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提前来袭?流行毒株转换更易感染!医生,多注意这几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8:20 2

摘要:流感病毒换了马甲,但还是那个老熟人。你可能听说过甲流、乙流、H1N1、H3N2这些名字,它们听起来像密码,其实就是流感的不同“型号”。今年闹得比较凶的是H3N2,和以往比起来,这家伙更容易在人群里传播,尤其对老人和小孩更不友好。

今年的呼吸道感染季节,来得比往年早了一点。以前是每年十一月份才开始忙起来,现在十月中旬门诊里就已经坐不下人了。

小孩咳,大人发烧,老人一来就说“这次不一样”,我本来也以为是老生常谈,结果一查,真的是换了“毒株”。

流感病毒换了马甲,但还是那个老熟人。你可能听说过甲流、乙流、H1N1、H3N2这些名字,它们听起来像密码,其实就是流感的不同“型号”。今年闹得比较凶的是H3N2,和以往比起来,这家伙更容易在人群里传播,尤其对老人和小孩更不友好。

让人头疼的是,这些病毒不像你想象中的“老实”。它们变异得比你换手机壳还勤快。疫苗刚打完,病毒就换脸了,像打游击一样难追。

有些人去年打过疫苗,今年还是中招了,就会说“这疫苗没用”,但真不是这么回事。今年的毒株如果和疫苗匹配度不高,保护效果确实会打个折扣,但比起完全没打,差别还是很大的。

流感和感冒,不是一回事。不是发烧就叫流感,真正的流感来势汹汹,发烧快、头痛猛、浑身酸痛,有时候还伴随剧烈咳嗽。普通感冒顶多是鼻子不通、嗓子疼,基本不影响你刷手机。而流感,能让成年人直接躺平三天的那种。

现在医院里有一类病人最危险,就是一边有基础病,一边感染流感。

像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这些人,本来身体抵抗力就差,流感一来,像火上浇油。很多人不是死于流感本身,而是死于它引发的并发症。比如病毒性肺炎、心肌炎,甚至诱发脑炎。这不是吓唬你,是真的见多了。

而且这波流感来的时候,很多人误以为是新冠。新冠和流感的症状很像,但处理方式不一样。

流感有特效抗病毒药,比如奥司他韦,越早用越好,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新冠则是另一套策略。如果混为一谈,耽误治疗窗口,真的得不偿失。

流感的传播能力很强。如果你觉得戴口罩是多此一举,那你可能没见过一个班级一半孩子请假的场景。

一个流感患者打一个喷嚏,飞沫可以在空气中飘几米远,病毒可以在门把手、电梯按钮上活几个小时。尤其在地铁、公交、办公室这些密闭空间,传播速度惊人。

今年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又降了。一方面是大家以为疫情结束了,不用再紧张;另一方面是不少人对疫苗信任不足。每年秋天我都要跟病人解释一遍:“流感疫苗不是万能的,但它能降低你重症和住院的风险。”特别是老人、小孩、孕妇、慢病患者,这几类人群建议优先接种。

别以为只有重症才需要重视。流感病毒对身体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

有些年轻人感染后,虽然没进医院,但恢复期非常长,有的拖了两三周体温才完全退,有的长期咳嗽、乏力。病毒在体内引发的炎症反应,不是一下子能消退的。

更麻烦的是“叠加感染”。现在不仅有流感,还有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甚至新冠病毒也没完全消失。一些人一不小心,中了两种甚至三种病毒,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更复杂。医生看着化验单都要皱眉头,更别说普通人了。

治疗上,很多人还是走老路。发烧就吃退烧药,咳嗽就喝止咳糖浆,结果药吃了一堆,病毒还在那儿作妖。抗病毒是关键,但不是所有发烧都用抗病毒药。像奥司他韦,只对流感病毒有效,用在普通感冒上就是浪费。要不要用药,得看病原检测结果,而不是靠经验瞎猜。

有些人自以为身体好,硬扛着不去看病,结果烧到39度还在上班。

人在发烧时免疫系统已经在拼命作战,再加上劳累,等于自毁长城。你不把自己当回事,病毒也不会客气。特别是男同志,别总说“扛一扛就过去了”,你扛得住病毒扛不住你的心脏。

家里有孩子的,也要特别注意。现在幼儿园、小学的感染率在迅速上升。孩子抵抗力弱,感染后容易发展成肺炎。有些家长等孩子烧到40度才送医院,这种处理方式真的不敢恭维。发烧超过38.5度超过一天,就该去医院查一查。

吃药也有讲究。有些人一上来就用抗生素,觉得“杀菌”就是万能的。问题是流感是病毒,不是细菌,抗生素对它没用。

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了病,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甚至引起耐药性。医生开的药是按病原、按体重、按病程精细计算的,不是你觉得“这个药好”就能乱用。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老问题:到底要不要打疫苗?答案是肯定的。但重点不只是“打”,而是打得及时。在流感季到来前接种,才能在病毒传播高峰期有足够的抗体保护你。拖到已经发病才想起来,那就晚了。

现在很多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都能预约疫苗接种,有些地方甚至可以上门打。别把自己的健康寄托在“我运气好”上,病毒不看你人品行事,它只看你有没有抗体。

医生自己也得多加注意。门诊人流大,接触病例多,是最容易交叉感染的群体之一。很多同行,自己发烧了还在上班,一边接诊一边冒汗,简直是病毒传播的“人形移动站”。我们得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病人。

回到开头说的毒株转换问题,这其实是流感病毒的常规操作,但今年特别快,特别猛。

病毒变异本身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是提前准备好免疫屏障。疫苗、口罩、手卫生、少聚集,这些老方法也许听腻了,但它们是实实在在有效的。

流感季节不是“流行感冒”的季节,而是“看你准备好没”的季节。不怕病毒凶,就怕你掉以轻心。我们不能阻止病毒变异,但可以阻止它侵入我们的生活。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提前行动。

如果你今年还没接种流感疫苗,你会选择现在就去打吗?你怎么看待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1]王小琴,李建辉,孙丽芳,等.2024年我国流感病毒变异趋势与疫苗匹配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5,31(02):135-140.
[2]刘燕,张红,赵志强.近期流感流行趋势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5,43(03):210-214.
[3]陈丽,赵晨曦.奥司他韦在流感病毒感染早期干预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05):430-434.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杨医生健康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