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量普涨,下周科技稳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8:53 1

摘要:今日股市在政策预期与科技主线的共振下表现强势,A股与港股同步上扬,科技成长板块成为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中共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也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

今日股市在政策预期与科技主线的共振下表现强势,A股与港股同步上扬,科技成长板块成为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力。中共中央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也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

在全球层面,存储芯片涨价潮持续发酵,三星与SK海力士第四季度报价上调30%,叠加AI算力需求的显著爆发,共同推动了HBM、半导体硅片等细分领域的走强,多只相关个股涨停,市场热点高度聚焦于科技成长方向。同时,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机构纷纷唱多,反映出中长期资金对配置科技成长板块的共识正在增强。

市场情绪明显回暖,从谨慎转向积极。科创50指数大涨4.35%,创业板指涨幅达3.57%,两市成交额放大至1.99万亿元。涨停家数超过70家,连板梯队保持完整,反映出资金风险偏好的显著提升。港股同样出现反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2%,科技板块整体表现强劲,显示出外资对中概科技股的配置意愿增强。

从板块表现来看,分化特征较为突出。存储芯片、商业航天、CPO等科技赛道表现活跃,而冰雪旅游、地产、油气开采等传统行业则因政策预期偏弱或季节性因素持续调整。此外,三季报业绩进入验证阶段,部分科技企业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进一步强化了科技成长主线的逻辑确定性。

申万一级行业层面,通信(4.73%)、电子(4.72%)、国防军工(2.34%)、电力设备涨幅靠前;石油石化(-1.36%)、煤炭(-1.29%)、食品饮料、房地产跌幅靠前。

展望下周,在政策护航、资金持续流入与产业趋势共振的多重支撑下,科技自立自强主线有望延续强势。后续需密切关注美联储降息预期变化以及三季报业绩披露节奏对市场带来的边际影响。

A股市场全天呈现高开高走态势,上证指数围绕3950点震荡上行,最终报收3950.31点,上涨0.71%,周涨幅达2.88%;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表现更为强势,分别收于13289.18点(+2.02%)、3171.57点(+3.57%),双创指数延续本周强势格局,科创50指数大涨4.35%至1462.22点,技术面形成突破态势。

全市场成交额1.9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量3300亿元,主力资金大幅涌入半导体、存储芯片、CPO等科技板块,其中存储芯片板块单日资金净流入超80亿元,半导体硅片、ASIC芯片等细分领域涨停个股数量超过20家,市场对科技主线的共识度进一步提升。国家队资金通过ETF持续增持,叠加外资与私募机构调仓方向形成共振,科技成长板块的机构持仓集中度显著提高。

港股市场同步走强,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恒生指数上涨0.74%,报26160.15点,成功突破26000点心理关口;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为亮眼,涨幅达1.82%,收于6059.89点,半导体与AI相关板块成为主要推动力;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68%,报9363.94点。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34.14亿港元,半导体、有色金属板块获重点增持,科技龙头成交额居前,外资机构对中概科技股的持仓偏好明显增强。隔夜美股中概股延续强势,美元指数温和回落,港元汇率稳定在强方区间,为港股科技板块提供了流动性支撑。

A股市场科技成长主线全面爆发,政策催化与产业趋势形成共振。存储芯片板块掀起涨停潮,直接受益于国际巨头四季度调涨DRAM和NAND闪存价格30%的消息,AI驱动的存储需求激增成为核心逻辑;半导体产业链同步走强,国产替代加速与行业景气度回升预期推动资金持续流入;商业航天概念午后异动,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航天强国战略目标”,为板块注入政策强心剂。

下跌方面,煤炭、油气板块逆势调整,多股跌停,国际油价震荡及国内能源保供政策调整压制板块估值。

港股市场板块分化显著,科技与周期板块形成合力。金融IC指数大涨超11%,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指数涨超7%,半导体设备、材料及设计企业集体上扬,国产替代加速与政策支持成为主要驱动力;有色金属板块表现强势,受益于全球宽松预期及“反内卷”政策下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科技龙头的带动效应显著。然而,新能源车企逆势下跌,反映市场对部分成长赛道的分歧仍在。

当前市场处于“政策暖风+产业共振”的上行阶段,四季度需紧扣科技成长、周期资源与政策驱动三条主线,把握结构性机会:

科技成长赛道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趋势,AI产业链受海外存储芯片涨价与算力需求爆发双重催化,存储芯片板块需重点跟踪库存周期拐点与国产替代进度,关注具备技术壁垒的龙头企业;半导体产业链在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的国产替代加速,制造龙头的产能利用率提升预期明确,可逢低布局;创新药板块经历前期调整后,部分临床数据超预期的细分龙头具备估值修复机会,需结合三季报业绩验证;军工与固态电池则需关注“十五五”规划中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先选择订单确定性强的标的。

周期与资源品把握“价格弹性+政策优化”机会,有色金属中的铜、金等品种受益于全球宽松预期升温,具备资源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化工行业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龙头集中度提升逻辑强化,具备技术壁垒的细分领域有望率先反弹;新能源链(锂电、风电)需跟踪盈利修复进度,储能政策加码或使电解液、逆变器等环节迎来阶段性机会,但需警惕部分环节产能过剩风险。

政策驱动机会紧扣“新质生产力”与改革红利,“十五五”规划明确的科技自立自强方向下,半导体、AI、高端制造等领域将持续获得政策倾斜,地方国资改革标的可关注资产整合预期;大消费板块布局政策边际改善方向,冰雪旅游、短剧游戏等细分领域具备场景修复与内容创新双重驱动,品牌龙头的估值修复空间值得期待;国企改革主题持续发酵,地方国资概念股中的科技与高端制造标的,有望在资产整合中释放价值。

整体来看,市场量能有效放大支撑科技主线延续,短期需警惕部分热门赛道涨幅过大后的获利回吐风险,中长期则可逢低布局产业景气度与政策支持共振的优质标的,科技成长与周期资源品的结构性机会仍将主导市场风格。

来源:薛洪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