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爱字,是民族的天性。老百姓也知道珍重字迹。农民父老不识字,过年也讲究贴大红“年对”,还得找位会写的,不肯凑合。现今人更不知的:当初时常可见贴着“敬惜字纸”的“告白”,放个扔废纸的器物,不让带字的纸落到污秽之地。我幼时就受母亲教诫:“字纸”不许作秽物用。
让书香与您常伴
《爱字:周汝昌书学笔记》
周汝昌 著
周伦玲 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周汝昌习书小照
“中国人爱字,是民族的天性。老百姓也知道珍重字迹。农民父老不识字,过年也讲究贴大红“年对”,还得找位会写的,不肯凑合。现今人更不知的:当初时常可见贴着“敬惜字纸”的“告白”,放个扔废纸的器物,不让带字的纸落到污秽之地。我幼时就受母亲教诫:“字纸”不许作秽物用。
为什么这样?对字特有感情的缘故何在?说法不一。当然又会有批判家说这是“封建思想”。
事实上,汉字本身有其独具的神秘力量。题了字的器皿,比无字的效用大得多,价钱昂贵。字有魅力,有“灵验”—— 贴上吉祥字句的春联,会给家门带来喜气,这是人们的共识。
中国人爱字,是爱自己的文化。人的思想、感情、传达、表现,统统有赖于字。
一幅画,没有字,像人没有眼睛。
字有“象美”、声美、组织美、联络美。
中国人爱字,敬字,还因为字能生“效”。比如拿现代生活方式和法律观念来作比,一个签字手迹就具有“生效”的作用。这是世俗物质的一个层次。若推之于精神世界、灵慧活动的另一层次,便发生字在那一高层次中的独一无二、无法仿造的法律上审证的那种“效应”,道理不殊。所以,“字”是一种“通灵”之标记。这一层,因非常人所识所究,故不受重视,甚或被贬为迷信之列。
字,里面含蕴着书写者的精神灵气、俊秀才华、气质丰度,这又是真实不虚的道理。
“字”,确实有“繁衍”滋生义,例如“字”的本身造字构成,就是一间房屋内有“子”孙。再如,古汉文里女子嫁人,叫作“字”某某。这儿岂不也就是结合、生育的含义。是以,字是生,是活,是发展,是衍殖。
既然如此,要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
汉字,有人哂笑是“格子字”,或曰“方块字”。会写字的,一个字笔画再多,也不出“格”,也不显“挤”;笔画再少,也不见单薄,也不显“空”。“方块”是个民族审美“单位”,十分重要。中华的“田”就是方块。建筑也是方块。“四面八方”“天地六合”,数字八与六也是由“四方”作为基点。“方块字”有何可哂?难道必须改为“洋字”才“进化”了?”
——周汝昌《中国人爱字》
视频来源:文德大道视频号
周汝昌先生不仅是当代红学研究的泰山北斗,更是深谙书法之道的文化大家。一生致力于中华文化理论探讨及中外文笺注翻译等研究,尤以红学研究享誉海内外。然其自云“在书学下功夫比红学多得多”,实际也早得多。在其笔下,书法不仅是技法的锤炼,更是心灵的映照。他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先后出版《永字八法》《兰亭秋夜录》《千载书范:周汝昌话兰亭》等书法专著,功力深厚,新见迭出,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与指导意义。
本书集结了大量周汝昌先生探究中国书法之道的文章,既有对中国书法名家的众多妙论,也有对书法史上名帖的妙语点评,情深恳切,独到见解。全书结构绵密,语言精练,论述幽默风趣,尽显中国文化研究大家风范。
《爱字:周汝昌书学笔记》书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家手笔,深入浅出本书汇聚周汝昌先生书学研究的精华之作:
「妙论书家」—— 从卫夫人到王右军,从颜鲁公到苏东坡,细数历代书家风采,见解独到。
「名帖纵议」—— 深入《圣教序》《书谱》等经典法帖,解析笔法源流与审美意蕴。
「笔法要义」—— 阐释“使转”“遒媚”“提按”等核心概念,道尽书写的精神内核。
周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指出:“字,里面含蕴书写者的精神之气,俊秀才华,气质风度,这是真实不虚的道理。”在他的笔下,书法不仅是笔墨技艺,更是中国人精神气质的具象表达。
大家风范,薪火相传作为文化大家,周汝昌先生将红学研究中的考据功力与艺术感悟力完美融合,使本书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艺术灵性。他以独特的视角打通文学与书法的界限,带领读者领略汉字书写的至高境界。
《爱字:周汝昌书学笔记》和《千载书范:周汝昌话兰亭》撷取了先生众多书法论述中最为经典、平浅近人又意味隽永的短文,掇英成书,读之令人如含橄榄,清芬满口,是一次对中华经典文化从心灵到头脑的悟道之旅。
无论你是书法爱好者、传统文化追寻者,还是希望在喧嚣中寻一方宁静的阅读客,这本书都将成为你案头灯下的一盏清茶,陪你静听笔墨与心灵的对话。现在入手,即可品味大家笔下的汉字之美,感受中国书法独有的“字中气韵”。
这本书适合这样的你:
→ 书法爱好者、研习者
→ 传统文化追寻者
→ 希望在喧嚣中寻一方宁静的现代人
→ 所有热爱汉字、探寻中华文明根脉的修行人
周汝昌题宋薛绍彭《杂书卷》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周伦玲,周汝昌先生之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毕生整理汇编其父著作,包括红学和书法学研究方面的内容,对周先生学术文化观念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
周汝昌 著
周伦玲 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千载书范——周汝昌话兰亭》
资料:上美好读
编辑:宗文倩
来源: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