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摘是一场耐心的考验。你不能像摘草莓那般随意,必须全神贯注,避开那些张扬的或隐藏的刺。我用祖父教我的法子,拇指和食指精准地捏住果柄,轻轻一旋,“啪”一声轻响,那颗沉甸甸的“糖罐子”便落入掌中。稍有不慎,指尖便会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留下一个殷红的血点。祖父看我龇
记忆里,总是祖父领着我去完成这项“冒险”。他佝偻着背,走在前面,手里那把老旧的柴刀,利落地劈开纠缠的荆棘。
“瞧,这颗,”他回身,用刀尖小心翼翼地指着一颗熟透的、橙红透亮的果子,声音沙哑而温暖,“颜色要像这样,才够甜,够力道。”
采摘是一场耐心的考验。你不能像摘草莓那般随意,必须全神贯注,避开那些张扬的或隐藏的刺。我用祖父教我的法子,拇指和食指精准地捏住果柄,轻轻一旋,“啪”一声轻响,那颗沉甸甸的“糖罐子”便落入掌中。稍有不慎,指尖便会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留下一个殷红的血点。祖父看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总会呵呵一笑:“好东西,哪有不费劲就能到手的?”
满载而归后,厨房便是祖母的天下。处理金樱子是更繁琐的工夫。她坐在小凳上,就着昏黄的灯光,戴上顶针,拿起一颗,先用小锤轻轻滚压,碾碎硬刺,再用小刀灵巧地一剖两半,用小指尖耐心地剜掉里面密布绒毛的籽。
几天后,祖父的酒壶里,便漾开了琥珀色的光泽。那是用金樱子与冰糖共酿的醇浆。他每晚睡前会抿上一小盅,眯着眼,品味良久。他说,一天耕作的疲乏,都随着这股暖流消散了。
而祖母,则会熬制金樱子膏。将果肉捣烂,与红枣、老姜同煮,慢火熬成浓稠的、深紫色的蜜膏。她用干净的玻璃罐子装起来,每天早晨冲水喝一碗。她说,这比城里买的任何护肤品都管用。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但那皮肤却透着一股子难得的润泽。后来我明白,“美容院”的真意,或许不在于抹平皱纹,而在于那种由内而外、被山林滋养出的康健气血。
如今,祖父祖母都已离我而去。但每年秋天,我依然会回到那片山坡,循着记忆去采摘。
金樱子,这山野间的精灵,它以尖刺考验你的诚意,以繁琐磨砺你的心性,最终,才将那历经艰辛得来的、最温厚的香甜,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你。这份穿越荆棘的甜,是山野写给劳作之人最深情的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金樱子的生物学特性。
金樱子又名糖罐子、刺梨子、山石榴、黄茶瓶、倒挂金钩等。其果实因布满了刺,形状像花瓶,因此而得名。
金樱子根系发达,主根粗壮,侧根和须根较多,能深入土壤,具有较强的固土和水土保持能力。茎秆细长,可长达5米,依靠茎上的钩状皮刺攀附其他植物或物体向上生长。小叶片呈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边缘有锐利的锯齿。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两面无毛。花大而洁白,直径5-7厘米,通常有5片花瓣(栽培变种可能有重瓣)。花朵芳香,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果实在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为橙黄色或橙红色,形状像倒卵形或梨形的瓶罐,故得名“糖罐子”、“黄茶瓶”。成熟果实外表密布直立的针刺,这是由其宿存的萼片演化而来,非常坚硬,是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附着在动物身上)的重要结构。
金樱子喜阳光,也耐半阴。适应性强,耐贫瘠,耐干旱,但以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生长最佳。常生长在海拔200-1600米的向阳山坡、田边、溪旁灌木丛中。
金樱子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其性平,味酸、甘、涩,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的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成熟果实富含糖类、维生素C、苹果酸、柠檬酸、鞣质、皂苷等成分。可生食,但因其内部有毛刺和种子,需小心处理。更常被用来熬糖、酿酒、制蜜饯或泡制药酒。
总而言之,金樱子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身,且生态适应性极强的特色野生植物。
来源:魂系探险家u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