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霜降已至,秋风裹挟着凉意掠过靖边的街巷,那随风飘落的叶子让秋意愈发浓郁。深秋的靖边街头,暖“警”常伴,民辅警用守护把平安与温暖渐渐揉进了这渐凉的日常里。
霜降已至,秋风裹挟着凉意掠过靖边的街巷,那随风飘落的叶子让秋意愈发浓郁。深秋的靖边街头,暖“警”常伴,民辅警用守护把平安与温暖渐渐揉进了这渐凉的日常里。
深夜守护:为迷路者点亮归途
秋日的深夜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10月20日20时许,东郊派出所民警像往常一样在瓦房村巡逻时,见一名男子独自在路边徘徊,脚步踉跄,眼神茫然,身边没有任何同行人员。
民警见状,立即上前询问,该男子时不时比划着,嘴里含糊地嘟囔着,无法提供有效信息。凭借经验,民警考虑到男子可能存在智力障碍,遂将其带回派出所妥善安置。在接下来的近3个小时里,民警通过不懈努力,终于确认了男子的身份,并成功联系到了其家属。当民警拨通常某家属的电话时,电话那头的家人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原来,男子常某是陕西延安安塞人,5天前从家中走失。
深夜11点多,家属赶到派出所,看到平安无事的常某,家属紧紧握着民警的手,眼眶泛红,声音哽咽:“警察同志,太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弟弟!你们还为了保护他受了伤,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们……”那一刻,民警的疲惫烟消云散。
雨天走访:温暖异乡“漂泊者”
眼下正值萝卜、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丰收季,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陆续涌入靖边县城各乡镇。
10月16日,席麻湾镇的乡村道路上,泥泞不堪,雨水让道路变得湿滑难行。然而,席麻湾派出所所长刘存祥和民警却冒着雨,走进了辖区的临时工棚和外来人员居住点,开始了他们的走访排查工作。
“刘警官,你们又来啦!”云南籍务工人员马大叔热情地招呼着。“来看看大家的用电安全,天冷了,取暖要注意安全。”刘存祥一边回应着,一边细致地查看屋内的线路布局和电器使用情况。
“叔,咱赚钱不容易,接到陌生来电不轻信、不转账,个人信息更不能轻易透露……”刘存祥接过话头,将安全宣传彩页递到务工人员手中,耐心地讲解着防范诈骗的知识。随后,又详细记录了务工人员的姓名、籍贯、务工时长,以及他们反映的住宿条件、薪资结算等诉求。
巷道深深,步履声声,一次次敲门声,一句句问候语,架起的不仅是警民之间的“连心桥”,更是守护着这些漂泊者“安寝梦”的温暖防线。
田间宣防:“警”色依旧浓
10月14日,在东坑镇的田间地头,交通管理大队的民警们正忙碌着。“大叔,农用三轮车不能载人,农村道路狭窄有危险!”民警拦下一辆违法载人的三轮车,现场开展安全教育,并随手将反光贴贴到三轮车尾。
为了筑牢交通安全防线,靖边公安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网”。在赶集日、农忙高峰时段,他们开展“早巡+夜查”,重点查处酒驾、无牌无证、不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如此,还结合典型事故案例,通过大喇叭播放、微信群推送等方式,让“一盔一带”“不超员不超载”等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农户们的共识。
田埂间,民辅警们揣着安全宣传册穿梭其中,用藏蓝身影守护着群众的“粮袋子”与“好日子”。
这个秋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无数“家长里短”的守护,每一面锦旗、每一句感谢,俨然成为警民情深的生动注脚。(郭世霞)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来源:正法视野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