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阿胶公司是如何塑造阿胶神话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4 22:42 2

摘要:历史底蕴挖掘东阿阿胶强调其3000年历史,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李时珍誉为“圣药”,曹植称其为“仙药”。公司通过升级中国阿胶博物馆、打造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将阿胶与中华文明深度绑定,赋予产品文化稀缺性。非遗工艺保护坚守“九天九夜”古法炼制传统,由非物质文

东阿阿胶公司通过文化传承、战略聚焦、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科技赋能及市场拓展六大核心策略,系统性地塑造了阿胶行业的“神话”,具体分析如下:

历史底蕴挖掘
东阿阿胶强调其3000年历史,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李时珍誉为“圣药”,曹植称其为“仙药”。公司通过升级中国阿胶博物馆、打造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将阿胶与中华文明深度绑定,赋予产品文化稀缺性。非遗工艺保护
坚守“九天九夜”古法炼制传统,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宝昌亲自把关,通过“挂旗”“吊猴”等绝活感知胶液变化,确保每一块阿胶都符合道地标准。这种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强化了“正宗阿胶”的品牌认知。砍掉非核心业务
十年前,东阿阿胶横跨20多个行业,导致主业被边缘化。公司逐步剥离与阿胶无关的业务,将资源集中于阿胶主业,通过聚焦建立认知优势。品类定位升级
将阿胶从“补血圣品”重新定位为“滋补上品”,拓宽消费场景至备孕保胎、亚健康调理等领域,吸引更广泛人群。广告语“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和阿胶”隐去品牌名,推动品类共同发展,做大市场蛋糕。形态多样化
推出阿胶糕、阿胶颗粒、速溶粉等便捷产品,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例如,“东阿阿胶小金条”速溶粉可冲泡饮用,被白领称为“办公室撒个胶,比喝咖啡还潮”。跨界联名破圈
与奈雪的茶合作推出阿胶奶茶,与《甄嬛传》IP联动,打造“国潮”风产品。通过年轻人喜爱的形式,降低传统滋补品的接受门槛。央视背书强化公信力
品牌宣传片在CCTV-1、CCTV-13等频道高频播出,借势总台“开年大剧”IP,实现高势能媒体与热播剧双重赋能。探厂直播打造现象级IP
邀请央视主持人朱广权进行探厂直播,从取东阿水到体验瓦胶,以幽默形式展示古法工艺,吸引超千万人次观看,成功触达年轻群体。文化活动沉淀品牌资产
发起“中华医圣故里行”项目,组织中医药大学学子探访医圣故里;连续举办冬至阿胶滋补节,展示非遗制作技艺,推出中医药旅游线路,强化“滋补国宝”定位。全产业链质量管控
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环节全程监控。例如,通过DNA技术、蛋白质指纹图谱精准识别驴皮来源,杜绝造假。AI检测提升效率
将AI引入生产线检测场景,打造新质生产力,该实践获评2024年度“新质生产力发展优秀案例”。“一带一路”出海
旗下东阿阿胶块、速溶粉、桃花姬阿胶糕三款产品入选“中国好礼”名录,亮相第五届“一带一路”女性论坛,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年轻化营销策略
推出阿胶酸奶杯、阿胶姜撞奶等新吃法,打造“东阿阿胶小金条”IP;在B站冠名游戏赛事,以“体验农场”形式植入品牌,通过直播和会员体系加强互动。

东阿阿胶通过上述策略,实现品牌价值387.26亿元,14次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荣登健康产业品牌榜首。其成功在于:

文化为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传播结合,赋予产品文化溢价;战略聚焦:砍掉冗余业务,主导品类发展;创新驱动:通过产品形态、跨界联名、科技应用持续破圈;品牌年轻化:用年轻人语言沟通,打破传统滋补品刻板印象。

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巩固了东阿阿胶在阿胶行业的领导地位,更将其打造为中式滋补的标杆品牌。

来源:本草情报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