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2日,美国《防务新闻》刊登了一份来自兰德公司的最新报告,报告直言美军还没碰到中国,后勤系统却已经拉胯了。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0月22日,美国《防务新闻》刊登了一份来自兰德公司的最新报告,报告直言美军还没碰到中国,后勤系统却已经拉胯了。
它强调,美式军备所谓的“先进、易用、可通用”神话,根本经不起推敲。
图| 美军
报告开篇就点出关键问题,那就是美军装备虽然型号统一,但是因为各国实际部署的版本差异很大,导致互操作性基本为零。
即便是北约体系内部使用了相同的F-35或F-16战机,但各国批次、软件系统、引擎型号还是不统一。
通用备件更是成了空谈,维修流程各不相同,用兰德公司的原话来说就是,“同型号战机,不同国家间却无法互修”。
再来看“敏捷作战”这个理念。美军原本信心满满地提出ACE(Agile Combat Employment)构想,认为只要把战机分散部署,在多点起飞、多点备战,就可以成功避开敌方的打击,提升突防能力。
图|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
理念虽好,但现实打脸。RAND研究指出,即使在欧洲盟友基地,ACE也会因为地勤设施和支持标准不一样而不起作用。
2024年,研究人员在德国、波兰、比利时等地测试了F-16战机的分布式运作,结果却发现维修人员必须携带自家的设备才能完成最基本的维修作业。
地勤设备无互通、训练标准不一致、维护数据库无法共享,这些实际情况都让所谓的“灵活部署”成了空谈。
图| F-16战机
而真正让美国国防感到焦虑的,不是欧洲,而是太平洋。
美军长期把中国视为头号威胁,因此在亚太地区大力推进“敏捷作战”体系,计划是战机能够随时机动,基地灵活调配。
但现实却更糟。
目前,美军在印太地区设有66个军事设施,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关岛等地。这些基地大多时间长、基础设施标准各异。
图| 冲绳驻日美军嘉手纳基地
报告指出,一旦在这些基地实施分散部署的话,战机维修效率将呈现断崖式下滑,补给链条脆弱,转场保障困难,根本支撑不起调动。
再来看装备本身。美国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都使用的是F-35战机,但是三军分别采用了F-35A、F-35B、F-35C。
事实上,就连这三款同门战机,其地勤标准、接口设备、维护流程都完全不同,更不用提那些盟友版本的“定制化”差异了。
图| 美军F-35战机
以日本为例,装备的F-15J与美军F-15C有着不同的电子系统,而且缺少关键美制部件,没有办法实现同步维修。
F-2虽然是以F-16为蓝本的,但是实际上还是日本自主改造的产物,其导弹、雷达、电子系统完全本土化,美军技师想要修,没权限、没工具、也没数据。
而韩国呢?自组装的F-16与美军现役批次也不同,使用的零件存在代际差。
其F-15K虽然号称是现代化版本,但是与美军的F-15C/D并不是一个标准,就连导航系统的接口都无法通用。
图| 韩军
要是真的打起来,战机出了什么故障,美军根本修不了。
兰德公司的报告并非臆测,而是基于2024年至2025年间的大量军演训练观察,从而得出的结论。他们明确警告,一旦美军在亚太执行ACE战略,将会面临无法维修的窘境,从而导致战斗力下降。
报告还补充了一项数据,印太地区这些基地的设施更新改造费用已经高达320亿美元,这还是在没法实现统一后后勤标准的情况下。
图| 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
美国国会的预算审计署已经介入调查,并向国防部发出了质询函。
所以,“敏捷作战”这个构想眼下很难实现,战机调得动,装备又带不走,地勤也跟不上。
而这还只是目前发现了的问题。
报告指出,美军在执行联合任务的时候,常常因为盟友系统版本不匹配导致数据链断连、情报共享失败,空中编队甚至无法进行联动指挥。
图| 前罗斯福路海军基地
一个作战计划,因为地面系统不同调,直接崩溃了。
如果美军的ACE战略不能搭建起完整的“维修通用平台”和“数据互通系统”,那它根本就是空谈。
兰德公司直言不讳,目前“敏捷作战”的后勤体系,只完成了“战术幻想”的第一步,距离实战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眼下,美军那被吹捧成神话的作战体系,还没碰到敌人真正开火呢,就已经自行瓦解了。
1.《剑指印太 美军秘密研发B-21衍生“武库机”》2025-09-30 23:51 | 来源:看看新闻
2.《美国将于近期公布最新国防战略文件,美媒:是对过往策略的一个大转向》2025-09-10 06:23 | 来源:上观新闻
3.《美军最新核计划曝光:将使用小型核反应堆为军事设施提供电力保障》2025-10-15 18:34 | 来源:财联社
4.《美媒:美国国防战略已与时代脱节》2025-10-16 13:50 | 来源:参考消息
来源:未央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