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属于我的烟花丨全球高校共创Vol.2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4 14:11 2

摘要:当湘东竹篁的清韵邂逅笔墨的灵动,当千年非遗的厚重与烟花绽放的璀璨诗意深情相拥,一场以纸为媒、以墨传情的文化盛宴就此徐徐展开。华东师范大学笔墨烟花团队选用千年传承的浏阳古法贡纸为创作载体 —— 它并非普通宣纸,而是团队专程赴浏阳调研选取的古法手工竹纸。该纸以湘东

烟花的绚烂

是不言而喻的诗意表达

为让浏阳烟花的璀璨跨越地域边界

深情传递“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的文化温度

我们联合全球多所高校学生组织与文化团队

深入校园社团、走进城市敬老院

探访欧洲文化名城

开展一系列以烟花为主题的多元艺术共创活动

书法凝墨香、巧手制烟花、绘画藏光影

将烟花的转瞬即逝化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以烟花为媒

续千年传承

......

华东师范大学

笔墨烟花团队

当湘东竹篁的清韵邂逅笔墨的灵动,当千年非遗的厚重与烟花绽放的璀璨诗意深情相拥,一场以纸为媒、以墨传情的文化盛宴就此徐徐展开。华东师范大学笔墨烟花团队选用千年传承的浏阳古法贡纸为创作载体 —— 它并非普通宣纸,而是团队专程赴浏阳调研选取的古法手工竹纸。该纸以湘东嫩竹为原料,经选竹、浸沤、荡帘等近 30 道核心工序手工抄制,全程耗时约 60 天,堪称 “纸中珍品”。团队用笔尖勾勒出烟花绽放的璀璨轨迹,将流传千年的烟花诗词化作跃然纸上的 “星火”,让非遗技艺的古朴韵味与青春笔触的鲜活创意在方寸之间交织出绚烂的文化图景。

浏阳市张坊镇供图

团队正在使用浏阳古法贡纸创作

除此之外,团队负责人李加红带领成员书写了百余份烟花主题书签,赠予同学与游客的同时同步宣传本次文化活动。当这些浸透墨香的书签被轻轻递到大家手中时,指尖触碰的不仅是纸张的温润,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文化温度。团队成员以笔墨为引,将烟花的璀璨定格为文化印记,饱含着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赤诚热爱。

滑动查看部分现场

瑞典

乌普萨拉大学

光与诗的回声团队

乌普萨拉大学学生田翼与李梦瑶,在瑞典哥特兰岛的世界文化遗产——Visby古城,完成了他们在北欧的一朵属于我的烟花全球高校共创活动。

他们带着来自中国浏阳的烟花与孩子们写下的诗,乘坐从岛中小镇 Roma 前往 Visby 的小火车,一路将诗与光带入海风与石墙之中。车窗外是大片的森林、牧场与低垂的天幕,火车像是在时间的缝隙中缓缓行驶,载着遥远的记忆驶向一座古老的城市。

Visby 是中世纪时期汉萨同盟的重要港口,被誉为“波罗的海的玫瑰”。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哥特式教堂遗迹与蜿蜒的鹅卵石街道闻名。在这里,石墙的裂缝中在秋日还绽放着野花,风从海上吹来,带着盐的气息。钟声敲响,白天的Visby,阳光在石墙与红瓦间流动,像一场被历史过滤后的柔光。

在这座被时间层叠的古城中,田翼与李梦瑶邀请当地朋友共同参与“共绘烟花(Drawing Fireworks Together)”活动——以绘画的方式描摹烟花的形态,用笔触与色彩勾勒光的轨迹。

他们还向当地同学与居民介绍了中国浏阳烟花的历史与技艺,讲述了“浏阳国际花炮节”的故事,并播放了来自家乡的烟花影像。绚烂的烟花在屏幕上绽放,与古城的夕阳交错,让来自东方的火光在北欧的秋日中重新点亮。

人们围坐在一起,用画笔留下他们心中的烟花。

有人画出流星般的线条,有人画出一团温柔的金光,也有人在画纸上写下祝福的词句。每一幅作品都像一场对“烟花”的个人理解,也是一种跨越语言的交流。

活动结束时,画面上留下了各式各样的烟花绘画。纸张在风中翻动,色彩在阳光下微微闪烁。

滑动查看部分现场

天津美术学院

青年志愿者协会

当天津美术学院的学子们带着温暖的笑意走进敬老院,一场以扭扭棒为媒介的温情互动悄然展开。老人们布满岁月纹路的双手轻轻拿起彩色扭扭棒,虽然指尖因年迈而微微颤抖,却依然专注地开始弯曲、缠绕。金黄的扭扭棒在老人手中渐渐舒展成烟花绽放的弧度,粉色的被仔细盘成花瓣的形状,每一根都凝聚着对美的坚持,每一朵"烟花"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滑动查看部分现场作品

烟花在世界各地绽放

你我与烟花的邂逅才刚刚开始

无论身处何方

都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传递者

用色彩记录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动

全球烟花艺术创作大赛仍在进行中

期待你的创作

将温暖与希望传遍世界每个角落

来源:浏阳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