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以"我的舞台 我爱唱歌"三间房地区2025歌手大赛为主题的歌唱比赛决赛在此拉开帷幕,这场由首都业余歌手主导的文化盛宴,不仅成为展现普通民众艺术追求的窗口,更以专业评委一一中国煤矿文工团歌唱家张帆的深度参与,为社区文艺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10月24日的北京朝阳区三间房地区党群活动中心演播厅内,灯光如星河倾泻,掌声似潮水翻涌。
一场以"我的舞台 我爱唱歌"三间房地区2025歌手大赛为主题的歌唱比赛决赛在此拉开帷幕,这场由首都业余歌手主导的文化盛宴,不仅成为展现普通民众艺术追求的窗口,更以专业评委一一中国煤矿文工团歌唱家张帆的深度参与,为社区文艺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舞台绽放艺术星火
决赛现场,从初赛脱颖而出的选手依次登台。从《我的祖国》的深情咏叹到《灯火里的中国》的昂扬礼赞,从美声唱法的专业演绎到通俗歌曲的个性诠释,选手们用歌声勾勒出普通人对艺术的热爱。
"这些选手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歌唱家张帆在赛后点评时感慨,"他们的演唱或许不够完美,但那种源自生活的真挚表达,恰恰是专业舞台最稀缺的养分。"作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帆的点评既专业又充满温度,她用"像拆礼物般期待每个选手的独特性"来形容自己的评判体验。
专业视角激活创作
张帆的评委席前始终围满选手。这位曾获多项国内外声乐大赛冠军、多次担任广电部歌曲大赛评委的艺术家,为每位选手作了个性化点评。针对社区工作者小李演唱的《天路》,她既肯定其"藏族韵味把握准确",又建议"加强气息控制以增强长音表现力";对大学生组合的《少年》,则提出"和声编排可增加层次感"的专业意见。
"张老师指出我高音区音色发紧的问题后,当场教我腹式呼吸法。"快递员张建军激动地展示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修改建议,"这种面对面与顶级艺术家交流的机会,以前想都不敢想。"数据显示,当晚观众中78%为社区居民,他们不仅为选手喝彩,更全程记录评委的每个专业建议。
文化润心构建精神家园
这场持续几个小时的赛事,最终在全体选手与观众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达到高潮。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演播厅内千余双手臂同时挥动,不同年龄、职业的人们在歌声中实现情感共鸣。
赛事筹备期间共收到几百报名者,年龄跨度从16岁到78岁,"这证明艺术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张帆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基层文艺活动需要专业力量的'精准滴灌'。"她说将与三间房地区建立长期合作,经常举办声乐工作坊。这种"名家下基层"的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社区文化生态——赛事结束后,由选手自发组成的"三间房合唱团"已开始定期排练,他们计划将张帆教授的美声技巧融入社区文艺演出。
当夜幕降临,演播厅的灯光渐次熄灭,但艺术的火种已在人们心中点燃。这场没有豪华舞美、缺乏明星助阵的基层赛事,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当专业指导遇见群众热情,当艺术理想扎根生活土壤,平凡的舞台同样能绽放出震撼人心的光芒。
正如张帆在评委手册扉页所写:"每个热爱歌唱的灵魂,都值得被认真倾听。"
来源:深度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