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食品包装税离谱?香肠涨3便士,环保撞上食品通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6:28 1

摘要:英国最近因为个“生产者延伸责任”包装税,把食品行业搅得鸡犬不宁,香肠、糖浆这些日常吃的都悄悄涨价了。

英国最近因为个“生产者延伸责任”包装税,把食品行业搅得鸡犬不宁,香肠、糖浆这些日常吃的都悄悄涨价了。

本来这税是想让企业扛包装回收的钱,少搞点一次性包装,结果现在倒好,成本全转嫁给消费者,通胀还没完全缓过来,大家又得多掏钱。

北约克郡有家叫Heck的家族食品公司,最近收到一张15.3万英镑的税单,这就是新出的EPR包装税。

他们家做香肠的,本来就得扛着雇主国民保险上涨、最低工资提高的开销,现在每包香肠成本又多了3便士。

企业也不是不想自己扛,可之前的成本已经压得够狠了,不转嫁给消费者,难道喝西北风?

还有做甜品的Gü,他们家最出名的就是装芝士蛋糕的玻璃小烤盘,70%的人买回去都会重复用。

本来生产线都是为玻璃容器设计的,结果这包装税一出来,加上巧克力、乳制品原料涨价,成本堆得像小山。

本来想找别的包装替代,可后来发现为了食品安全,可能只能换成塑料的,你说这不是本末倒置吗?环保税反倒逼得企业用更不环保的材料。

果味糖浆品牌BelvoirFarm更惨,86万英镑的税费,占了去年利润的一大半。

一瓶750毫升的糖浆,光因为这税,零售价就涨了25便士。

老板也没办法,超市要算成本、加利润,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可能有人觉得,涨几便士不算啥,但英国这两年食品通胀真的够难受。

之前最高的时候涨到过19%,现在虽说降到4.5%,可这不是降价,只是涨得慢了点。

就像你每个月房租本来涨100,现在涨50,钱包还是在缩水啊。

英格兰银行早就说过,要是企业把包装税成本全转出去,食品价格还得再涨0.5个点。

本来大家买东西就开始精打细算,现在香肠、糖浆、甚至葡萄酒都要贵一点,日子能不难吗?

尤其是那些收入不高的家庭,这点涨幅积少成多,月底算账的时候就知道有多肉疼了。

这边企业和零售商叫苦连天,英国零售商协会说,去年已经多掏了50亿英镑雇佣成本,现在又来个包装税,80%的成本都得转嫁给消费者,这不是给通胀火上浇油吗?

可环保组织那边又特别支持这税,WWF英国分会、冲浪者反污水这些组织,联合写了封信说这税是循环经济的基础,能少排温室气体、少挖资源,还能创造绿色工作。

两边说得都有道理,一边是民生,一边是环保,咋平衡确实是个难题。

就连政府也出来说话,说这税是把回收成本从纳税人身上转走,还说会听企业的意见。

可现在企业都快扛不住了,光说听意见,没实际动作也不行啊。

咋解决这两难局面

其实别的国家也搞过类似的包装税,德国就做得还行。

他们分材料收税,好回收的材料收得少,难回收的收得多,还补贴中小企业。

这么一来,包装回收率上去了,也没怎么推高食品通胀。

荷兰更聪明,搞了个包装押金制度,消费者退包装能拿钱,企业也不用急着涨价。

英国自己也打算明年搞“调解机制”,难回收的材料多收税,好回收的少收。

可这来得有点晚了,现在企业已经被逼得要换包装、涨价格了。

而且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一样,大企业能靠规模分摊成本,小企业利润薄,一涨价就可能丢客户,不涨价又扛不住,特别需要针对性的帮助,比如税费分期或者专项补贴。

说到底,这包装税的初衷是好的,想搞循环经济、少点垃圾,可落地的时候没考虑清楚时机和企业的承受力。

环保不能光靠征税,还得帮企业找路子降成本、找替代包装。

不然最后环保没搞好,消费者还得买单,这就太不划算了。

未来怎么调整政策,让企业、消费者、环境三方都满意,英国政府还有的忙呢。

来源:澜史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