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京东要求商家约束价格!不许在其他平台卖的比京东便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17:33 2

摘要:每年双11都是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三方交织的博弈场,一边是平台想守住核心优势,一边是商家盼多渠道增收,一边是消费者盼着实实在在的优惠。而2025年的双11,京东针对商家提出的一系列控价要求,打破了这份微妙的平衡,不仅让不少商家陷入两难,更引发了关于市场竞争与

每年双11都是电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三方交织的博弈场,一边是平台想守住核心优势,一边是商家盼多渠道增收,一边是消费者盼着实实在在的优惠。而2025年的双11,京东针对商家提出的一系列控价要求,打破了这份微妙的平衡,不仅让不少商家陷入两难,更引发了关于市场竞争与法律边界的讨论。

据10月24日的报道称,事情的核心,是京东在2025年双11期间对部分商家提出的约束性要求。据多位商家透露,京东明确规定,合作商家在抖音等其他平台的售价不得低于京东,且在直播过程中,严禁主播提及“更便宜”“优惠”等与价格优势相关的词汇,同时不能开展抽奖、发放优惠券等促销活动。一旦违反这些规定,商家将面临高额罚款——单个商品违规罚款起步价500万元,若涉及两个商品,罚款金额直接攀升至1500万元。为了确保这些要求落地,京东还专门成立了巡查团队,每天监测商家在抖音等平台的销售动态,从售价到直播话术,都在监测范围内。

这样的要求,对依赖京东渠道的商家来说,几乎没有太多反抗的空间。尤其是3C数码品类的商家,这类商品是京东的核心品类,不少头部品牌在京东的销售额占比超过50%,有些甚至更高。有商家私下透露,曾有一家数码品牌试图在抖音开展直播促销,结果被京东巡查团队发现,直接被强制下架相关商品一周,最终不得不取消抖音的促销活动,乖乖配合京东的控价要求。更让商家无奈的是,即便价格差异是源于其他平台的补贴——比如抖音平台自身发放优惠券导致券后价低于京东,责任仍会落到商家头上,罚款依旧难免。在“失去京东渠道”和“放弃其他平台优惠活动”之间,大多数商家只能选择后者。

从法律层面来看,京东的这一行为也引发了专业人士的质疑。律师和电商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这种对商家定价权的强制约束,很可能触及法律红线。首先是《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该条款明确禁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来限制竞争,而京东要求商家在其他平台售价不低于京东,本质上就是在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其次,这一行为还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条款。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阿里曾因“二选一”行为被处以182亿元罚款,而京东此次的操作,虽然没有直接禁止商家入驻其他平台,但通过高额罚款、下架商品等手段施压,本质上与“二选一”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在变相要求商家“站队”,限制商家的多平台经营自由。

这一事件在社交平台上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多数评论都保持着理性,从不同视角表达了看法。有消费者身份的网友表示:“每年双11就想多平台比价,找个最划算的下单,结果今年在抖音看3C直播,主播连‘优惠’两个字都不敢提,问能不能便宜点也含糊其辞,后来才知道是京东不让说,感觉选择变少了,双11的‘性价比’好像打了折扣。”也有网友站在商家角度发声:“我表哥是做小家电代理的,京东占他快六成的销量,之前想在抖音搞个抽奖活动拉人气,刚播了一天就被京东警告,说再搞就罚款,最后只能停了,商家也难啊,不配合就丢大渠道,配合了又少了增收的路。”

还有关注行业竞争的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京东这么做,明显是怕抖音抢核心用户吧?现在抖音直播带货在3C品类越来越强,不少人买手机、电脑都去抖音看直播了,京东这是慌了。但用罚款逼商家控价,不是长久之计,与其限制别人,不如自己多搞点实在的补贴,或者优化一下售后物流,这样才能真正留住用户。”另有对法律感兴趣的网友补充道:“之前阿里‘二选一’被罚那么狠,说明监管对这种限制竞争的行为一直很关注。京东这次的操作,性质其实差不多,都是用自身渠道优势压制商家,要是真被监管盯上,恐怕少不了麻烦。”

事实上,京东的这一举措,背后是电商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近年来,抖音电商凭借直播带货的优势,在3C数码等原本由京东主导的品类中快速渗透,分流了不少用户和订单。对京东而言,3C数码是其立足的核心,一旦这一品类的用户流失,将直接影响其整体竞争力。因此,从企业自身角度看,京东的控价要求或许是一种防御性策略,试图通过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价格优势,来维持自身在3C品类的市场地位。但这种策略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有行业人士指出,真正的竞争应该是“向内求”,比如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或者通过提升售后服务、缩短物流时效,增强用户粘性。而通过限制商家来“堵漏洞”,不仅容易引发法律风险,还可能让商家和消费者产生不满,长期来看不利于平台的健康发展。

从整个电商行业来看,京东此次事件也折射出一个核心问题:在流量争夺日益激烈的当下,平台该如何平衡自身利益与商家、消费者的权益?双11的初衷,是通过集中促销让利于消费者,同时为商家带来更多订单,而不是成为平台之间“零和博弈”的战场。如果平台都通过限制商家、挤压竞争对手的方式来争夺市场,最终受损的不仅是商家的经营自由,还有消费者的选择权,甚至会破坏整个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客观来看,京东的控价行为是否违法,还需要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和界定,但这一事件已经给整个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平台的竞争力不应建立在对商家的约束之上,而应源于自身的服务能力和价值创造。对于京东而言,与其花费精力监测商家在其他平台的动态,不如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提升用户体验上——比如优化价格体系、完善售后保障、丰富促销形式,让消费者主动选择京东,而不是通过限制商家来“留住”消费者。

对商家来说,虽然目前在渠道依赖下不得不妥协,但也需要思考如何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通过多平台布局分散风险,争取更多经营自主权。而对监管部门而言,需要持续关注电商平台的竞争行为,及时出手规范可能存在的垄断或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让电商行业在健康的竞争环境中发展,最终让双11回归“惠及消费者、赋能商家”的本质。

来源:老胡说三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