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统计,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尤其是长期失眠,将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加速衰老。身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睡不好似乎成了一种常态。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咪达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佐匹克隆
据统计,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尤其是长期失眠,将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加速衰老。身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睡不好似乎成了一种常态。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咪达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这些常见药物相信很多失眠的朋友并不陌生,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佐匹克隆、唑吡坦以及盐酸罗通定片,究竟哪个适合你?
失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睡眠和觉醒,是人体神经系统复杂调节的生理过程。具体来说,脑内存在以下两大阵营的物质:
一类是"促进觉醒物质",例如食欲素、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会增强大脑的兴奋性,使人保持清醒状态。
另一类则是"促进睡眠物质",比如γ-氨基丁酸(GABA)、内源性褪黑素等,它们可以减弱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使人感觉困倦,促进睡眠。
这两类物质始终处于动态的相互平衡中。当促进睡眠的物质占主导时,人就会入睡,而促进觉醒的物质占主导时,人就难以入睡或容易觉醒。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难以入睡、反复觉醒,原因可能正是觉醒物质占了上风。而治疗失眠的药物,也就是利用这一机制,通过抑制觉醒或促进睡眠功能来调节睡眠状态。
今天主要说的三种药——佐匹克隆、唑吡坦和盐酸罗通定片,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催眠药物,各有所长:
第一种,佐匹克隆片
佐匹克隆属于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剂,能够增强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活性,促使脑内神经系统变得相对抑制,从而改善入睡困难以及睡眠质量。但佐匹克隆服用后,个别患者可能在第二天醒来后伴随短暂的口苦、嗜睡感或轻微乏力等副作用,临床建议短期、低剂量服用,避免长期依赖产生耐药性或成瘾性。
第二种,唑吡坦片
唑吡坦同样属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迅速,一般在服药后30分钟左右即能起效,从而改善入睡困难问题。但它的睡眠维持作用偏短,很少用于改善长期夜间频繁觉醒的睡眠问题。相较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它产生药物依赖风险更低,是治疗偶发性失眠的较好选择。但有些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微眩晕、乏力或者偶尔头痛,建议服药后尽快入睡,减少药物起效期间的活动。
第三种,盐酸罗通定片
盐酸罗通定片是一种国产药物,主要成分是从传统中药材延胡索中提取出的延胡索乙素,具有镇静和镇痛双重效果。这一独特机制,使得盐酸罗通定片在改善入睡困难、睡眠中易醒的问题上效果较理想。尤其对于伴随有轻度疼痛、焦虑不安等因素的失眠患者,更能够起到针对性作用。相较于苯二氮卓类药物,这种药物相对温和,成瘾风险低,且更适合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
当然,盐酸罗通定片也并非没有副作用,少数患者使用后可能会感到轻度头晕、口干;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盐酸罗通定对于帕金森患者是不适用的;怀孕以及处于哺乳期的女性也应当避免服用。
三种药,究竟哪种更好?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是佐匹克隆、唑吡坦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但实际上,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人群,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如果入睡困难明显,偶尔才服用,可以优先考虑唑吡坦等速效药物;如果失眠伴随情绪焦虑或者疼痛,同时又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病,可以考虑选择盐酸罗通定片;如果需要改善睡眠的连续性,防止夜间频繁觉醒,佐匹克隆可能更具优势。总的来说,药物治疗失眠需要辨识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用药,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推荐哪种药物更好。使用这些药物前,建议先咨询医师,了解自己具体情况,明确失眠的根本原因,再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
最后,还是强调一下,药物治疗应短期、小剂量规范使用,平时应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包括按时作息、规律运动,避免不恰当的用脑及情绪刺激,从根本出发,才能真正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中医燕丽娜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