽,徒步跨过鸭绿江。朝鲜战场零下40度,呼出的热气瞬间结冰,枪栓冻得拉不开。这支穿着单薄棉衣的队伍,正用血肉之躯对抗着人类历史上最严酷的战场环境之一。
“抗美援朝这个作战对象是什么呢?是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军。武器装备都很先进,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他们都是机械化,空军也很强。”
“我们呢?那就是天壤之别了。我们解放战争刚刚结束,武器装备都没有换,用小米加步枪来说也不为过。在这样的情况下,战斗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了。”
长津湖的永恒记忆
长津湖的雪,掺着弹片,将冲锋的战士凝成冰雕。上甘岭的焦土,浸透鲜血,在日夜不停的炮火中翻烧。炒面就雪,是唯一的粮。顾新敏说,那时候的日子,真是朝不保夕。
“按照板门店谈判,敌人就应该没有军事行动了,但是敌人是不讲道理的。在我们回国途中,敌人的飞机还是在狂轰滥炸。在我们回国的时候,有个战友就在我前面两公尺的地方,被敌人的机关炮打中了,永远留在朝鲜土地上。战争环境,确实是生不如死,朝不保夕。”
谈起昔日战友,抗美援朝老兵顾新敏忍不住哽咽。他说,一个团两千多名战士,有五六百人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这是他心中至今仍在作痛的伤痕。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历史。”
“我一想到朝鲜战场,我心里就很难过。我们团两千多人,牺牲了五六百人,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遗志。我感觉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一定不能忘记过去,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炮火连天的长津湖战场,冰雪覆盖的山峦间,志愿军战士在硝烟中冲锋。经历过战争,才深知和平的可贵。
烽火情谊在岁月中赓续
浙商银行杭州分行胡一泓的外公杨石毅,曾与顾爷爷并肩作战。她作为后辈前来探望顾爷爷,也是一次跨越时代的共同缅怀。
“顾爷爷,您还记不记得杨石毅啊?他是我的外公,当年跟您一起并肩作战的。”
“杨石毅,是我的老领导啊!我跟杨军长并肩作战15年!我很感激他!”
顾爷爷听闻这是老领导的外孙女,眼里充满了关切。回忆起当年杨石毅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往事,顾新敏称赞其为“军政全才”。深情的回忆让在外公身边长大的胡一泓不禁泪流满面。
杨石毅(1926-2010),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党委书记。照片摄于1951年,朝鲜元山志愿军之家。
在杨石毅所写的战地日记中,生动细腻地描述了长津湖之战的部分战斗细节。
“白天晚上数百架美机轮番不停地在我们头上扫射轰炸,各种口径的大炮轰炸不息,坦克汽车向我们阵地猛扑,自动武器在接敌之际横扫着我们。但是有气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但没有被这些所吓倒,相反战胜了敌人,缴获这些武器,武装了自己,第二天又请美国兵尝尝自己火器的味道。”
节选自杨石毅的入朝作战记事本
节选自CCTV-7《讲武堂》系列节目《军魂:抗美援朝战地日记》第二集《热血》
在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传承是一份温暖的底色。守护民族的记忆,就是守护我们的根脉。这份红色基因,也流淌在浙商银行很多人的血脉里——胡一泓找到了外公的战友,而浙商银行杭州西湖支行刘斯宇的外公,同样是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英雄。
刘斯宇围坐在顾爷爷身边,倾听得格外专注。仿佛正在聆听自己的外公又一次讲述那些烽火连天的往事。
浙商银行杭州西湖支行刘斯宇说:“我的外公叫杨元铁,也是一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小时候,外公经常跟我讲战场上的故事。讲起了长津湖的冷,土豆冻得像石头一样硬,战士们牙齿都咬崩了;讲那些牺牲的战友很多都没能回来,还有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情谊。他们的名字和模样,他记了一辈子。今天见到了顾老,也让我想起我的外公。
1952年,杨元铁在抗美援朝期间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1955年,他被国务院授予“独立自由”奖章及开国少校军衔。
不忘来时路
从参谋长的作战地图到宣讲团的讲台——顾新敏的一生,是枪杆与笔杆的交响,同时也是烽火与薪火的传递。
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宣讲员杨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深感震撼与鼓舞。杨青说:“顾新敏爷爷记得长津湖的雪,记得上甘岭的焦土,更记得那个在他眼前倒下的战友。这早已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融入了他生命的底色。”
“七十五年过去了,他还在讲述,不是为了活在过去的荣光里,而是怕我们忘了来时的路。倾听这样的故事,不是为了重复历史,而是要让那些在冰雪中凝固的青春,在今天继续燃烧。这份荣光不仅属于顾新敏和所有为国奉献的人们,也属于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普通人。”
采访时,顾新敏爷爷反复地叮嘱我们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不要辜负革命先烈。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国家才能够繁荣昌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采访结束时,抗美援朝老兵顾新敏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歌声苍劲有力,仿佛穿越了七十五载时光,让人听见了历史的回响。那一刻,无需言语,一种精神已完成交接,一段新征程在无声中启航。
《我的一生——永不褪色的峥嵘岁月》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故事特辑由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浙商银行杭州分行、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主办。特别鸣谢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杭州市中医院、萧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协助拍摄。
来源:中国蓝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