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展区——“智域漫游”,于10月24日在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策展,金江波担任学术主持,张承龙担任策展人,展览将持续至20
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展区——“智域漫游”,于10月24日在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策展,金江波担任学术主持,张承龙担任策展人,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24日。
在数据奔流、算法重塑城市的今天,我们发起一场发生在科创社区的“城市漫游实验”。2025静安展区以“智域漫游”为名,邀您步入未来城市现场。
01主题深潜
量子时代,艺术如何
为智慧城市赋予温度?
这并非一次传统的艺术展,而是一场关于未来城市关系的公共实验。展览直面当代城市的核心命题:在追求效率的智慧化进程中,如何守护城市文化的肌理?在技术创造的无限连接中,如何避免新的隔阂?诚挚邀请你,在此重新定义自身与城市的关系,共同探索一种根植于地方、面向未来的城市文化新范式。
“智域漫游”以艺术作答:
● 智域:是数据驱动的城市治理系统,亦是技术对人类感知的拓展。
● 漫游:是无预设路径的探索,既是身体的游历,也是意识在数据流中的漂移。
科技与艺术交融:重新定义城市公共性
“智域漫游”以“智域”为技术语境、“漫游”为行动哲学,构建了一场融合科技、艺术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实践。
以艺术为媒介,将技术升华为对话的伙伴。在此,您将亲历:
历史记忆的数字化转译——老厂房的肌理由算法重生,成为可对话、可共情的动态现场;
市民行为的创造性反馈——您与作品的每一次互动,都在为这场城市实验注入生命的变量;
城市议题的审美化提案——艺术以柔性介入,激发高密度城市中的新感知与对话。
02展区地图:
四大板块,构建
可漫游的“城市实验场”
展区介绍: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
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分展区,落地于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一个融合老工业厂房肌理与未来科创产业的“城市样本”。该区域位于南北高架与中环交汇的“黄金十字路口”,聚焦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推动城市智能化更新。园区内保留了工业风貌,并融入现代建筑群,形成兼具温度与辨识度的产业综合体。
策展团队将其打造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实验场”,三大板块联动,构建出一幅可感知、可参与、可漫游的未来城市图景。
本次展览与喜马拉雅达成深度合作,是一次科创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展区毗邻喜马拉雅总部,双方合作以声音为媒介,将线上内容与线下展览紧密结合。喜马拉雅为展览提供了全方位的线上支持,所有展区作品都将通过其云平台进行传播与演绎。
三大展区全景导览
橙色标识:公共装置
粉色标识:插画空间
绿色标识:城市家具
A区|中庭天光展示廊带:插画艺术互动区
关键词:视觉叙事与城市感知
这里是一条充满生机的视觉叙事长廊。青年艺术家以“风起海上·绘见中国”为主题,用画笔勾勒城市意象,为理性空间注入人文温度。结合趣味互动城市家具,形成可观赏、可休憩、可参与的开放艺场。
B区|悬吊空间展示廊带:漫游装置实验场
关键词:艺术与科技的沉浸式共振
这里是核心启幕地与主展场,2025年10月24日主题活动将在此举行。融合数据、声音与互动科技的装置作品,展现科技作为对话媒介的力量。
C区|悬吊空间左侧草坪:参与式艺术现场
关键词:社群共创与公共美育
这里是灵感迸发的共创乐园。户外互动装置与“磁力画”磁测绘影——隐形场域实验、“化学装置”晶谱置换——复分解晶景实验室等活动,引导访客成为城市故事的共创者。
/01/
公共装置类
《申兰序语》
于思沂 李歆阳 陈悦然 张妍
以金属框架(老厂房隐喻,城市 “骨骼”)为支撑,白玉兰(自然灵魂,城市 “呼吸”)穿插屏幕缝隙,地面铺植物苔藓,营造生态感,缓解都市人群焦虑。
《朝夕物语》 邓皓暄、张博晟
作品立足上海地域文化,挖掘城市记忆与个体情绪的深层联系。以及自身情绪对上海记忆感知的影响,完成一场关于地域记忆与个体情绪的深度对话。
《在此生长》
戚子茜 郑璇烨 吕奕瑶 田昕雨 曹瑛格
作品以静安区的老工业厂房遗迹为原点,将观众的身体性参与转化为一场关于城市演变的数字叙事。构建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实体与虚拟的对话场域,探讨工业文明遗产在智能城市新语境下的价值转译。
《阈限》 曾墨林
本作将玩家置于一场逃亡之旅中,背景设定于一个生态全面崩溃的平行时空,玩家需躲避未知怪物的追猎,前往地标东方明珠塔,通过这场虚拟阈限体验,引发关于人类命运与生态共生的现实思考。
《虚腔》 李奥文
作品将静安市北工业遗产与未来科创场域结合,背景影像由老工厂逐渐转化为数字化科创景观。
《虚像、风、流动的诗》
吴佳霓、王熙雅
作品借由“进入一纠缠一反向凝视一回归”的叙事路径,展现个体与城市之间的双向作用,观察不再是单向过程,而是人与环境的互塑。
《锈蓝》 丁翊涵、郭亚轩
以上海海洋生态为镜,反思工业发展印记。通过视觉化张力,引导观众思考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之道。
《终焉回响》 吴语冰
火星的虚假繁荣、月球的逃亡废墟、地球的黑色现实三段时空叙事揭示技术无法替代生态根基。观众将在沉浸中直面文明存续的命题,理解生态保护不是选择,而是唯一出路。
《Space O 奇异空间》
朱佩鸿、赵一霖
形体在光影中交织,如同城市意识的碎片,既独立又共生。邀请观众在其中漫游,感受科技、空间与意识之间的流动与共鸣。
《七步的叠态》 周子正
“量子叠态”呼应佛陀七步,构建一座由水相、莲池与琉璃态交织的物理通道。观众穿行其间,体验从单一现实到多重维度的意识跃迁。
《申城叠影》 罗曼、从戎、梁家罗
灵感源于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Superposition)概念,寓意上海这座城市在历史与未来、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多重状态共存。它以可折叠的屏风造型,隐喻城市空间的流动性与生长。
《管见之荡·循环新生》 张则逸
创作来自上海工业遗存与生态治理为背景,通过钢铁管道与天然竹筒的嵌合结构,形成工业与自然、历史与未来的视觉对话,隐喻城市更新中的共生可能。
《浮光梦蝶》&《共襄美好》 黄活琳
以参数化设计构建破茧成蝶般的感性形态,探讨数字理性与人文感性如何交织守护梦想的灵韵与生命的温度。
《风的预言》 潮汐共和
以风动装置与AI监测系统构建了一场数字时代的祈风仪式。作品通过AI捕捉天外坠落技术物的轨迹,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数据流驱动装置运动——以升空之仪,迎接陨落之物。
《176CM·结绳记事》 李琰
作品以古老的结绳记事为灵感原点,融合个人情绪与故事进行创新表达。176厘米,不仅是作者身高数字,更象征着独特个体在世界中的存在尺度。
/02/
插画空间
《绿毛水怪》 饶恬睿
步入式互动再现王小波笔下的魔幻友情与爱恋。观众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感受孤独灵魂间的相互吸引。
《魔法师的帽子去哪了?》 张楠
这是一本游戏书。魔法师有一顶魔法帽,这个帽子拥有千万种魔法、不可估测的能量——但被一只小黑猫偷走了。魔法师非常着急,和他聪明的猫头鹰使者一起,一路上寻找着黑猫的蛛丝马迹。
《大小勇敢家》 何盈莹
将绘本角色释放于城市公共空间,构建关于勇气与尝试的叙事。观众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邂逅惊喜,重拾面对未知时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星图稚梦》 朱涵璞
记录成长中累积的微小烦恼,实现自我抒发与公众共鸣。提醒观众:慢慢来,花儿总开在意想不到之处。
《山海经·西次三经》 褚心语
通过扁平化线条重塑《山海经》异兽,赋予现代气质。神兽出没于静安城市空间,演绎传统与当代的视觉对话。
《夏日漫游指南》 夏雨虹
该系列作品以城市街道公园为背景,描绘出孩子晚饭后相约出来玩耍的日常生活场景。作品用数字绘画模拟手绘彩铅温柔的笔触,通过光影、色彩、构图将城市的市井街道转化为童话剧场。
《A light in the attic》 姚艾君
讲述丢失“头脑”的女孩寻找自我的故事,回应人被符号化的现实,引导观众思考个体在社会的完整性与主体性。
《巴塞尔艺术展》 王洋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里藏着盛大的艺术展览,作者在这组作品里画了426个人,他们都真实存在于这场艺术展中,我从展览里吸纳艺术家们的精神世界,在艺术和人之间寻找他们的连接。
《我丢了我的脑袋》 沈文娇(弥久)
这是一个关于自我寻找和生命完整的故事。 找到世界与自己和平相处的⽅式,完整了自己。
《纯真之歌》
纸张折叠,繁茂森林,叶片脉络清晰可见,花朵微微绽放,似在随风轻舞;精致的火车穿梭其间,车头冒出缕缕白烟,仿佛正载着童年的奇思妙想疾驰。
《静安之光》王斌
《静安之光》的创作灵感锚定于上海静安市北科创园区的科创活力与人文底色,旨在描绘科创与人文交织的园区图景。多元场景的融合也暗含园区对创新生态的打造,是科技智慧与人文温度的共生之地。
/03/
城市家具
《鼓点》 杨静楠
以波点与圆球营造轻松视觉节奏,成为城市中鼓励驻足与互动的节奏地标。
《云朵回廊》杨静楠
柔和的形态与色彩构筑如云般舒适的休憩空间,观众入座其间,收获一段置身童话云端的轻盈时光。
《生日快乐》杨静楠
整体设计无繁杂装饰,以简洁的花朵形态、柔和的色彩搭配传递核心风格,坐于其上时,仿佛被一份温柔的祝福包裹。
《纸杯蛋糕》 杨静楠
作品以“纸杯蛋糕”为灵感,色彩从内层浅紫向外层浅青自然过渡,渐变柔和且层次分明。圆柱与圆环边缘均打磨出圆润弧度,摒弃生硬线条,既强化了可爱有趣的风格,又确保坐憩时触感温和舒适。
03“1+5+N”参与式活动预告:
从观众
到共创者的旅程
主办方构建了
以“1+5+N”静安“云数智链”
特色科普展示品牌,
将艺术体验贯穿始终。
“1”
与喜马拉雅的深度联动,共创声音景观。
“5”
联动市北高新5大科技展示馆,
打破艺术与科技的边界。
“N”
贯穿展期的N场创新美育活动。
精选活动预告
“磁力画”磁测绘影——隐形场域实验
以丙烯为底、磁流铁粉为墨,手持磁铁作笔,观察磁力线如何瞬间牵引颜料形成流动山脊。
“化学装置”晶谱置换——复分解晶景实验室
迅速聚焦酸碱胶化,把刚生成的晶体微粒、色素和植物碎片一起“冻结”在三维网状硅凝胶内部,形成半透“试管膜包”。
智域漫游——静安市北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现场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24日—2025年12月24日
展览地点: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
主办单位:静安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策展单位: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PACC)
学术主持:金江波
策 展 人:张承龙
策展助理:江函、朱敏慧、梁君兰
视觉设计:章畅、王天鹏
记者:黄小清
编辑:叶苹
资料: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静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