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一场长桌宴,承载着苗侗儿女千年的饮食智慧;一曲敬酒歌,回荡着古老村寨最真挚的迎客之情。而今,这些曾经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民俗礼仪正以更规范的方式走向宾客的餐桌。
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一场长桌宴,承载着苗侗儿女千年的饮食智慧;一曲敬酒歌,回荡着古老村寨最真挚的迎客之情。而今,这些曾经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民俗礼仪正以更规范的方式走向宾客的餐桌。
苗族长桌宴(雷山县委宣传部供)
随着黔东南文化旅游持续火热,长桌宴与“高山流水”敬酒逐渐成为当地众多餐饮主体招待宾客的方式,被省内外游客所熟知。但各餐饮主体之间,从礼仪流程到菜品不尽相同,如何保障宾客的体验,让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习俗在不失本真的前提下,走向更规范、更可持续的未来,成为黔东南相关部门面临的难题。
历时两年,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联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大学等专业力量,走访村寨、采访村民、记录流程、反复论证,最终凝练成两项兼具“民族性、实用性、体验性”的标准化文件,成为贵州省首次制定“礼仪文化”地方标准。
《“高山流水”敬酒礼仪规范》地方标准编制工作调研会
2025年7月,《长桌宴民俗礼仪规范》与《“高山流水”敬酒民俗礼仪规范》两项地方标准的正式发布,黔东南州完成了一场关于民族文化“转译”的深刻实践:将流淌在血液里的礼仪,书写进标准条文;将山野间的热情好客,转化为可复制、可体验、可传播的书面文字。
“两项标准的成功制定不仅是要起到规范作用,更要把我们的礼仪文化传承和推广出去。”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科科长蒋文周表示,标准不是枷锁,而是巨人的肩膀,起到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对经验的总结提炼,鼓励各餐饮主体在这一标准下创新增加属于自己的特色元素,既保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被破坏,又让消费者有最好的体验。
游客在西江千户苗寨长桌宴上品尝酸汤(西江旅游集团 供图)
“一直听网上说,这次真正体验到了‘高山流水’很有文化特色,体验挺好的,苗家米酒甜甜的,工作人员也都很照顾我们的感受,不会让我们觉得有什么不适的地方。”今年国庆期间来到西江苗寨旅游的广东游客麦方丽说。
标准化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像一根无形的丝线,将散落的珍珠——“文化”“餐饮”“产业”串成一条璀璨的项链。
在长桌宴的标准化菜单中,酸汤火锅被明确列为核心主菜;在“高山流水”的敬酒环节,酸汤饮料成为不饮酒游客的贴心选择。这一巧妙的设计,让黔东南最具代表性的“酸汤”从地方风味跃升为产业引擎。
凯里酸汤(凯里市委宣传部供图)
“顾客对酸汤饮料的反馈也都很不错,现在许多餐饮店都会来找我们拿货,标准的实施对我们的销量增长也有帮助,以后还计划持续推广我们的酸汤饮料走向更多顾客的餐桌。”贵州玉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政州说。
数据显示,目前黔东南州已有27家获证酸汤生产企业,生产线超百条,年产能突破24万吨。红酸汤、白酸汤、酸汤饮料、泡面……百余种衍生产品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海外。长桌宴、“高山流水”礼仪标准化的制定也为凯里酸汤从一道菜成长为百亿产业集群新引擎。
酸汤企业内的酸汤酿制现场。(吴运镇 摄)
当芦笙再次响起,当米酒再次倾泻成瀑,当长桌再次摆起,酸汤香味弥漫,黔东南的苗侗儿女用“标准”,为自己的文化找到了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现代语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章杰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