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高级还得拼论文吗?”“城市老师没支教经历能申报吗?”“课时量不够会不会卡评审?”近期,教育部联合人社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的指导意见(2025年版)》,给全国千万教师的疑问划出了明确答案。此次新规打破以往“重论文轻教学”“
六部门发文定调!2025教师职称评审3大硬要求:师德为首,实绩说话
“评高级还得拼论文吗?”“城市老师没支教经历能申报吗?”“课时量不够会不会卡评审?”近期,教育部联合人社部、财政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的指导意见(2025年版)》,给全国千万教师的疑问划出了明确答案。此次新规打破以往“重论文轻教学”“重荣誉轻资历”的评审惯性,将师德师风、教学实绩、基层经历列为三大核心硬要求,同步明确了学历、课时量等基础门槛与农村教师优惠政策。对教师群体而言,提前摸清这些“硬杠杠”,才能精准规划职业发展,避免盲目准备走弯路。今天结合官方文件及山东、广东等地试点细则,把新规核心内容讲透。
一、师德为首:“一票否决”划12条红线,高级需有优秀记录
2025年新规首次将师德师风考核置于职称评审“第一关”,明确“师德不合格者直接取消资格,且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与以往笼统表述不同,新规结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细化12类明确的失范情形,覆盖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关键场景,杜绝“模糊判定”:
- 在课堂或网络平台发表违背教育方针的言论,或传播不良信息;
- 敷衍教学责任,擅自缺课调课,经3次提醒仍不整改;
- 索要收受家长财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个人利益;
- 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存在歧视侮辱言行;
- 学术研究中抄袭剽窃、篡改数据,存在不端行为;
- 招生、考试中弄虚作假,或违规从事有偿补课;
- 泄露学生隐私,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
值得注意的是,师德考核已从“年终一次性评价”转为动态记录,学校通过学生月度评议、家长季度反馈、同事日常监督等多维度收集信息,形成专属师德档案。更关键的是,评高级教师需有至少1次年度师德考核“优秀”,正高级教师则要求无任何负面记录 ,彻底打破“师德合格就行”的旧认知。
二、实绩说话:论文不再必选,课时量与优质课成硬指标
“为评职称熬夜写论文,反而耽误备课”的困境将成为历史。2025年新规明确“评审重点向教学实绩倾斜”,论文从“必选项”转为“加分项”,取而代之的是可量化的教学硬指标,不同职称各有明确标准:
基础门槛:课时量与班主任经历缺一不可
新规首次明确全国统一的课时量底线:普通中小学教师每年需完成320节课时,幼儿园教师不少于180节,即便是校长等管理者,村小校长每年也得上课满100节,且需完成规定听课次数,不能“只做行政不上课” 。
班主任经历同样是“硬杠杠”,随职称升级要求更高:评一级教师需满2年班主任(或德育工作)经历,评高级需满3年,正高级则需累计5年,临时兼任或挂职经历不予认可 。这一要求倒逼教师重视班级管理与学生德育,回归教育本质。
业绩核心:“必选+任选”模式替代“盲目凑数”
新规将业绩条件细化为“必选+任选”结构,不同职称针对性设置要求,避免教师盲目准备:
- 一级教师:必选县级优质课二等奖及以上(需教育局正规评选,校内评比不算),再任选1项(如所带班级获县级先进班集体、辅导学生获县级一等奖等);
- 高级教师:必选优质课奖项(城市教师需市级三等奖以上,农村教师可降一级),搭配教学成果或表彰;
- 正高级教师:必选省级优质课一等奖,任选省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性学生辅导奖等硬核业绩 。
论文虽非必需,但发表在CN+ISSN双刊号、知网等正规平台的论文可作为“任选项”加分,而习题集、内刊收录的文章一律不认,从源头遏制“论文注水”乱象 。
三、基层经历:城市教师评高级需支教,农村教师有倾斜
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新规将基层经历纳入高级职称核心要求,同时为农村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区别对待更公平”。
城市教师:1年支教成高级“通行证”
2025年起,城市中小学教师申报高级教师,必须有累计1年及以上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经历,且支教期间考核合格才算数 。支教形式可选择“全职驻点”或“定期送教”,但需由教育局统一选派、备案,自行联系的支教经历不予认可。这一要求打破“城市教师闭门评职称”的壁垒,倒逼优质师资下沉。
农村教师:教龄满30年可“直评”
新规明确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在农村学校任教累计满30年,且讲课考核合格的教师,申报职称时“不受岗位比例限制,直接评审”,不用和年轻教师拼名额;任教满15年的农村教师,评高级时业绩要求可适当放宽,如优质课等级可降一级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任教满15年,也可享受“业绩放宽、名额倾斜”,不用与普通学校教师“同场竞争”。
四、关键细节:避坑要点与申报流程
不少教师曾栽在细节上,新规明确了3类常见“雷区”:
- 优质课认“官方背景”:仅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组织的评选有效,学校自办或企业赞助的活动不算数;
- 论文认“正规期刊”:需发表在知网、万方等三大平台可查的双刊号期刊,龙源网收录的刊物无效;
- 校长评审有比例:校长申报正高级教师,占当年总推荐人数的比例不超过30%,避免行政岗挤占教学岗名额 。
申报流程也进一步透明,分三步推进:个人提交师德证明、课时量记录等材料;学校审核后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逐级上报至教育局、人社部门评审,全程可查进度。广东等地还明确“无岗不评”,学校需先核定空缺编制才能启动申报,教师需提前关注3月、9月的岗位公示。
五、教师如何应对?3点建议精准发力
1. 动态维护师德档案:日常重视教学态度与师生关系,避免触碰失范红线,争取年度师德考核“优秀”记录;
2. 聚焦实绩精准准备:优先保证课时量达标,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针对性冲击官方优质课评选,农村教师可利用教龄优势;
3. 紧盯官方信息:通过教育局官网、学校人事处掌握岗位空缺与申报时间,提前整理材料,避免因细节失误错失机会。
2025年职称评审调整,本质是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主业:师德为先守住教育底线,实绩为核凸显教学价值,基层经历促进资源均衡。对教师而言,与其纠结论文发表,不如深耕课堂教学、积累基层经验,这些才是新形势下的“硬通货”。各地具体实施细则已陆续发布,可通过当地教育局官网查询,提前规划方能事半功倍。
来源:聊聊新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