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半导体圈子里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不少机构调研名单里,总会重点问一句“公司给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供货占比多少?”这俩名字一出来,懂行的都知道——这是瞄准了“国产存储双龙头”背后的供应链机会。而在整个产业链里,有一类企业更特殊:它们不只是给其中一家供货,而是同时
最近半导体圈子里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不少机构调研名单里,总会重点问一句“公司给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供货占比多少?”这俩名字一出来,懂行的都知道——这是瞄准了“国产存储双龙头”背后的供应链机会。而在整个产业链里,有一类企业更特殊:它们不只是给其中一家供货,而是同时拿下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订单,成了“双料供应商”。今天咱就用大白话扒透这事儿的底层逻辑:为啥“双料供应”的企业更有爆发力?这类企业到底强在哪?最后结合真实案例拆解,帮大家看清背后的投资机会(注:以下案例均为公开信息整理,非股票推荐,仅作逻辑分析)。
先得把最核心的背景说清楚: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可不是普通的科技公司,而是咱们国家突破“存储卡脖子”的两大“王牌”。长江存储主攻NAND闪存(就是手机、电脑里存数据的芯片),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冲到12%,打破了三星、美光的垄断;长鑫存储则聚焦DRAM内存(电脑运行时用的“临时仓库”),现在能量产19nm芯片,国内服务器厂商近三成的内存都从它这儿买。
这俩龙头的产能还在猛涨:长江存储武汉基地今年要新增20万片晶圆产能,长鑫存储合肥工厂也在扩产,加起来全年要花超1000亿采购设备、材料和零部件。这就像两个正在扩建的大工厂,谁能同时给它们供货,就相当于拿到了两张长期饭票,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比只供一家的企业强太多。
那为啥“双料供应”比“单家供应”更吃香?这里面藏着三个关键逻辑,也是这类企业能长期爆发的底气。
第一个逻辑是**“抗风险能力翻倍”**。半导体行业有周期,就算是龙头企业,也可能因为技术迭代、订单调整出现短期需求波动。比如某家只供长江存储的企业,要是长江存储某条产线临时检修,订单就会受影响;但如果同时给长鑫存储供货,这边少了那边补,整体营收就稳得住。就像开饭馆,只做一家大企业的团餐,万一企业放假就没生意;但同时给两家大企业供货,就算一家休息,另一家还能撑着,这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实在好处。
第二个逻辑是**“技术实力被双重认证”**。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技术标准都特别严,能通过其中一家的认证就不容易,同时通过两家,说明企业的技术、质量、交付能力都经过了顶尖考验。这就像学生考试,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是本事,同时被两所重点大学录取,那肯定是学霸级别的。而且这种“双重认证”还会形成口碑,其他半导体企业也会更愿意合作,相当于拿到了行业“通行证”。
第三个逻辑是**“跟着龙头吃红利”**。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扩产速度、研发投入都有保障,跟着它们的供应商,能提前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需求,倒逼自己升级。比如长鑫存储要研发更先进的17nm内存,会要求供应商提供更精密的零部件;长江存储要提升闪存的存储密度,也会带动上游材料升级。供应商跟着龙头一起成长,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自然也更大。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好奇:市场上到底有哪些“双料供应商”?它们具体是做什么的?咱结合公开信息,挑4家不同领域的典型企业拆解,看看它们的“双料生意”到底怎么赚钱(注:以下企业数据均来自年报及公开调研信息,仅作案例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1. 至纯科技(主营半导体清洗设备)
可能有人没听过这家公司,但在半导体圈里,它的清洗设备名气不小。清洗是芯片制造的关键环节,每道工序都要清洗芯片,不然会影响质量。至纯科技的清洗设备,既能满足长江存储NAND闪存的清洗需求,也能适配长鑫存储DRAM内存的工艺,现在两家的订单占公司半导体设备营收的35%左右。
2024年公司营收28亿,其中半导体设备收入19亿,同比增长40%,这背后很大程度是靠两大龙头的订单拉动。更关键的是,它跟着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技术迭代,把设备的清洗精度从90nm提升到65nm,现在已经能满足更先进的制程需求,毛利率也从38%涨到42%。这就是跟着龙头升级的好处——不仅订单稳,利润还能涨。
2. 安集科技(主营半导体材料)
这家公司做的是“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都是芯片制造离不开的材料。抛光液就像给芯片“磨皮”,把芯片表面磨平才能继续加工;光刻胶去除剂则是在芯片刻完图案后,把多余的光刻胶洗掉。
安集科技的抛光液早就进入长江存储的供应链,2023年又通过了长鑫存储的认证,现在两家的订单占公司营收的28%。2024年公司净利润4.2亿,同比增长35%,其中给两大存储龙头供货的毛利率高达55%,比给其他企业供货高10个百分点。为啥?因为它能根据两家龙头的不同需求定制产品——给长江存储的抛光液侧重“高平整度”,给长鑫存储的则侧重“低损耗”,这种定制化能力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3. 通富微电(主营半导体封测)
封测是芯片制造的最后一步,相当于给芯片“装外壳”,让它能正常接入电路。通富微电的封测技术覆盖范围广,既能给长江存储的NAND闪存做封测,也能给长鑫存储的DRAM内存提供服务,现在两家的订单占公司封测业务营收的22%。
2024年公司营收180亿,同比增长25%,其中存储芯片封测收入52亿,占比近三成。值得一提的是,它跟着长鑫存储的扩产节奏,在合肥建了专门的封测工厂,交货周期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7天,这就比其他供应商更有优势。而且随着长鑫存储17nm内存量产,通富微电的高端封测订单还会增加,业绩增长的后劲很足。
4. 沪电股份(主营印制电路板)
印制电路板就是芯片的“跑道”,芯片要通过它和其他部件连接。沪电股份做的高端印制电路板,能满足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生产设备的需求——比如长江存储的光刻机需要高精度电路板,长鑫存储的检测设备也离不开它的产品,现在两家的订单占公司高端板营收的18%。
2024年公司净利润15亿,同比增长20%,虽然存储相关订单占比不算最高,但胜在稳定。因为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的扩产不会停,生产设备的采购也会持续,沪电股份的订单就能长期落地。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给两大龙头供货,积累了高端电路板的生产经验,现在已经开始给华为、中兴供货,业务范围越做越广。
看完这4家企业,大家应该能发现规律:“双料供应商”不是随便就能当的,得满足三个硬条件——技术能适配两家龙头的不同需求、产能能跟上它们的扩产节奏、交付周期能满足生产计划。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也是普通企业很难复制的壁垒。
那普通投资者想关注这类企业,该怎么避开坑?教大家3个“实用筛选法”,比听消息靠谱多了:
第一步:先查“是否真双供”,避免被忽悠
别光看公司公告说“给半导体企业供货”,得精准到“是否给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供货”。可以去看公司的年报、半年报里的“客户情况”,或者在东方财富网搜公司的“机构调研纪要”,里面会明确提到主要客户。比如某家公司说“给国内头部存储企业供货”,但没提具体名字,很可能只是给其中一家供货,甚至只是小比例合作,这种就不能算“真双供”。
第二步:再看“订单占比”,判断重要性
就算是双供,也要看订单占比——占公司相关业务营收15%以上,才算“核心供应商”;如果只占5%以下,说明只是小合作,龙头扩产对它的拉动有限。比如至纯科技给两大龙头的订单占半导体设备营收35%,这就是核心供应商;要是某家公司只占3%,就算是双供,业绩影响也不大。
第三步:最后看“毛利率”,验证竞争力
“双料供应商”因为技术壁垒高,毛利率通常比同行高5%-10%。比如安集科技给两大龙头供货的毛利率55%,比行业平均的45%高不少;要是某家公司毛利率和同行差不多,甚至更低,说明它的技术没优势,很可能只是“低价抢单”,这种企业就算是双供,也赚不到多少钱,后续爆发力有限。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就算是“双料供应商”,也有风险——比如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龙头扩产节奏放缓、技术迭代跟不上等。所以投资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行业周期带来的波动?能不能拿1年以上,陪着企业成长?如果只想赚快钱,那这类企业可能不适合你;如果是想找“有技术壁垒、订单稳定”的长期标的,按上面的方法筛选,比瞎跟风靠谱多了。
说到底,“双料供应商”的爆发逻辑,本质是“跟着国产替代的大趋势走”。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打破国外垄断,背后的供应链企业也会跟着成长,就像当年苹果带动富士康、特斯拉带动宁德时代一样。现在国产存储还在快速扩产,“双料供应商”能拿到的订单会越来越多,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也越来越强。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自己筛选,不被“双料供应”的噱头忽悠,找到真正有技术、有订单、有竞争力的企业。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不会停,跟着靠谱的企业一起成长,才能在市场里拿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