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前的略阳,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之路充满艰辛。当疾病的阴影降临,家属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在转诊途中一点点失去救治的希望。‘时间就是大脑’在这里,曾是一句沉甸甸却无奈的叹息。
西部决策网讯 当生命与时间赛跑,每一秒都是大脑的生死竞速。在秦巴山区的略阳县,一场持续五年的医疗援建,正为脑卒中患者打开一扇扇生命之门。
生命竞速:一场跨越千里的医疗接力
五年前的略阳,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之路充满艰辛。当疾病的阴影降临,家属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在转诊途中一点点失去救治的希望。‘时间就是大脑’在这里,曾是一句沉甸甸却无奈的叹息。
2021年,随着苏陕协作项目的深入推进,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海安市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们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医疗技术,更是一份‘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的坚定承诺。
第一批帮扶专家
破冰之路:从零起步的生命守卫战
卒中中心建设初期,困难接踵而至。新冠疫情让人员外派学习举步维艰,县级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苏陕协作项目送来了‘及时雨’。
资金支持让西门子64排CT、1.5T磁共振等先进设备相继落户略阳。首批帮扶团队中,神经内科专家李嘉专家将南通成熟的卒中中心建设经验完整地移植到略阳。然而,简单的‘复制粘贴’远远不够。
“我们必须找到适合略阳的路径。”李嘉专家回忆道。面对医疗资源有限、居民健康意识不足的现状,帮扶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深度融合,建立起多学科协作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团队的变革尤为动人。帮扶专家殷荣华护士长让略阳的护士们第一次认识到,护理工作不只是执行医嘱,而是卒中中心高效运行的‘枢纽’。从院前预检分诊到院内绿色通道,再到康复和健康宣教,护理工作实现了全程无缝衔接。
‘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就这样一点点渗入每个医护人员的心里。2021年11月,随着省卫健委的正式授牌,略阳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终于诞生。目睹这一幕,许多为之奋斗的医护人员激动不已——家乡有了守护大脑的坚强防线。
授牌
攻坚时刻:打通救治的“最后一公里”
卒中中心的建成只是第一步。医生们很快发现,部分患者在静脉溶栓后效果不佳,必须立即进行血管内治疗,但由于缺乏导管室,这些患者只能冒着风险、忍着焦急,转运至汉中的三甲医院;“看着患者在转运途中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我们的心都在滴血。”一位本地医生回忆道。
转机,在“组团式”帮扶的大力支持下再次来临,西门子数字减影机顺利购置,导管室建成投入使用。第二批帮扶专家刘宏达专家的到来,开启了略阳县神经介入的新纪元。
然而,新技术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介入手术在县级医院属于全新领域,需经过卫健委、医保局的报备审批。就在这段等待的时期,帮扶团队展现了非凡的远见——他们选择“双线并行”,将重心暂时转向预防筛查体系的深耕。
在专家的带领下,医院对全县各级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进行了分层次、全覆盖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与此同时,护理团队在第二批帮扶专家杨平玉护士长的推动下,创新实施‘护士陪同’制度,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实现‘溶栓准备前置’,将护理工作推向了新高度。
导管室建成
帮扶专家刘宏达下乡授课
质的飞跃: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2024年,第三批帮扶专家的到来,让略阳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实现了质的飞跃。以陈卓院长为领导核心、李林主任为技术支撑的神经介入专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技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术,包括抽吸导管技术(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技术(Solumbra技术) 及二者联合应用(SWIM技术等);在慢性缺血方面开展了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等;在出血性卒中方面开展了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未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等等,全面填补了区域的技术空白,在同级医疗单位中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恰逢卒中中心复审,团队以复审为契机,全面推进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新投入使用的门急诊大楼为绿色通道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多学科协作模式日益成熟。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县医院为中心、覆盖城乡的卒中防、治、管、康一体化”的“略阳模式”已经形成。
从2021到2025年,医院卒中中心的关键指标显著优化:DNT(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缩短至40分钟以内,溶栓率提升至14%,救治成功率持续攀升。更重要的是,依托日趋完善的筛查体系,越来越多潜在卒中患者得以及时发现与干预,真正实现了从急病救治到全域健康管理的跨越。
陈卓院长、李林主任手术
薪火相传:锻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5年来,江苏“组团式”帮扶专家们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通过‘师带徒’模式已成功培养出29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其中14名已能独立开展常见介入手术。这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已然成为守护略阳百姓健康的中坚力量。
陈卓院长导管室外指导
新征程:从“略阳模式”到区域典范
五载帮扶,千里同心。略阳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引进,更是一场医疗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从最初的设备与技术输入,到如今的体系创新与“略阳模式”输出,这条“以技术为起点、以体系为核心、以人才为根本”的帮扶之路,已成为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范例。
略水长流,希望永续。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生命守护中,略阳医者与南通专家携手并肩,以仁心与担当,共同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时代答卷。(供稿:邹文波 杨楠 )
来源:健康乐盛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