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没想到,印尼政府却在这时候拒签以色列运动员,而国际奥委对印尼的制裁也让这件事情更加严重,甚至还影响到了印尼2036年的奥运会申办。
体育与政治,本来是两个领域,而体育中立原则,也是在各种体育盛会中,各个国家心照不宣的规则,可是如今似乎有些变了。
2025年10月,雅加达世界体操锦标赛即将举办,不少国家的体操健儿齐聚印尼,一展风采,而镜头也对准了印尼这个国家。
可是没想到,印尼政府却在这时候拒签以色列运动员,而国际奥委对印尼的制裁也让这件事情更加严重,甚至还影响到了印尼2036年的奥运会申办。
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第5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印尼雅加达开幕,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其中就包括以色列代表团的6名选手。
28岁的阿尔乔姆・多尔戈皮亚特也是不少人关注的对象,毕竟他是东京奥运会体操自由操冠军,巴黎奥运会银牌获得者,如今的他还处于职业的巅峰时期。
赛前,以色列体操协会曾多次与赛事方沟通,甚至拿到了“可正常参赛”的口头保证,多尔戈皮亚特和队友们早已做好训练准备,只待启程前往雅加达。
然而,没想到,就在开赛的前几天,印尼司法部与人权部长马亨德拉突然宣布:拒绝为所有以色列运动员发放入境签证。
面对外界质疑,印尼政府给出的理由很明确:这个举动是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区行动的抗议,并且印尼与以色列无正式外交关系,只要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主权,印尼就不会与其有任何接触。
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印尼长期坚持的政治立场,即便此前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印尼的态度也从未松动。
以色列方面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他们先是多次与印尼相关部门协商,甚至拿出了“允许参赛”的书面凭证,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随后以色列方面又向国际体操联合会申诉,希望对方介入协调,可国际体操联合会却以无管辖权为由推脱,将矛盾彻底推向了更高层级的国际奥委会。
体育原本应该是纯粹的,可是在政治弄权下,体育与政治有了关系,似乎也就有了若有若无的立场区分。
而国际奥委的态度,更是让这件事情不断发酵。
10月23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开会商讨以后,直接对印尼进行一系列的制裁,而这些制裁对于如今要发展体育的印尼而言,无疑是直击要害。
制裁的第一条就是终止与印尼奥委会就未来举办奥运会、青年奥运会及奥林匹克赛事、会议的所有对话。
说白了就是对于印尼申办2036年奥运会这件事情,国际奥委不会理会,这也就意味着印尼此前为申办2036年奥运会所做的一切准备,都白干了,印尼已经明确被2036年奥运会申办拒之门外了。
要知道,近年来,印尼在体育领域不断的深耕,要在体育方面拼出一条路,为此,还联合日本、菲律宾举办了2023年篮球世界杯,也承办过亚洲杯等国际赛事。
对于那些小国而言,尤其是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来说,能够能够申办到奥运会,并且成功举办,都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而印尼也一直在为之努力,可如今这条路径被直接被国际奥委打断。
并且,国际奥委不仅自己制裁,还发动其他国家一起制裁,国际奥委会的第二条就是向全球所有国际体育联合会发出建议,暂停在印尼举办任何国际赛事或会议。
这一建议看似是“建议”,实则带有强烈的约束力,对于依赖国际奥委会资源和认可的体育联合会来说,几乎不会违背这一要求。
这也意味着,印尼未来几年可能彻底失去举办国际顶级赛事的资格,前期为赛事筹备投入的资金、场馆设施,都将面临闲置风险。
而国际奥委会也明确了制裁的解除条件,那就是印尼必须承诺未来将无差别为所有参赛运动员发放签证,无论其国籍如何,都要保障参赛权利。
这恰恰与印尼当前的政治立场相悖,一边是坚守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一边是申奥和体育发展的需求,印尼陷入了两难境地。
对于印尼而言,这场制裁的打击远超预期,此前,他们希望通过举办国际赛事提升国家影响力,甚至将体育视为“国家实力的名片”。
可如今,这张名片不仅没能擦亮,反而因签证事件被贴上了不遵守体育规则的标签,2036年奥运会申办的希望,也从有望入围变成了前途未卜。
制裁落地后,各方的态度也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印尼方面始终没有松口。
体育部长托希尔10月23日公开发文,明确表示拒绝为所有以色列运动员发放入境签证符合印尼相关法律法规。
为此,印尼还搬出1945年宪法作为依据,体育部门始终以维护安全、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为原则,这既是宪法要求,也是印尼维护国际秩序的义务。
托希尔的表态没有回避后果,他承认理解这一决定会带来影响,但也强调印尼不会因体育赛事改变立场。
印尼的回应可谓是硬气,之所以如此,有对国内民意的考量(印尼国内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声浪较高),也有对自身政治立场的坚持。
与此同时,印尼体操协会得到了亚洲体操联合会的有限支持,后者称签证问题不属于体育组织管辖范围,试图将责任与体育剥离,可这种支持显然无法对抗国际奥委会的制裁。
印尼的硬气让人敬佩的同时,以色列的处境也同样尴尬。
在协商和申诉无果后,以色列体操联合会曾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交紧急申请,提出三项诉求:
一是允许以色列队紧急入境参赛;二是将世锦赛转移到能保障所有队伍入境的国家举办;三是若前两项无法实现,就取消本次赛事。
可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最终驳回了这些请求,理由是赛事已临近,调整举办地或取消会造成更大损失。
以色列体操协会主席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我们不是在对抗印尼,只是想让运动员得到公平参赛的机会。印尼的拒签开创了危险的先例,如果政治立场可以随意剥夺运动员的资格,那未来国际赛事的公平性何在?”
这番话道出了不少运动员的心声,多尔戈皮亚特在社交媒体上只发了一张训练馆的照片,配文 :“多年付出,却连赛场都进不去。”字里行间满是遗憾。
而作为中间方的国际体操联合会,自始至终都显得缺位,面对以色列的求助,他们以无管辖权推脱,面对国际奥委会的制裁,又选择沉默。
这种态度不仅让以色列失望,也让外界质疑其对赛事的把控能力,最终让事件彻底失控。
随着事件发酵,外界对国际奥委会的质疑声也逐渐浮现,“体育中立” 的原则,似乎在不同案例中有着不同的标准。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处境,2024年巴黎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为由,全面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代表团参赛,仅允许个别运动员以“中立身份”参加,且不能使用国旗、国歌。
而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行动,却没有影响其以国家名义参加巴黎奥运会,甚至此次印尼因抗议以色列拒签,反而遭到比俄罗斯更严厉的制裁,这种差异,让不少人质疑国际奥委会的中立性。
有媒体指出,国际奥委会的决策似乎总能贴合部分西方国家的立场,对俄罗斯的制裁,符合欧美国家的态度,对印尼的重罚,也间接维护了以色列的权益。
可当某些西方国家出现类似问题时,国际奥委会却往往沉默,比如此前某欧洲国家曾因政治原因拒绝接纳特定国家运动员,国际奥委会仅进行了口头提醒,并未采取实质性制裁措施。
印尼的拒签行为确实违背了体育无歧视原则,但国际奥委会的制裁力度是否真的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体育中立究竟是普适原则,还是根据政治立场灵活调整的工具?
如今,最让印尼头疼的,还是2036年奥运会申办的悬局,从目前情况来看,印尼要想重启申奥进程,必须满足国际奥委会的核心条件,承诺无差别发放签证,可这意味着要改变对以色列的立场,这对印尼来说并非易事。
印尼国内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是长期形成的民意,若为了申奥妥协,可能引发国内不满,可是,若坚持立场,不仅2036年申奥无望,未来几年的国际赛事主办资格也将丢失,前期在体育领域的投入会大幅浪费。
这种两难,让印尼陷入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困境。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国际奥委会的制裁并非短期措施,根据声明,制裁将一直有效,直到印尼提供充分保证。
这意味着只要印尼不松口,制裁就会持续,而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窗口期有限,若印尼迟迟无法满足条件,其他国家很可能会抢占先机,届时印尼即便后期妥协,也未必能挽回局面。
从目前印尼的表态来看,他们似乎还没有放弃体育领域的发展,托希尔在文中提到,印尼将 继续制定国家体育发展蓝图,加强 17 个重点体育项目,建立国家队训练中心。
印尼试图通过国内体育建设弥补国际赛事的损失,可没有国际赛事的历练,国内体育水平很难快速提升,2036 年申奥的梦想,也可能因此彻底破灭。
对印尼来说,2036 年奥运会申办的悬局,或许还需要时间来解答,是妥协立场换取申奥机会,还是坚守信念接受体育孤立?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可是对于国际体坛而言,若“体育中立”的原则不能真正落地,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风波出现,最终受伤的,只会是那些为梦想拼搏的运动员。
1.《禁止以色列运动员入境参赛,国际奥委会:终止与印尼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2025-10-23 22:32·安徽交通广播
2.《印尼因拒向以色列运动员发放签证引奥委会重罚:未来奥运赛事申办资格被暂停,国际赛事遭建议抵制》2025-10-23 15:36·扬子晚报
3.《报复❗印尼体操世锦赛拒向以色列发签证,奥委会称以后申办都免谈》2025-10-23 01:28·直播吧
4.《奥委会终止印尼办赛!托希尔:拒绝以色列参赛符合法规!明白后果》2025-10-23 12:30·直播吧
来源:文史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