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有梦怀星辰大海的人都记得,2023年10月,成都,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全球的幻迷齐聚这座充满未来气息的城市,共同点亮了一场令人永生难忘的科幻盛筵。那一天,那一句“共生纪元,你我同在。中国科幻年,从成都出发!”的口号,从菁蓉湖畔绵延至今。
所有梦怀星辰大海的人都记得,2023年10月,成都,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隆重举行。来自全球的幻迷齐聚这座充满未来气息的城市,共同点亮了一场令人永生难忘的科幻盛筵。那一天,那一句“共生纪元,你我同在。中国科幻年,从成都出发!”的口号,从菁蓉湖畔绵延至今。
正是在这样的科幻星火之中,次年,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应运而生。今(24)日,这场幻想征程又来到一个关键节点:2025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会即将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星火初燃,华语科幻文学再次升级
回望2024年7月,由中国作协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正式启动,迅速吸引了全球优秀华语科幻创作者踊跃参赛。
萌芽于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期间的“天问”,对于科幻圈来说,是一个新鲜而特别的声音。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向天发问:天有九重,又是谁安排了九重天?那是中国人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叹。时至今日,这样的提问仍有,而人们用科幻去描绘想象之中的答案。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科幻作家海漄从刘慈欣手中接过雨果奖奖杯
“天问”的诞生地成都,科幻文化基因深厚,数千年古蜀文明所蕴含的浓厚梦幻文化色彩,科幻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如今的成都,更是科幻优势得天独厚,科幻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的“天问”共征集有效作品2007部,较上年提升72%。参赛者中,有雨果奖得主、银河奖与星云奖常客,题材涵盖太空歌剧、近未来社会学、生物科幻、赛博推理、架空史诗等14个细分领域,形式更跨越科幻文学作品、科幻电影剧本、科幻游戏剧本、科幻AI视频、科幻VR大空间、科幻舞台剧、科幻短剧等多元内容。
“天问”已不再只是一个文学奖项,而是一条想象力通向未来产业的通道。
今年的“天问”,首次系统性开放原创赛道,全面聚焦原创作品的产业转化,构建“征集—优选—培育—交易—转化”全链条,让大赛成为一台真正把“想象力”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幻产业引擎,打造全球科幻领域最具产业号召力、转化驱动力和社群向心力的科幻主题产业活动。
以赛促产,构建科幻产业新生态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大赛,“天问”拥有鲜明的产业导向。
在去年的成果发布会上,10项“天问”大奖依次揭晓,优秀作品纷纷涌现,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同时,《2024年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2024成都科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和《科幻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科幻正迈向系统化、产业化的新阶段。
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现场
2025成都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在延续专业评选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成果落地。据了解,今年的“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设置最佳长篇科幻作品、最佳中篇科幻作品、最佳短篇科幻作品、“天问”未来同行者、最佳科幻影视剧本、最佳科幻游戏剧本、年度科幻AI视频作品、最佳青少年科幻作家、年度最具影响力科幻IP转化案例和10年10部中文科幻翻译出海作品等奖项。
为推动科幻生态的长效发展,“天问签约作家库”与“版权经纪人团队”也同步成立,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从文本走向产业,从创作走向市场。
成都科幻馆
天问签约作家库将作为赛事成果的核心人才资源平台,通过个人和作品的签约,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根据创作者的不同需求,构建高效的科幻文学创作者管理体系。库内作家则将获得天问版权经纪人团队的全面支持,包括版权确权、转化路径设计、市场推广及国际化合作等服务,同时根据签约作家的创作活跃度、市场表现等动态调整作家库构成,确保资源的持续高质量运转。此外,还将成立天问数字推广工作室,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天问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转化。
科幻共生,从成都走向世界
从诞生开始,“天问”就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2025年,“天问”在西雅图世界科幻大会、欧洲科幻大会、波尔图科幻电影节等6场国际科幻主题活动中亮相推介,吸引了来自北美、俄罗斯、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166部海外投稿。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新西兰维塔创始人理查德·泰勒、七届雨果最佳编辑尼尔·克拉克、意大利《未来》主编维尔索等世界级科幻大咖也加入评审与共创阵容,为大赛注入更为多元的国际视野。
人们相信,当初的那场世界科幻大会,点亮了成都的夜空,也点燃了一个时代的灵感。科幻的星火将在“天问”继续蔓延。从“天问”出发,向着更远的未来,中国科幻,仍在路上。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毛渝川 编辑 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