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3日,宗馥莉一则 “2026 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的通知,让刚诞生 41 天的新品牌 “娃小宗” 直接凉凉。这波比过山车还刺激的反转,不仅让经销商们措手不及,更把娃哈哈家族的内斗、股权的纠葛全扒到了台面上。
2025年10月23日,宗馥莉一则 “2026 年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的通知,让刚诞生 41 天的新品牌 “娃小宗” 直接凉凉。这波比过山车还刺激的反转,不仅让经销商们措手不及,更把娃哈哈家族的内斗、股权的纠葛全扒到了台面上。
要知道,9 月底宗馥莉刚力推 “娃小宗” 时,那架势堪称雷厉风行:商标早就悄悄注册,经销商大会开得热火朝天,连铺货目标都定到了 50 万终端。谁能想到,短短一个多月,就从 “自立门户” 的雄心壮志,变成了 “回归老东家” 的无奈妥协。
更讽刺的是,就在几天前,她的叔叔宗泽后刚高调推出“娃小智”,扬言“要和宗馥莉一起竞争市场”,招商会上喊着“配方一样,价格更低”,签了150多家客户,正准备上演家族内斗大戏。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咱们顺着时间线慢慢唠。
说起宗馥莉,大家都知道她是宗庆后一手培养的 “继承人”。老爷子在世时,她在娃哈哈内部一路晋升,从品牌公关部部长做到副董事长,2024 年更是带领企业创下 700 亿营收的十年新高,给一线员工涨薪最高达 31%,妥妥的 “实力派”。可即便成绩斐然,她在娃哈哈始终有种 “戴着镣铐跳舞” 的憋屈 —— 国资持股 46% 手握一票否决权,商标使用权被死死卡住,想推进的改革屡屡碰壁。
去年就因为想把娃哈哈商标划到自己控股的公司,被国资直接否决,气得她两度辞职以退为进。今年 9 月,憋不住的宗馥莉终于放出大招:推出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新品牌 “娃小宗”,打算靠着宏胜系的资源另立门户,彻底摆脱束缚。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她狠狠一巴掌。新品牌刚亮相,就陷入了三重困境:
首先是经销商集体 “用脚投票”。宗馥莉可能没搞明白,经销商们跟着娃哈哈干了几十年,认的是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的国民情怀,是 AD 钙奶、营养快线这些卖了几十年的爆款,而不是 “宗馥莉” 的个人名头。更要命的是,她推新时还搞了波激进操作:关闭 58 家经销商、警告 412 家,还硬生生提高销量指标,这下彻底把经销商惹毛了。最后全国 50 多个销售大区,居然只有 1 个完成了打款,生产线直接停摆,渠道崩得一塌糊涂。
其次是叔叔宗泽后的 “背后截胡”。这边 “娃小宗” 还没站稳脚跟,宗泽后就带着 “娃小智” 横空出世,招商会上喊着 “配方和娃哈哈一样,价格更低”,一口气签了 150 多家客户,摆明了要和侄女抢市场。更讽刺的是,娃哈哈集团还悄悄下了 “封杀令”:谁代理 “娃小宗”,就终止谁的供货资格,这波里外夹击,让 “娃小宗” 刚出生就被架在了火上烤。
最关键的是国资大股东的 “临门一脚”。娃哈哈作为杭州的纳税大户和就业引擎,国资可容不得它因为家族内斗出乱子。眼看 “娃小宗” 搞出渠道崩盘的风险,国资直接出手干预,逼着宗馥莉放弃新品牌,乖乖回归娃哈哈体系。三重压力之下,宗馥莉只能认怂,刚喊出的 “自立门户” 口号,41 天后就成了全网笑谈。
除了外部压力,“娃小宗” 本身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名字,刚曝光就被网友吐槽惨了。对比 “娃哈哈” 朗朗上口的叠字,“娃小宗” 读起来拗口又生硬,还自带尴尬的隐喻 —— 在中国宗法里,“小宗” 指的是旁支,和 “正统” 的 “大宗” 对着干,再加上宗馥莉正深陷同父异母弟妹的遗产官司,这不就等于变相承认自己是 “旁支” 吗?有网友调侃:“这名字起得,简直是给自己挖坑”。
更有意思的是,“娃小宗” 的微博账号 9 月 30 日注册后,一条内容没发,粉丝才涨了 1.1 万,反观娃哈哈,连续四年登上春晚小圆桌,每年靠着经典产品的 “回忆杀” 就能圈一波粉,光是今年春晚上的新冰红茶,都被网友抢着打卡。一边是国民度拉满的老牌巨头,一边是没口碑没流量的新品牌,宗馥莉想弯道超车,难度堪比登天。
事件一出,网友们的讨论直接炸了锅。有人替宗馥莉可惜:“干了 20 年,建了宏胜体系,现在又回到原点,这波操作太伤元气”;也有人觉得她太急功近利:“以为换个品牌名就能转型,殊不知经销商和消费者认的还是娃哈哈的老底子”。
对于叔侄俩的 “娃字辈内战”,网友们看法两极分化。支持的人说:“良性竞争总比一家独大好,能倒逼产品创新”;反对的人则担心:“本来娃哈哈转型就难,现在还内耗,小心被农夫山泉、元气森林这些对手趁机抢市场”。还有人精准吐槽:“现在‘娃’字成香饽饽了,再过阵子说不定还有‘娃小泽’‘娃小伟’,消费者该分不清了”。
其实最受伤的还是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从宗庆后时代的 “国民饮料一哥”,到如今沦为家族博弈的筹码,商标纠纷、股权内斗、战略摇摆,短短几年间,品牌形象已经被折腾得元气大伤。宗馥莉虽然回归了,但股权分散的问题没解决,家族矛盾没化解,下次会不会再闹出什么幺蛾子,谁也说不准。
宗馥莉的 “娃小宗” 闹剧,短短 41 天就画上了句号,却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但这场闹剧提醒所有人:当一个品牌成为家族博弈的筹码,受伤的永远是那个曾经陪伴几代人成长的名字。
娃哈哈还能走多远?不在于谁当家,而在于能不能学会,别把消费者的情怀,当成自己折腾的资本。
来源:脑洞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