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值假期,李爷爷牵挂着即将上幼儿园的孙子聪聪,来不及仔细收拾行李,便匆匆踏上了开往儿子家的大巴车。午后的阳光为街道镀上一层金色,李爷爷抵达儿子家后,才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过季。于是,他带着聪聪去镇上添置新衣,顺便给孙子买些喜欢的玩具。爷孙俩骑着那辆半旧的电动车出
✦
•
✦
以声传情,以情为引
在护患相守的时光里,用温暖的声音描绘那些无声的守护与感动。
让我们在聆听中,感受白衣之下的仁心,体会生命交织的温情。
✦
•
✦
朗读者:王亚晶(中医科)
清明时节,天空被一层青色薄纱笼罩着。街道上,行人神色凝重,行色匆匆,空气中弥漫着化不开的哀伤,仿佛每个人都在倾诉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
正值假期,李爷爷牵挂着即将上幼儿园的孙子聪聪,来不及仔细收拾行李,便匆匆踏上了开往儿子家的大巴车。午后的阳光为街道镀上一层金色,李爷爷抵达儿子家后,才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过季。于是,他带着聪聪去镇上添置新衣,顺便给孙子买些喜欢的玩具。爷孙俩骑着那辆半旧的电动车出发了,聪聪坐在后座,叽叽喳喳讲着和同村小伙伴的趣事,清脆的笑声洒满一路。
然而,意外发生了,在一个拐角处,一辆摩托车如脱缰的野马冲了出来,直直的撞上了电动车。“砰”的一声巨响,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崩塌,时间也仿佛被定格。李爷爷被重重甩了出去,聪聪则重伤昏迷。随后,爷孙俩被紧急送往不同的医院救治。李爷爷在救护车上,不停地重复询问:“孩子怎么样了,聪聪怎么样了?”这,竟成了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而聪聪,辗转两家医院,均被告知没有救治条件,最终送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救护车尖锐的鸣笛声划破了傍晚的天空,担架床的轮子在医院走廊的地砖上快速滚动,两岁半的聪聪躺在上面,身上血迹斑驳,皮肤上还粘着凝固的血迹和路面的沙砾。
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轮到我值班。原本,这是极为平常的一天,没有择期手术的手术室非常的安静。我来到科室,换上工作服,做好交接班。这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来电的是神经外科的李医生。“您好,我是神外李医生,我们有一台车祸导致的脑外伤急诊手术,要做硬膜外血肿清除,孩子情况很不好,请你们赶紧安排,我马上带孩子过去。”
挂断电话后,我赶紧通知麻醉医生,并准备手术的相关用物,空荡的手术间里,我们四人紧张的忙碌着,和周围安静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10分钟后,手术室的门铃响起,李医生和家长推着躺在病床上的聪聪,在门口焦急地等待麻醉医生。手术室门口,聪聪妈妈跌跌撞撞地奔来,双腿一软,瘫倒在地,眼神空洞绝望,嘴里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爸,聪聪……”聪聪爸爸红着眼圈,默默流泪,他刚刚失去了父亲,此刻绝不能再失去儿子。整个走廊弥漫着令人心碎的悲戚。聪聪妈妈瘫坐在座椅上,手指紧紧扣住桌椅,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发白。
麻醉医生与家长谈完手术的麻醉风险后,聪聪妈妈接过笔,歪歪扭扭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就在我们正准备将聪聪推进手术室时,她用力拽住床尾,恳求说:“医生,请你们一定要救他,他才这么小,一定要救他啊!”
手术室里,无影灯散发着惨白刺眼的光,麻醉医生和护士们紧张有序忙碌着。聪聪小小的身躯躺在手术台上,就像一片脆弱的落叶,浑身血迹斑斑,被各种医疗设备环绕着。我握住聪聪的手,那双手是那么小,又那么冰凉,上面还留着事故造成擦伤痕迹。当麻醉面罩即将扣上时,孩子的睫毛微微颤动,我轻声对他说:“别怕,这里有叔叔阿姨在,外面有爸爸妈妈在,我们睡一觉,醒来就出去了。”在麻醉药物注入后,监护仪发出稳定的声响,孩子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了下来,进入了麻醉状态。接着,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正式开始了。
手术间里是凝重的寂静,仪器发出的滴滴声揪着每个人的心,仿佛是生命跳动的节奏。主刀的李医生眉头紧锁,专注地清除着聪聪硬膜外的血肿,汗水不断从额头滑落。
手术室外,每一秒都被无限拉长。聪聪妈妈时而低声抽泣,时而站起身来,手里攥着一团早已湿透的纸巾,目光紧紧地盯着手术室的门,像是要用眼神穿透这道门,亲眼看到儿子平安无事。聪聪爸爸在一旁轻声安慰,然而自己的眼眶也早已泛红,声音哽咽。
不知过了多久,手术室的门打开一条缝,戴着手术帽和口罩的李医生走了出来,他虽然满脸疲惫,但却欣慰地说:“手术成功了!血肿都已经清除干净,孩子一会儿就出来了。”聪聪妈妈激动地握住李医生的手,不停地道谢。没多久,聪聪被推出手术室,身上布满了各种管路。妈妈踉跄着扑向平车旁,看着儿子苍白的小脸,泪如雨下,她轻轻抚摸着他的额头:“宝贝,你终于挺过来了!”这一刻,是喜悦,是感激,更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术后,聪聪被送到神外监护室。幸运的是,他恢复得很好,很快便转回了普通病房。尽管术后的恢复过程艰难而漫长,但每次妈妈都会温柔地抱着他,哼唱他最爱听的童谣。转回普通病房的那天,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照在聪聪的身体上。他的小脸仍然苍白,但眼睛能够微微睁开。妈妈坐在床边,轻轻握着他的手,“聪聪你看看啊,妈妈在这里。”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指尖磨挲着聪聪手臂上的伤痕。突然,聪聪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微弱的眨了眨眼。妈妈却欣慰的笑了,眼泪无声的划过,她知道,这是孩子给予她的回应。
儿童医院的手术室,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接受手术,作为手术室护士,温柔是我们必备的品质。它就像一座桥梁,能够连接我们与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从恐惧走向勇气,从绝望走向希望。在这个充斥着仪器与紧张的空间里,时间以秒来计算,生命的体征以数字呈现。但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故事,是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手术室是追求技术至上的地方,但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无法替代我们给予患者的人文关怀——一句对颤抖双手的安慰,一个对红着眼眶的一个点头,我们治愈疾病,同时也疗愈心灵。
回到手术室,忙碌的日子依旧在继续。一天,李医生在休息室感慨道:“那孩子真的命大,如果血肿再晚一点处理……”话未说完,他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我点点头,想起聪聪被推进手术室的模样,想起他妈妈瘫倒在手术室门口的绝望,也想起手术成功后,她握着李医生手时颤抖的指尖。“还好,孩子救过来了。”我轻声说道。李医生笑了笑,没再说话。
李爷爷没能等到聪聪康复的那一天,但他的爱却像一颗种子,深埋在聪聪的生命里,随着时间生根发芽。或许,聪聪长大后会淡忘这段痛苦的记忆,但爷爷的爱,将永远陪伴着他。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在聪聪一家的心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然而,爱与希望从未缺席。它们支撑着这个家庭,在破碎中慢慢拼凑起生活,走向充满希望的新生。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