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勃勃:5.7空战后印空军积极抢占“制高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2:51 2

摘要:2025年5月7日爆发的印巴空战,印度空军以惨败告终。冲突结束后,印军痛定思痛,在军备、军购领域陆续祭出多个动作,意图提升其军事实力,对作战能力“查漏补缺”,争夺先进军事技术领域“制高点”。截至目前,印军意向、推进、正在执行的军备项目已多达十余个,总执行金额可

2025年5月7日爆发的印巴空战,印度空军以惨败告终。冲突结束后,印军痛定思痛,在军备、军购领域陆续祭出多个动作,意图提升其军事实力,对作战能力“查漏补缺”,争夺先进军事技术领域“制高点”。截至目前,印军意向、推进、正在执行的军备项目已多达十余个,总执行金额可能高达百亿美元。然而,这些看似雄心勃勃的动作,真能带领印军走向未来吗?

此次印巴空战失利后,印军针对作战中暴露出来的弱点,拟定了大量装备采购计划,涵盖多个领域,意图打造更加完整、先进的作战体系。

印度苏-30MKI战斗机群

紧急采购预警机和态势感知装备。2025年6月10日,印度国防采办委员会经审议,决定在现有的A-50I预警机和EMB-145预警机基础上,购买3架战场监视飞机和6架预警机,以进一步增强印度空军战场态势感知、目标指示和空战引导的能力。据悉,这6架预警机将沿用EMB-145预警机的改装模式,先向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采购6架ERJ-145支线客机,再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集成印度自行研制的Netra MK1A有源相控阵警戒雷达,但具体的项目执行日期和交付期限不详。至于3架战场监视飞机,印方对此含糊其辞,仅有部分侧面消息指出,印军可能会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从波音、空客等公司采购现成的民航客机机体,而后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机载系统中心整合相应电子设备,再组装成情报监视飞机。

重点发力防空和反无人机系统。此次印巴冲突告负后,2025年五六月间,据称印军计划紧急采购一批反无人机装备,重点是由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IDDIS型反无人机系统、LLLR型轻型监视雷达,总合同金额高达57.2亿卢比。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反无人机系统,包括对空光学/红外/雷达态势感知系统和射控系统,在发现无人机目标后可统一组织对空火力抗击,确保击落目标。据称,上述这套系统在此次冲突中表现良好,因此印军迅速追加订单。此外,在国防采办委员会举行的集中评议会议上,印度陆军还决定斥资3000亿卢比,采购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发的“快速反应地空导弹”系统。该系统基于空射“阿斯特拉”中距弹研发,为中近程野战防空系统,无论是越野能力、行进中开火的能力、拦截超声速目标的能力等均属一般,但在当前印军上下都急于“做些什么”的时候,也只能硬着头皮采购了。

老旧的“美洲虎”战斗机扔在印度空军服役

多种手段升级空军主战装备。此次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拙劣的表现,迫使其在主战装备领域发力。2025年8月下旬,印度斯坦航空的班加罗尔分部正式向印度空军交付了8架LCA MK1A战斗机(含双座型),印度空军称该机性能达到了四代半水平,准备采购87架,从而将LCA系列战斗机的总采购量提高到180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纳西克分部则提出为苏-30MKI战斗机更换国产UTTAM型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和以色列研制的电子战套件,以将其打造为“超级苏-30MKI”。不过,目前该计划还处于早期预研阶段,尚未进行实质性规划。尽管“阵风”战斗机在印巴冲突中表现不佳,但在2025年9月上旬,印度空军还是向国防部提议增购114架“阵风”。据悉,与此前采购的“阵风”不同,这批“阵风”60%的部件将由印度制造。此外,印度空军还在加速推进从美国国防承包商麦塔公司手中“湿租”(注:由出租方提供飞机并附带完整的机组人员和维修设备等,承租人只负责使用)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并在探讨从欧洲方面购买或租赁6架A330MRTT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

印度EMB-145预警机

下一代战斗机研发全面加速。空战不利被视为此次印巴冲突中印方失利的主因,印度因此加紧推进第五代战斗机AMCA的研发。5月27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正式批准了印度第五代隐身战斗机AMCA研发框架计划,由印度航空发展局牵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负责制造原型机,并广泛引入民间企业参与,力争在2029年前完成首飞。2025年8月,印度又和法国接洽,由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旗下的燃气涡轮研究院(GTRE)和法国赛峰集团(斯奈克玛)联合研制新型发动机,性能指标瞄准F414、M88-4这类第四代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既可适配“阵风”战斗机,还可以作为印度AMCA战机的动力。9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航空系统总监更表示,印度已做好了研发第六代战斗机的准备,强调通过LCA项目的锤炼,印度已掌握了充分的空气动力学、材料和航电系统技术储备,可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要求。总之,在改进现有机型的同时,印度正在聚力第五代战斗机甚至六代战斗机的研发,试图抢占航空制造技术的制高点。

从近期印军一系列研发和采购规划看,印军基本直面了其在装备领域中的不足,努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查漏补缺。

印军在此前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暴露出多项关键战术能力的缺陷。在空战及随后的对面攻击中,印度空军航空兵、地空导弹部队,印度陆军野战防空部队的缺陷暴露无遗,如在空战中预警机数量不够、性能有限,缺乏电子侦察机,之后的航空兵纵深攻击中无战场监视和目标指示机型,空战、对面攻击体系存在大量缺口漏洞等;印度空军主战机型部分作战能力较弱,尤其是苏-30MKI和米格-29UGT两种战斗机,超视距拦射能力极弱,面对对方新锐机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印度空军和陆军的反无人机系统和要地/野战防空系统配置弱,空军陆军缺乏协同,不同型号的地导难以做到射程衔接,实战中效能不高。

为此,印军在这一轮军备采购规划中,着力弥补这些关键缺陷。比如针对预警与侦察能力的不足,印军加紧采购战场监视飞机和预警机,以增强空战指挥、态势感知、对面攻击能力,体现出了印军对航空兵部队作战体系建设的重视。面对主战机型性能落后的问题,印度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升级苏-30MKI、增购“阵风”,同时加快批产LCA MK1A,以逐步替换诸如米格-29UGT和米格-21Bison等老旧型号。面对印度空军、陆军防空系统协同不力、火力层次不清的现状,印军采购“快速反应地空导弹”系统,意图与“阿卡什”、S-400等防空系统形成射程衔接,构建综合化防空系统。显然,针对装备体系中的一些缺陷,印军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弥补。

印度自制LCA MK1A“光辉”战斗机

除购买传统作战装备外,印军还高度重视新质作战力量的建设,尤其是在无人机和反无人机领域投入显著。2025年7月,印度与美国签署了购买31架MQ-9B无人机及配套弹药的合同,合同总价高达34亿美元。该型无人机可携带多种任务载荷,具备极强的海洋广域搜索、态势感知、信号情报侦察等能力,甚至可以作为战役级的战场监视飞机使用。此外,印度计划大批购买简易巡飞弹,体现出其试图通过新质作战装备快速提升作战能力的意图。

在着眼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印度也积极谋划中长期发展。面对巴基斯坦空军有可能获得第五代战斗机的情况,印军清楚意识到,若不能持续推进第五代战斗机AMCA的研制,则5到10年之后,印度空军在面对巴基斯坦空军时将出现技术代差。同时,在主要强国都已经在全力研发第六代空战系统的情况下,印度作为“有声有色的大国”不可能无动于衷。因此,对于第五代、第六代战斗机,印度也都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兼顾。

这一系列举措全面体现了莫迪政府倡导的“国防自主化”原则。莫迪担任印度总理后,一直在军备建设领域大力推进所谓的“印度自力更生”(Atmanir Bharta),优先采用自产装备,或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本土化生产。此次印军的装备更新,在反无人机、防空作战装备上,印度都先后选择了国产系统;在战斗机领域,印度空军将LCA MK1A这一印度“国产品牌”作为装备重点,同时吸纳部分外部技术来对印度组装的苏-30MKI战斗机实施改进。即便在外购如MQ-9B无人机或“阵风”战斗机(尚处于提议阶段)的过程中,印度也提出了大量零部件须由本国生产的要求。在预警机和战场监视飞机领域,虽属于印度的薄弱环节,飞机平台来自国外,但印军依然强调只引进机体,关键的探测组件均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下属的机载系统中心自行安装。以上均体现出此轮军备采购中的“自主”特色。

印度现役最精锐战机“阵风”战斗机

印军这一轮大规模装备采购计划,虽然看起来雄心万丈,但要想顺利实施依然面临不小的困难。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比装备落后更为根本的“短板”,目前尚未引起印军充分重视。

部分装备性能未达预期。尽管印军在此次军备更新中投入巨大,但其中的许多装备或分系统,仍存在性能不达标甚至尚处于“画饼”阶段。比如,人们观察交付仪式照片细节发现,2025年8月底交付给印度空军的8架LCA MK1A战斗机,其中至少有3架没有配备发动机,弹射座椅和平显等特设也都缺装,明显是为了匆忙服役而匆忙推出的不完整产品。而该机型原定配装的国产UTTAM MK1型雷达性能太差,更先进的UTTAM MK2型尚未推出原型机,因此实际上仍需依赖以色列雷达系统。再比如被印度陆军寄予厚望的“快速反应地空导弹”系统,虽然频频测试,但性能始终达不到要求,直至2024年还在反复调试中。由此可见,印军这一轮军备采购,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明显的“面子工程”色彩。尽管部分装备可能性能不如预期、研发严重滞后,甚至研发尚未完成,但由于各种因素,也在印军这一轮“快速反应地空导弹”系统试射军备更新中“强行服役”了。

印度第五代战斗机AMCA模型展出

个别研发计划眼高手低。印军不仅在现有装备上急于求成,更在部分远期研发计划上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最典型的是印度GTRE与法国赛峰联合研制第四代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项目,双方其实在十多年前就在印度的“卡弗里”发动机研制上进行过合作,结果由于印方研发基础过于薄弱,合作不欢而散。此次印度在技术基础未发生根本改善的背景下,仍坚持对标国际主流四代中推,研发计划明显脱离实际。而AMCA项目,从最早提出至今已接近15年,依然在原地踏步。印度在现有的LCA MK1A项目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就匆忙要求上马第五代中型战斗机项目,甚至放话要研制第六代战斗机,体现出其装备研发脱离科学规律、眼高手低的本色。

主要装备来源东拼西凑。印军装备素有“万国牌”之称,同巴军的冲突之所以屡战屡败,缺乏装备体系建设、装备来源太多已成关键因素。本轮采购依然延续这一特点。仅空中加油机一项,印军就同时考虑美国军事承包商和欧洲空客公司两个来源。在战斗机方面,印军更是同时考虑俄罗斯苏-57、法国“阵风”(拟增购的飞机含有大量国产零部件)、欧洲技术支持的AMCA、多国技术混用的LCA MK1A等多个机型。这么多不同型号、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军事装备,被强行整合在一起,恐怕很难发挥它们的全面战斗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印军更新装备的计划雄心万丈,但这些庞大的采购计划均需以雄厚资金为支撑。印度每年军费约800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需用于人员维持和训练等,真正可用于装备更新的费用占比有限,很难支持如此集中且高额的采购项目。军备采购开支的急剧上升,还可能进一步挤占本已紧张的训练经费,反过来影响官兵操作水平和实战能力。

2025年8月下旬,印度斯坦航空的班加罗尔分部正式向印度空军交付了8架LCA MK1A战斗机(含双座型)

归根结底,军事上的现代化不是靠买来的,更需要科学规划、持续投入、努力研发-而这恰恰是印度目前的短板。此外,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无论装备如何更新,最终决定战斗力的是人的素质。印军,特别是其空军,恰恰在人员训练方面一贯表现不佳。2025年7月9日,正当印军上下雄心勃勃地提出各种装备采购计划时,印度空军一架“美洲虎”攻击机坠毁,据称这已经是该机型在2025年发生的第三起坠机事故了。不仅是“美洲虎”这种相对老旧的机型,印度空军的中坚力量苏-30MKI近年来也是事故频发。这种训练水平下,即使获得更先进的装备,又能否形成战斗力呢?

来源:军师军茶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