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晨醒来,对着镜子刷牙看似理所当然,但对于超过六十岁的人群而言,“早起空腹刷牙”这件事,可能并不那么简单。当人到六十岁以后,牙齿、牙龈、口腔内环境乃至全身健康状态会悄然发生变化,若仍然照搬年轻时的刷牙习惯,反而可能会带来负担或忽视隐患。
早晨醒来,对着镜子刷牙看似理所当然,但对于超过六十岁的人群而言,“早起空腹刷牙”这件事,可能并不那么简单。当人到六十岁以后,牙齿、牙龈、口腔内环境乃至全身健康状态会悄然发生变化,若仍然照搬年轻时的刷牙习惯,反而可能会带来负担或忽视隐患。
本文旨在从“这四点”出发——早起空腹刷牙未必适合每一个老年人;刷牙不应该再追求“泡沫多、劲儿大、刷得狠”;牙刷的选择,不再是“手感好”就行;刷牙时间点该灵活调整,别再死守“起床第一件事”——对六十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通俗易懂、但又有一定专业支撑的健康科普。希望你读完后,能对口腔清洁的“年龄调整版”有个比较明晰的认识。
先说第一个观点:早起空腹刷牙,未必适合每一个老年人。很多人一觉醒来,就直奔洗手间,拿起牙刷,刷刷牙,顺便洗脸、洗头,仿佛完成了刷牙的仪式。年少时这样没毛病,但年长以后,口腔环境、唾液分泌、牙龈状况、甚至药物影响都有所不同。但如果牙龈已有轻微炎症、或使用了某些降压、利尿、抗抑郁药导致口干,刷牙时的刺激反而可能引起出血或疼痛。
而如果一味坚持“起床就刷牙”,忽略了自身口腔、全身状况变化,反而可能刷牙时间点不合适或者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再来第二点:刷牙不应该再追求“泡沫多、劲儿大、刷得狠”。年纪小的时候或许觉得牙膏起泡越多越干净、刷牙力度越大越好。但年长以后,这种思路可能捉襟见肘。刷牙的目的,首先是清除菌斑(dental plaque)——这是一层附着在牙齿、牙龈边缘的细菌薄膜,若积累就会造成牙龈炎、牙周病、龋齿。
但随着年龄增长,牙龈可能退缩、牙根暴露、牙本质敏感、口腔粘膜更脆弱,用劲儿过大、刷头硬、动作粗暴都有可能造成牙釉质磨损或者牙龈进一步萎缩。
对年长者而言,刷牙不仅仅是“泡沫越多越好”,而是“局部刷得到、刷得干净、刷得安全”更关键。比如容易忽略的牙齿靠近牙龈边缘、牙根部位、假牙贴合界面,这些地方若菌斑积累,反而风险更高。
更合理的做法是:选好软毛牙刷、温和地但彻底地清洁每一颗牙齿的表面和牙龈边缘,并配合有效的牙缝清洁。
第三点:牙刷的选择,不再是“手感好”就行。年纪大了以后,身体机能有所变化,比如手指灵活度下降、握力减弱、手腕可能有关节炎、视力可能稍差、口腔牙龈敏感度提升等。对于老年人群,推荐使用软毛牙刷、小头设计、刷柄适合握持、甚至考虑电动牙刷或辅助工具。
所以,在六十岁以后,人应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牙刷刷毛选“软”或“超软”;刷头面积适中,能进后牙、牙齿靠近牙龈处;刷柄握感稳、长度合适,考虑手指灵活度;如果手抖、手腕疼痛或者刷牙时间感觉吃力,可考虑电动牙刷或辅助刷具。
最后第四点:刷牙时间点该灵活调整,别再死守“起床第一件事”。很多人是“醒来就刷”,仿佛这是标准流程。但当年龄增长,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一段时间口腔状态可能更复杂:如睡眠中口腔干燥、夜间低唾液流、藉药物影响、牙龈晨间易出血,或者上午有药物、饮水、咽口水、漱口等习惯。
因此,对于六十岁以上的人群,建议不要机械地把“起床第一件事刷牙”当作唯一固定模式,而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刷牙能更有效、更安全、更舒服”,而不是“必须马上刷牙”。
要强调一点,这四点并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关联,并且都源自老年人口腔、全身状况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下面在一体化的视角下谈谈为什么六十岁以后刷牙要做上述调整。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包括牙龈和牙齿支持结构都面临改变。资料显示:65岁及以上成人中,大约96%有过龋齿经历,且五分之一以上有未治疗的龋齿。
此外,牙龈病(periodontal disease)在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三分之二或更多人群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牙龈及牙周支持组织损害。
再者,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可能有干口、手部活动受限、口腔湿润度下降、牙龈敏感性提高,这些因素都会对刷牙方式、刷具选择、刷牙时间点造成影响。
所以,不做调整而继续用年轻人时代那套“起来马上大力刷牙”“刷牙越多泡沫越好”“选个握起来舒服就好”“必须马上刷”的套路,可能导致刷牙不彻底、刷牙时伤害口腔敏感结构、忽略口腔干燥或手部不便的情况,从而让牙菌斑、牙石、牙周病、牙根龋等问题更容易出现。
所以这些调整,不是“多花钱”的花样,而是“更合适”的选择。在实践中该怎么做到?虽然没有统一的分条列举,这里给出一些操作层面的建议,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先评估自身状态:看看自己的牙龈是否容易出血、牙根是否暴露、是否手被关节炎影响握刷、是否口腔经常干燥、是否戴假牙、是否有早晨刷牙时不适感觉。
刷牙方式上,使用软毛牙刷、小头握柄好、手腕活动受限可以考虑电动牙刷。刷牙动作温和但覆盖所有牙面,重点是牙齿与牙龈交界处、牙缝、牙根部位。刷完后可轻轻漱口或使用不含酒精的氟化物漱口水,帮助强化保护。
虽然每个人情况不同,但关键是“刷牙方式应随着年龄、身体状况、口腔状况一起调整”。
在这里要再次说明:这些观点并不是说“六十岁以后就不能早起刷牙”“刷牙不能用劲”“牙刷不能选手感好”“刷牙时间必须改”,而是强调“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做出调整。很多人用惯了年轻时代的方式没出大问题,那也是运气好。
参考文献:
[1]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老年人口腔护理指南[J]. 哈佛健康出版,2024,12(3):45-49.
[2]美国国立牙科与颅面研究所. 老年人口腔健康报告[R]. 华盛顿: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2023.
[3]美国牙科协会. 老龄化与牙齿健康指南[S]. 芝加哥: ADA出版社,2023.
[4]盖伊·博卢克巴希,内斯琳·邓达尔. 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与防治要点[J]. 老年医学杂志,2024,72(2):121-126.
[5]朴喜贞,金贤珠,李娜. 刷牙行为与主要慢性疾病风险关联研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25,25(4):233-241.
[6]世界牙科联盟. 牙刷使用及口腔清洁行为国际共识报告[J]. 国际牙科学杂志,2024,74(1):1-10.
来源:三甲王医生生活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