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名博主“袁小小”因病去世,年仅38岁。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位网红“唐飞机”在千余名网友的实时围观中,因飞行器事故不幸遇难。
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不仅是行业的悲剧,更是对职业教育健康关怀缺位的警示。
知名博主“袁小小”因病去世,年仅38岁。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位网红“唐飞机”在千余名网友的实时围观中,因飞行器事故不幸遇难。
这些事件并非孤立,近年来,主播在直播中晕倒甚至猝死的新闻频见报端。
在这些悲剧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整个行业生态与健康保障机制缺失的问题。而从职业教育角度思考,我们的人才培养是否也为这样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01 职业健康危机
“网红”已成为高危职业?这一说法或许不够准确,但行业生态不甚健康的现实却不容忽视。
据统计,我国职业网络主播的数量已经突破3800万,成为数字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兴群体。
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却隐藏着无数健康风险。
有研究显示,内容创作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公众审视、职业不稳定性及持续联网状态,易引发多种身心健康问题。
在算法主导的流量分配机制下,主播们的生存法则早已异化为“在线时长竞赛”。
更多主播被困在“播得越久推荐越多”的算法逻辑里,一些多频道网络(MCN)机构培训手册明确要求:新人每天直播时长不得低于8小时。
02 健康风险因素
职业主播的健康风险来源于多方面,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压力、生理负荷及行业恶性竞争。
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面临的心理健康障碍包括Burnout综合征、焦虑、共病焦虑与抑郁以及进食障碍。
作为互联网公众人物,职业主播的言行举止在恶意评论、人身攻击、隐私泄露等问题面前压力极大,使得不少主播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在生理方面,许多主播因长时间面对屏幕、缺少运动、睡眠不足,容易出现焦虑、疲劳等亚健康状态。
经常工作至深夜甚至凌晨,生物钟的长期紊乱已成为他们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大胃王”暴饮暴食到熬夜直播,从喝酒PK到危险特技,种种不顾安全的内容创作已成为隐形的“健康杀手”。
03 职业教育的责任与改革路径
在培养技术技能的同时,是否也应关注学生的职业健康素养?职业教育在专业化转型中,缺乏对健康工作方式的引导。
职业教育若只停留在技能传授层面,而忽视对学生健康工作方式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则可能为未来的健康问题埋下隐患。
职业教育要强化健康工作意识,应培养学生对职业健康的认知,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及预防措施。
同时要注重心理健康培养。职业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结合行业特点,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管理情绪的能力。
三是推动行业规范建设。接二连三的职业主播倒在直播间的事件发酵后,多家直播平台宣布优化主播健康保护机制。
一些平台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智能化的健康预警系统,监测到连续直播超过若干个小时后会自动触发强制下播机制。
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企业将健康管理纳入企业文化。
总之,未来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能,更要培育生命关怀。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一对师徒的“互联网式进化”正在上演:老师徐明举穿梭于各大果园间,录制果树种植科普视频;学生张彦春则通过直播带货赚到第一桶金,成立了公司。
他们展示着数字时代职业教育的成果。
职业教育培养的不应只是掌握技能的工具人,更应是懂得平衡健康与工作、有生命品质的创造者。
我是知识答主“职问职答周静修”,欢迎关注我,可以专门为您撰写、剪辑职业教育领域关联内容。
来源:人的皮囊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