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出本又叫“台本”,是经过处理,补充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人生却没有预设的剧本,没有导演喊“卡”,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我们可以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导演和主角。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写好人生的剧本并演好它呢?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演出本又叫“台本”,是经过处理,补充适当内容后作为演出依据的剧本。人生却没有预设的剧本,没有导演喊“卡”,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我们可以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导演和主角。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写好人生的剧本并演好它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执人生之笔,演青春华章
演出本有预设的情节、明确的台词,失误时还能重来;可人生没有现成的剧本,没有暂停键,更没有回头路。但这并非遗憾 —— 正因为人生的 “剧本” 空白待填,我们才能亲手书写故事,亲自导演进程,全心演绎角色,成为自己人生真正的主人。作为正值青春的我们,唯有以理想为墨、以行动为笔、以勇气为灯,才能写好人生的剧本,演好这场独一无二的 “大戏”。
写好人生剧本,首先要以理想为 “核心剧情”,明确人生的方向。一部优秀的演出本,必然有清晰的主题与主线;一段有意义的人生,也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与目标。若没有理想的指引,人生的剧本便会沦为杂乱无章的片段,我们也会在迷茫中迷失方向。“敦煌女儿” 樊锦诗年轻时,便在心中写下了 “守护敦煌” 的人生剧本 —— 她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扎根大漠数十年,用青春与汗水修复壁画、保护文物,让敦煌莫高窟在岁月流转中绽放永恒的光彩。对我们青少年而言,理想不必宏大到遥不可及,它可以是考上理想的大学、掌握一门技能,也可以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不断思考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人生”,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具体的目标,让它们成为人生剧本的 “核心剧情”。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有方向,前进才有动力,书写的故事才会有灵魂。
演好人生剧本,需要以行动为 “具体台词”,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再好的剧本,若不付诸演出,也只是纸上的文字;再美的理想,若不落实到行动,也只是虚幻的泡影。作为人生的导演与主角,我们不能只停留在 “构思剧本” 的阶段,更要主动迈出脚步,用行动诠释每一个 “情节”。袁隆平院士在心中写下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的剧本后,便用一生的行动去 “演绎”—— 他顶着烈日在田间筛选稻穗,冒着风雨寻找野生稻种,在一次次实验失败后仍不放弃,最终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对我们而言,行动或许是每天认真听好一堂课、完成一次作业,是坚持一项兴趣爱好、克服一个学习难点,是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就像剧本中一句句具体的台词,串联起来便构成了人生的 “精彩演出”。唯有脚踏实地、付诸行动,我们才能让人生的剧本从纸上 “活” 起来,让理想照进现实。
面对人生剧本的 “意外情节”,更需要以勇气为 “灯光”,从容应对挑战。演出本可以提前修改,失误可以重来,但人生总有突如其来的 “意外”—— 可能是一次考试的失利,可能是一场与朋友的矛盾,也可能是生活中的突发变故。这些 “意外情节” 或许会打乱我们预设的 “剧本”,但正是它们,让人生的 “演出” 更具张力。这时,我们需要拿出面对挑战的勇气,像优秀的演员一样,在 “意外” 来临时沉着应对,用智慧与坚持将 “危机” 转化为 “转机”。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上千次失败,这些 “意外” 并未让他放弃 “照亮世界” 的剧本,反而让他更坚定地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最终实现了目标。对我们青少年而言,当遇到困难时,不必抱怨 “剧本” 的不公,而应调整心态,勇敢面对 —— 考试失利了,就分析原因、查漏补缺;与朋友产生矛盾了,就主动沟通、化解误会。唯有以勇气面对 “意外”,以乐观迎接挑战,我们才能在人生的 “舞台” 上从容不迫,演好每一个 “情节”。
青春的我们,正站在人生剧本的 “创作起点”。没有预设的剧本,意味着我们拥有无限的可能;不能重来的机会,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让我们以理想为墨,书写人生的 “核心剧情”;以行动为笔,诠释人生的 “具体台词”;以勇气为灯,照亮人生的 “意外情节”。相信当我们用心写好人生的剧本,全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时,定能在人生的 “舞台” 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演绎出一场精彩绝伦的青春华章。
执笔为剑,演好自己的人生大戏
人生没有预设的剧本,没有导演在幕后调度,更没有“卡”与“重来”的按钮。我们每个人,既是自己生命的编剧,又是导演,更是唯一的主角。这看似令人惶惑的“无本可依”,实则蕴藏着最深沉的自由与最庄严的责任。作为青少年,站在人生的幕启之时,我们该如何执笔为剑,既写出有血有肉的剧本,又精彩演绎这独一无二的旅程?
首先,作为“编剧”,我们需为人生设定清晰的主题与方向。演出本之所以能成为“台本”,在于它经过了精心的处理与内容的补充,使故事有逻辑、有冲突、有高潮。人生亦然,若缺乏规划,便如即兴演出,容易迷失在琐碎与偶然中。我们不必为未来每一幕都写好台词,但应确立核心价值与长远目标:是追求知识的深度,还是探索世界的广度?是渴望创造,还是致力于服务?这些“主题”的确立,如同剧本的立意,决定了整部戏的基调。高中阶段,正是梳理兴趣、认识自我、锚定方向的关键期。每一次选科、每一次课外活动的选择,都是在为剧本增添情节。唯有主动思考“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才能避免随波逐流,让生命之剧不至沦为平庸的流水账。
其次,作为“导演”,我们需学会掌控节奏,调配资源,应对突发。导演的职责,是将剧本转化为舞台上的真实呈现,要协调演员、灯光、音乐,更要处理意外。人生同样充满变数: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段友谊的破裂,家庭的变故,都可能打乱既定的“演出”。此时,导演的智慧便在于调整与应变。真正的导演不惧“穿帮”,而是能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当计划受阻,是沉溺于懊悔,还是迅速复盘、调整策略?当压力袭来,是逃避退缩,还是学会管理情绪、寻求支持?这些能力,正是导演素养的体现。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抗挫力、情绪管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黄金阶段。每一次面对困难时的冷静应对,都是在提升自己的“导戏”水平。
最后,作为“主角”,我们必须全情投入,真诚演绎。再好的剧本,若演员敷衍了事,也难打动人心。人生这场大戏,唯有亲身经历、真心感受,才能获得真实的成长与深刻的喜悦。我们不必追求完美无瑕的表演,但应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我的诚实。在课堂上专注听讲,在运动场上奋力奔跑,在家庭中体贴父母,在社会中践行责任——这些看似平凡的“演出”,正是主角光芒的来源。同时,主角并非孤身一人。优秀的导演懂得与团队协作,而人生的主角也需学会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结。亲情、友情、师生情,都是剧中不可或缺的“配角”与“灯光”,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表演更加立体,也让舞台更加温暖。
人生虽无重来,但每一步都是现场直播,每一刻都值得全力以赴。作为青少年,我们或许尚未写出完整的剧本,但已握紧了笔;或许还未掌控全局,但已站上舞台中央。不必畏惧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答案正在我们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持、每一次突破中书写。
让我们以梦想为纲,以行动为笔,以勇气为光,在没有彩排的人生舞台上,既做深思熟虑的编剧,又做从容不迫的导演,更做光芒四射的主角。当大幕落下时,回望这一生,愿我们都能说:这一出戏,我曾用心写过,用力演过,不负此生。
人生如戏,却无预设之剧本;世事如棋,落子便无回旋之机。材料以“演出本”为喻,道出生命之无常与自主之可贵——我们既是命运的承受者,更是其书写者与演绎者。作为青少年,立于青春的门槛,面对这部无法预演的人生长剧,当如何执笔运墨,如何登场作态,便成为悬于灵魂深处的永恒诘问。
欲谱生命之华章,首在“编剧”之识:当以清醒之审察与独立之意志,勾勒人生的经纬与风骨。人生固多外铄因素,然心灵的选择与价值的锚定,终由自我笔触刻画。昔有屈子行吟泽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离骚》的瑰丽哀婉,正是他于溷浊时代中为自我生命选择的崇高剧本,纵九死其犹未悔。苏子瞻宦海浮沉,然其精神剧本始终书写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故能于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困厄中,绽放出《赤壁赋》的哲思光芒。编剧之责,在于确立生命的主题与格调,赋予漂泊的形骸以不屈的灵魂航向。
继而,贵在“导演”之明:当以笃实的践行与审慎的调控,将心中的蓝图化为现实的轨迹。纵有锦绣文章于胸,若无搬演于舞台的毅力与智慧,剧本终是镜花水月。导演之功,在于知行合一,在于格物致知。王阳明先生倡“知行合一”,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其于龙场困顿之中,依然讲学不辍,将“心即理”的哲思导演为波澜壮阔的心学运动,便是以行动为生命剧本赋予血肉。导演之责,是于时间的洪流中把握节奏,于纷繁的世相里调度资源,令灵魂的构图在尘世的舞台上清晰映现。
最终,成于“主角”之诚:当以全情的投入与真实的体验,活在每一个当下,铸就不可复制的生命本体。剧本与导演终需依托于“我”这唯一主角去呈现。这意味着摒弃机械的搬演,以赤子之心直面每一个场景,无论悲欢离合。罗曼·罗兰借约翰·克里斯朵夫之口道出:“看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此乃主角精神的极致——一种在认清生命悲剧性后的英雄主义。我们无需效仿他人剧目的辉煌,而应如泰戈尔所言:“活时如夏花之绚烂,死时如秋叶之静美”,让自我的生命体验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
青衿学子,风华正茂。我们手中的笔,正勾勒着未来的轮廓;我们脚下的路,正铺展着时代的舞台。莫道人生无剧本,我手我命自编导。让我们以睿智为笔,担当为墨,在岁月的长卷上奋笔疾书;以行动为步,热忱为声,在人生的舞台上倾情演绎。当灵魂的追光与现实的舞台交相辉映,每一个认真活过的生命,都将成为自己命运交响曲中不朽的乐章——没有导演的“卡”,却有无声的喝彩在历史的穹顶回响。
舞台剧的台本是精心编排的叙事框架,演员只需按部就班便能呈现完整故事。可人生这场宏大戏剧从未给我们现成的脚本,帷幕拉开时,我们既是执笔者,又是操控者,更是唯一的主演。站在青春期的门槛回望,那些在迷茫中摸索的时刻、在挫折前顿悟的瞬间、在理想指引下的奔跑,都在告诉我们:唯有以清醒为墨、以勇气为锋、以行动为纸,方能书写出不负韶华的人生剧本。
撰写人生剧本的起点,在于穿透迷雾的自我认知。就像敦煌画师不会在未察清岩壁肌理前贸然落笔,真正的人生创作者必须先读懂自己的禀赋与局限。庄子面对楚王使者时许下的“曳尾涂中”的承诺,源于对自身如龟鹤般高洁品性的透彻认知;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则是看清国民精神痼疾后的自觉转向。我们在学业岔路口的彷徨、兴趣探索时的犹豫,本质上都是在追问“我是谁”“我能成为什么”。这种自省不是优柔寡断,而是像匠人挑选玉料般审慎——只有找准生命的纹路,才能顺着天然走向雕琢出最美的形态。
当人生的轮廓逐渐清晰,更需要以动态视角修改剧本。生活的戏剧性在于总有意外插曲:或许是家庭变故带来的压力,或许是时代浪潮催生的新机遇。此时若固守初稿不放,终会被现实绊倒。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却能在黄州发明东坡肉,在惠州修建苏公堤,把流放之路走成文化传播之路;张桂梅创办女高遇到资金困境,便带着老师挨家募捐,硬是将濒临夭折的学校办成了大山里的奇迹。真正智慧的人生编剧懂得,重要的不是最初的完美设计,而是在风雨来袭时及时添减情节,让故事始终朝着光明的方向生长。
最动人的人生剧目,永远诞生于聚光灯下的全情投入。剧本写得再精彩,也需要演员用血肉之躯去演绎。钱学森归国担任火箭院长时,既懂理论又能下车间拧螺丝;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数十年,既做实验设计又亲自插秧收割。他们的人生之所以璀璨,不仅因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更因把每个标点符号都演得掷地有声。对于我们而言,课堂上的专注眼神、运动场上的汗水滴落、志愿服务时的温暖微笑,都是正在书写的人生注脚。所谓“演好”,不过是把每个当下都活成最好的台词。
合上人生的剧本册页,我们会发现那些最精彩的篇章,往往始于勇敢的起笔,成于坚定的运笔,终于深情的收笔。不必羡慕他人的华丽开场,也不必恐惧中途的跌宕起伏,当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握紧手中的笔,就能在时间的宣纸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诗行。毕竟,人生这场大戏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没有彩排却处处皆是高光时刻。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