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夏日暑气渐消,秋高气爽成为常态,本是舒适的季节,不少人却突然被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咳嗽等症状困扰,严重时甚至出现喘息。这并非普通感冒,很可能是秋季花粉过敏与雷暴天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科学认识这个秋季的“隐形杀手”,学会如何从容应对。
赵伟超 王瑞娟,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呼吸内科
当夏日暑气渐消,秋高气爽成为常态,本是舒适的季节,不少人却突然被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咳嗽等症状困扰,严重时甚至出现喘息。这并非普通感冒,很可能是秋季花粉过敏与雷暴天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科学认识这个秋季的“隐形杀手”,学会如何从容应对。
哪些植物是秋季过敏的“元凶”?
很多人误以为春天才是花粉过敏的主场,其实不然,秋季也是一个花粉散粉的高峰期。与春季那些靠昆虫传播、花朵鲜艳的“观赏派”植物不同,秋季致敏花粉主力军多来自其貌不扬、甚至常被我们忽略的野生草本植物。在众多致敏植物中,葎草属、蒿属、藜科和苋科等野生草本植物尤为突出,它们不仅繁殖力强,而且分布广泛。
1.蒿属植物:艾蒿、黄花蒿等都属于这一家族。它们的花序很小,黄绿色,不起眼,但能产生巨量花粉,随风飘散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致敏性极强。
2.葎草属:俗名“拉拉秧”,是一种蔓生植物,几乎无处不在,茎上带刺易划伤皮肤,其花粉同样是重要过敏原。
3.藜科和苋科:常见的灰灰菜、扫帚菜(藜科)和野苋菜(苋科),也都是秋季花粉的来源之一,它们常丛生在路边或闲置空地上。
这些致敏植物多生长在城市绿化带、河边、荒地、甚至小区角落,花粉微小且易于随风传播,尤其在北方干旱少雨的秋季,更容易形成高浓度花粉环境。
雷暴天气为何会加重过敏?
雷雨天气期间或过后,常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且多发生于花粉高峰期,这种现象被称为“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的发生,主要满足三个条件:
存在雷雨天气过程
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
患者本身为过敏体质
当花粉浓度较高时,它会随着上升气流进入到云层,遇到雷雨天气,雷电和水汽会将大的花粉变成小的花粉颗粒,随后降雨将这些细小花粉颗粒重新带回地面,导致地面花粉浓度进一步增强。而更小的花粉颗粒更易进入人体呼吸道,过敏体质人群便会出现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症状。
花粉过敏的典型症状与易感人群
1.典型症状
鼻部: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
眼部:眼睛发红、发痒、流泪;
呼吸道:喉咙痒、咳嗽、胸闷、气短,严重时可诱发哮喘;
其它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湿疹加重等。
2.易感人群
既往有花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者、本身患有鼻炎或哮喘者,以及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儿童和青少年,在花粉季更容易出现相关症状。
四招科学防护,远离秋季花粉过敏
预防是应对花粉过敏的关键,核心在于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出行尽量避开花粉高峰期,尤其是在干燥、风大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护目镜,可有效减少花粉吸入和接触。穿长袖衣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花粉。过敏患者需关注天气预报,雷雨天气尽量关闭门窗,待在室内。
进门必做“三件套”,洗手、洗脸、洗鼻,及时清除附着在皮肤、面部和鼻腔的花粉。回家后立即更换外出衣物,避免将花粉扩散到室内其他区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室内花粉浓度。定期清洗空调和通风系统,清除积聚的花粉。
若过敏症状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切勿硬扛,也不要随意服用感冒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鼻用喷雾剂、眼药水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控制症状。
对于常年受花粉过敏困扰的人群,可考虑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具体对哪种花粉过敏,并咨询医生是否适合进行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提高身体对特定花粉的耐受性,从根本上减轻过敏反应。
秋季花粉高峰期虽然给过敏体质的人带来了挑战,但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护方法,就能有效减轻症状,轻松享受秋高气爽的美好时光。
来源:战支特色医学中心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