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苹果”背后的气象“守护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4 14:12 2

摘要:金秋的陇东,百万亩苹果园里果香四溢。一颗颗饱满的“静宁苹果”,不仅成就了年产值超150亿元的“甜蜜事业”,更连续18年保持着全国领先的产地售价。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一张由气象服务织就的“防护网”,默默守护着果农的丰收希望。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4日电(于仕琪 刘小金)金秋的陇东,百万亩苹果园里果香四溢。一颗颗饱满的“静宁苹果”,不仅成就了年产值超150亿元的“甜蜜事业”,更连续18年保持着全国领先的产地售价。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一张由气象服务织就的“防护网”,默默守护着果农的丰收希望。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以前种果靠经验,心里总没底。现在手机一响,就知道什么时候防冻、什么时候浇水,踏实多了!”甘肃平凉市静宁县余湾乡果农王红卫一边查看手机上的气象预警,一边笑着说道。

这份踏实,源自平凉市气象局构建起的立体化监测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08套区域自动站,其中68套直接布设在果园及周边,实时感知果树生长的“脉搏”。静宁国家天气雷达站的X波段雷达全天候运转,精准捕捉大风、冰雹的踪迹;崆峒国家高空气象站则与新型垂直遥感系统配合,将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垂直监测能力提升40%以上。

硬件升级的同时,服务“软实力”也在同步提升。2024年,平凉市气象局与市林草局签署战略协议,共同组建甘肃省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我们针对红富士品种,建立了从花芽膨大到果实采收的全周期气象指标体系。”平凉市气象局正研级高工杨小利表示,通过对30年气候数据的分析,团队已精准掌握花期冻害、膨大期干旱等关键灾害的发生规律。

图为平凉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果园提供气象服务。(资料图)平凉市气象局供图

打赢“倒春寒”防御战

每年春季,“倒春寒”都是悬在果农心头的一把刀。苹果花期对低温极其敏感,-2℃持续2小时就可能导致花器冻伤,严重时减产过半。

2025年4月,甘肃省苹果气象服务中心提前15天发布预警:“苹果花期将遭遇三次降温,西部产区最低温或降至-3℃。”气象部门立即启动24小时监测,通过数值预报精准预测冷空气影响范围,并通过短信、微信群、应急广播等渠道,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送达果农手中。

“那几天,我们每小时都在更新温度实况和预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值班预报员印象深刻,“看到果农们及时采取熏烟、灌水等防冻措施,保住了满树的花,我们再辛苦也值得。”

向天借水守护希望

2025年春季,平凉遭遇持续干旱,1至5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二至六成,151万亩果园面临严峻考验。

5月21日,转机出现。气象部门监测到弱降水云系过境,立即组织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待命。“时机到了!”随着指令下达,一枚枚火箭弹划破长空。很快,小雨渐沥,逐渐转为中到大雨,干渴的果园终于喝上了“救命水”。

目前,平凉市已在重点区域建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78个,年均开展增雨防雹作业100余次,发射火箭弹5800余发,形成了“监测-预警-作业-评估”的闭环服务体系。

气候品质赋能品牌价值

在第三届中国苹果产销峰会上,“静宁苹果”入选“中国天气”节气名录的荣誉。三年来,气象部门通过分析光照、积温、降水等指标,为每批苹果贴上专属的“气候身份证”。这张名片,不仅让“静宁苹果”登上央视公益展播舞台,更推动其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从雷达站的“千里眼”到田间的“及时雨”,从防冻减灾的“提前量”到品牌赋能的“金名片”,平凉气象部门用科技与坚守,默默守护着这片红色果园的丰收故事。(完)

来源:甘肃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