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够狠:制裁俄罗斯第二天,中印国有企业暂停购买俄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9:10 2

摘要:2025 年 10 月 22 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 —— 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与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及其旗下 30 余家子公司实施全面制裁,这是其重返白宫后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领域采取的高强度限制措施。

编辑:画榆林

特朗普政府宣布制裁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之后,对全球与俄罗斯石油往来的企业都带来了风险。

原因是这个制裁包含二级制裁,也就是说与这两家被制裁的俄罗斯石油巨头有贸易关系的公司都会被波及,可能会失去用美元从事国际贸易的机会。

2025 年 10 月 22 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 —— 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与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及其旗下 30 余家子公司实施全面制裁,这是其重返白宫后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领域采取的高强度限制措施。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制裁文件明确,除冻结两家企业在美资产外,核心打击手段集中于切断其国际金融通道:禁止美国金融机构为涉及这两家企业的石油交易提供融资、保险及清算服务,任何促成此类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均可能触发次级制裁,面临被剔除美元结算体系的风险。

制裁落地当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言 “是时候采取强硬行动”,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则在国务院吹风会上强调,此举旨在通过打击俄罗斯经济命脉 “迫使克里姆林宫回到谈判桌”。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并非孤立行动,欧盟已同步宣布将于 10 月 24 日批准新一轮对俄制裁方案,将禁止与 Rosneft 的所有交易并限制俄液化天然气进口,同时把 117 艘俄罗斯 “影子船队” 船只列入黑名单,这些船只长期被用于规避西方制裁运输石油。

英国此前已对两家俄油巨头实施制裁,仅对卢克石油在里海 Shah Deniz 油田的海外投资予以豁免,形成跨大西洋联盟的协同施压态势。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同期数据显示,Rosneft 与卢克石油合计掌控俄罗斯 72% 的石油出口份额,2024 年两国石油出口量达 510 万桶 / 日,其中中印合计占比 48%,成为制裁影响最直接的两个市场。

制裁文件特别提及对第三方国家企业的 90 天缓冲期,明确缓冲期内仅允许履行已签长期合同,新增订单将直接触发次级制裁风险,这一规则为中印企业的采购调整划定了明确时间窗口。

10 月 23 日,即美国制裁落地后的第二天,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化集团四家国有石油企业陆续通过内部渠道确认,暂停所有经海运方式采购的俄罗斯原油新增订单,这一决定覆盖了中国俄油进口量的三分之二。

中国石化在给合作伙伴的通知中解释,暂停采购是 “基于二级制裁风险评估的合规性调整”,但同时明确已签订的 2025 年度长期合同不受影响,其中通过东西伯利亚 - 太平洋输油管道(ESPO)进口的原油将正常交付。

管道运输成为中国维持俄油供应的关键保障。当前中国通过 ESPO 管道日均进口俄油约 70 万桶,占俄油总进口量的 35%,这部分运输因不涉及美国金融服务,暂时未受制裁波及。

以中国石油旗下的漠河输油站为例,其 10 月 23 日的输油量仍保持在每日 2.9 万吨,与制裁前水平持平,站内储备罐库存维持在 120 万吨的安全线以上。

海运方面,中国石化原计划 11 月从波罗的海港口采购的 120 万吨乌拉尔原油已正式取消订单,中国石油旗下联合石油则搁置了与 Rosneft 关于 2026 年海运原油的谈判,采购团队需等待制裁细则进一步明朗后再重启沟通。

市场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中国累计进口俄罗斯原油 6900 万吨,其中国有企业采购占比 85%,海运与管道进口分别占 65% 和 35%。

暂停海运新增订单后,中国国企已通过提高管道进口份额进行对冲,中国石油与 Rosneft 协商将 11 月 ESPO 管道输送量从 70 万桶 / 日提升至 85 万桶 / 日,弥补部分供应缺口。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 10 月 24 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强调,“企业决策基于市场与合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长臂管辖”,间接回应了外界对 “配合制裁” 的解读。

几乎与中国同步,印度石油公司(IOC)、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三家主要国有油企于 10 月 23 日发布内部通知,暂停接收俄罗斯石油出口商的新报价,已提交的海运原油报价均暂缓审批,这一举措覆盖了印度 90% 以上的俄油采购份额。

印度石油公司采购部门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暂停采购的核心障碍在于结算渠道中断 —— 印度 90% 的俄油进口依赖美元结算,而印度国家银行(SBI)在制裁落地当晚已通知所有油企,暂停处理涉及 Rosneft 与卢克石油的美元汇款,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清算路径。

为应对供应缺口,印度国企迅速启动中东替代采购方案。10 月 24 日,IOC 与沙特阿美签订补充协议,将 11 月原油进口量从原定 120 万吨提升至 160 万吨,额外增加的 40 万吨将通过红海港口加急运输。

BPCL 则与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ADNOC)达成 50 万吨穆尔班原油的短期供应合同,交货期定在 11 月初。

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短期压力,但中东原油较俄油每桶高出 3-5 美元,将直接推高印度炼油企业的成本。

印度市场呈现出 “国企暂停、私企补位” 的特殊格局。信实工业集团等私营炼油企业仍在持续采购俄油,其通过新加坡子公司以阿联酋迪拉姆结算,绕开美元体系规避制裁风险。

2025 年 1-9 月,印度私营企业俄油进口占比已达 30%,制裁落地后这一比例预计将升至 45%。

印度石油部官员在内部会议上透露,正与俄罗斯协商建立卢比 - 卢布结算机制,若能在 90 天缓冲期内落地,国有油企有望恢复采购。

数据显示,2025 年 1-9 月印度进口俄油 5600 万吨,占原油总进口量的 22%,其中海运占比达 95%,管道进口几乎为零,这使得印度在应对制裁时缺乏中国那样的缓冲空间。

制裁引发的连锁反应已传导至全球能源市场。10 月 23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上涨 4%,收于每桶 60.9 美元,创 10 月 10 日以来新高。

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 3.8%,报 64.2 美元 / 桶。黄金等避险资产同步走强,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 4137 美元 / 盎司,较制裁前上涨 6.2%。

俄罗斯能源部在 10 月 24 日发布声明,称 “将根据出口变化调整产量,不排除进一步减产稳定油价”,当前俄罗斯石油日产量约 1050 万桶,出口量占比 55%,中印市场的波动直接关系其财政收入。

结语

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此次制裁可能导致全球原油市场日均减少 100 万桶供应,而中印两国的替代采购与调整策略 “为市场提供了有限缓冲”。

报告预测,2025 年第四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将维持在 1.03 亿桶 / 日,若制裁持续发酵,供应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对于中印国有企业而言,未来 90 天内能否建立非美元结算渠道、平衡管道与海运进口比例,将成为决定俄油采购规模的关键,这场围绕能源贸易的博弈已深刻影响全球地缘经济格局。

来源:青天御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