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独立首枪,安世中国留下一封信,拒绝美元结算,荷兰开始自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6:33 2

摘要:2025 年 10 月中旬,一封来自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公开信,打破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平静,这封被外界视作 “独立宣言” 的文件,清晰传递出三个核心立场:拒绝执行荷兰总部指令、停用欧洲管理系统、国内业务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

2025 年 10 月中旬,一封来自安世半导体中国区的公开信,打破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平静,这封被外界视作 “独立宣言” 的文件,清晰传递出三个核心立场:拒绝执行荷兰总部指令、停用欧洲管理系统、国内业务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举措并非偶然爆发的企业内部矛盾,而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主导权争夺的集中体现,表面是中荷双方对企业控制权的博弈,深层则是对美欧联手施压的直接回应,为高度政治化的芯片产业划出了一道以产能为核心的权力分界线。

而这场风波的源头,可追溯至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持续打压。2024 年 12 月,美国商务部将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列入 “实体清单”,虽未明确说明理由,但业界普遍认为,核心目标是安世半导体 —— 这家 2018 年被闻泰科技以 332 亿元收购的荷兰芯片企业,已成为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全球巨头,在中方资本支持下,2024 年 10 月已还清前期债务,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5 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营收达 78.25 亿元,占闻泰科技总营收超三成。

2025 年 6 月,美国商务部进一步向荷兰外交部施压,提出解除相关限制的条件之一是中国籍 CEO 张学政离职。三个月后,美国退出 “50% 穿透规则”,明确被实体清单企业控股超 50% 的关联公司均纳入管制,这意味着安世半导体彻底被划入制裁范围。

荷兰的行动紧随其后。9 月 30 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援引 1952 年的旧法规,对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家子公司、分公司下达资产与经营权冻结令,理由是 “国家安全考虑”。

次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在未公开庭审的情况下,暂停了张学政的执行董事职务,并将闻泰科技通过香港裕成控股持有的 99% 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董事会也换上多名外籍成员。荷兰本地智库直言,这一系列操作是 “被美国压着做事”,目的是让安世半导体 “看起来更像欧洲公司”,但忽视了其核心产能与运营根基均在中国的现实。

面对这场近乎 “无声政变” 的控制权争夺,安世中国没有陷入对抗僵局,而是以精准的行动完成战略切割。10 月 19 日,安世中国发布公告,明确自身作为依法注册企业的独立运营地位,要求员工仅执行国内法定代表人的指令,拒绝任何未经批准的外部 “遥控指令”。

这一决策的底气,源于荷兰总部此前的极端举措。10 月 18 日,安世中国员工收到通知,荷兰总部将停止支付薪酬并全面中断系统权限。

对此,安世中国迅速接管运营:薪资由国内公司直接发放,彻底切断与荷兰总部的财务关联;替换核心管理系统,将欧洲 ERP 软件换成国产替代方案;重构供应链体系,原本对接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合作渠道,转而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本土企业建立对接。

最具标志性的举措,是结算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安世中国宣布所有国内业务改用人民币结算,脱离 SWIFT 系统,接入覆盖 189 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这一变化绝非简单的币种更换,而是将金融结算权从美元体系中剥离,以实际行动掌握了业务运营的核心主权。

关键的产能中枢始终稳定。作为全球 70% 功率半导体封测产能的核心,安世中国东莞基地在风波中未受明显影响,截至 10 月 20 日,订单交付率已恢复至 95% 以上,为后续博弈保留了核心筹码。

安世中国的独立运营,意外触发了欧洲产业链的连锁反应。10 月 10 日,安世半导体通知客户无法保证芯片供应后,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于 10 月 16 日紧急发声,警告供应中断将严重干扰欧洲汽车制造业。

对大众、宝马等依赖安世功率芯片的车企而言,生产线每停工一小时,损失就达几十万欧元,单日损失可突破亿元,若断供持续三个月,欧洲汽车业将面临 200 亿欧元的营收蒸发。

压力迅速传导至荷兰政府。10 月中旬,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紧急访华,寻求 “技术层面妥协” 以恢复芯片出口。

但荷兰的立场充满矛盾:既希望中国解除对安世中国的出口限制,又不愿撤销资产冻结令,仅提出建立 “安全审查框架” 并保留部分否决权,这种试图左右逢源的姿态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

荷兰的困境还来自国内。右翼势力坚决反对软化立场,担心妥协不仅会损害国家 “颜面”,还可能面临中国依据《中荷双边投资协定》提出的高额索赔;而工业界则不断施压,要求尽快解决供应链问题。这种内部分歧让荷兰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僵局。

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制措施同步推进。商务部 10 月初升级出口管制,卡住安世中国芯片出口通道,同时对 ASML 实施稀土出口限制与芯片部件断供的双重管控。闻泰科技则启动国际仲裁,并在 WTO 揭露美国施压细节,形成政策、法律与舆论的三重博弈格局。

产业链真相

这场风波最深刻的启示,在于颠覆了 “总部决定控制权” 的传统认知。荷兰政府误以为掌握注册地与股权托管权就能主导企业运营,却忽视了半导体产业的核心逻辑 —— 真正的话语权不在文件里,而在产能布局、供应链闭环与客户依赖中。

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运营根基早已向中国倾斜。其功率半导体产品的封测核心在东莞,供应链已深度融入中国产业生态,客户群体既包括国内企业,也涵盖依赖中国产能的欧洲车企。这种 “产能在中国、市场联全球” 的格局,决定了脱离中国运营体系的控制权只是空壳。

美国推动的 “穿透制裁” 也暴露了其弊端。为维护自身技术霸权,美国将欧洲企业卷入对华博弈,却未能提供替代供应链,最终导致欧洲工业承受实际损失,德国车企与荷兰政府的裂痕已初步显现,越来越多欧洲企业不愿为美国的战略焦虑买单。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场风波验证了 “断链续命” 能力的重要性。安世中国之所以能快速恢复运营,关键在于本土供应链的完整布局 —— 从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从 ERP 系统到 EDA 工具,均已实现国产化替代。而法律与政策的协同响应,更让企业维权有了多重支撑,避免陷入被动。

来源:青史难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