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我种了 500 亩‘三作三收’试验田,冬小麦实打产量是 1173 斤,春玉米是 1200 斤,估计夏玉米 10 天收完,产量不低于 1500 斤。这样算下来,一年三茬的总产量能有 3700 斤左右。” 刘廷义向记者介绍。
眼下,广饶县采用 “三作三收” 新模式种植的夏玉米进入收获期。这种让同一块土地从一年 “两熟” 升级为 “三收” 的种植模式,增产潜力到底有多大?记者进行了探访。
连日来,在广饶县种粮大户刘廷义的 500 亩 “三作三收” 试验田里,夏玉米收割工作有序开展。一台履带式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金黄的玉米棒被收割后快速装车。
“今年我种了 500 亩‘三作三收’试验田,冬小麦实打产量是 1173 斤,春玉米是 1200 斤,估计夏玉米 10 天收完,产量不低于 1500 斤。这样算下来,一年三茬的总产量能有 3700 斤左右。” 刘廷义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目前我国小麦、玉米种植多以一年两收为主,而 “三作三收” 模式是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种植 “冬小麦 — 春玉米 — 夏玉米” 三季作物并实现三次收获。这种模式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经测算,每年每亩地能为农户增加 200-300 元收入。
“咱这个‘三作三收’,是以 3.6 米为一个种植单元,其中 2.4 米种冬小麦,剩下的 1.2 米套种行种春玉米,小麦和春玉米的共生期大概 50 天。等小麦收割完,再在这块地里种 3 行夏玉米,株距 13 公分、行距 60 公分,夏玉米和春玉米的共生期约 50 到 60 天。就是通过优化作物的时间、空间布局,实现一年种三茬、收三茬。” 刘廷义详细解释了模式的操作方式。
不过,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并非易事。从作物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方式,都需要针对性调整。2023 年起,广饶县的种粮大户从 10 多个种源中反复试验,耗时两年多,终于确定了适配品种和适宜技术,攻克了 “一年三收” 的技术难题。
“品种上,我们选的是增产潜力大的耐密型中早熟品种;技术上,把玉米株距大幅缩小到 10 厘米左右,春玉米、夏玉米每亩播种量都在 4400 株上下;管理上,用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精准施肥浇水,能同时满足两种作物的肥水需求。另外,我们还改装了适配的播种机和收割机,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 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室主任、高级农艺师李秋国说道。
目前,“三作三收” 模式已在广饶县井灌区的良田和黄灌区的盐碱地开始推广,种植面积达到 1000 亩。
“我们加大了对‘三作三收’模式的扶持和推广力度,每亩给农户补助 600 元。下一步,我们会重点解决大型机械播种、收割等难题,继续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和推广面积,让‘三作三收’模式惠及更多农户,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于天生说道。
记者:聂义山
编辑:王春融
编审:吕 宁
监审:王军艳
来源:爱广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