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便桶:19世纪上半叶英国陆军的“传家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1:21 2

摘要:20世纪初,约翰·福蒂斯丘爵士(Sir John Fortescue, 1859-1933)耗费半生心血,创作了足有十三卷的大作《英国陆军史》(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Army),该书始于诺曼入侵,终于1870年,其中第11卷讲述了1

前几天,友人mars向我介绍了英国陆军的“万用便桶”,接下来,我也查阅了一些材料,感觉有必要撰文稍微详述一番。

20世纪初,约翰·福蒂斯丘爵士(Sir John Fortescue, 1859-1933)耗费半生心血,创作了足有十三卷的大作《英国陆军史》(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Army),该书始于诺曼入侵,终于1870年,其中第11卷讲述了1815~1838年间处于战后裁军阴影下的英国陆军。

这一卷第10页的正文里是这么描述士兵的住宿环境:

士兵被送入军营后,才发现住宿条件极为糟糕。设计住宿的核心原则是:在建筑上花费的钱越少越好,塞进的人越多越好。300立方英尺(8.49立方米)乃至更少的空间,都被认为完全足够一名士兵享用,拥挤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军营里没有洗漱室,没有娱乐室,只有寝室而已。

1832年,[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某些租用的军营把七八名近卫军塞进了层高不足7英尺(约2.1米)的房间;更有甚者,一些长30~32英尺(9.1~9.8米)、宽20英尺(约6.1米)、高12英尺(约3.7米)的寝室,床铺之间仅留5英寸(约13厘米)空隙,床尾到餐桌的距离也只有9英寸(约23厘米):20名士兵就在这里吃喝拉撒,除了操练,所有活动都在此进行。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条件,也比早先的1816年优越得多,因为那时连床铺都没有。士兵们四人一组挤在木制的简陋床架里——没错,就是四人挤在一起。要知道,即便在玫瑰战争时期,让较为优越那类士兵挤得超过两人同床都被视作有失体统。卫生设施更是糟糕到难以启齿,严重污染了兵营宿舍里的空气。

至于卫生设施有多令人“难以启齿”(unspeakable),福蒂斯丘便在脚注里提到了一则令人作呕的逸闻:

兵营宿舍里仅有的便溺工具是木桶,它散发的恶臭令人作呕。更有甚者,这些便桶清空之后,竟成了士兵们唯一可用的洗漱容器。笔者的父亲曾听到一名中士这样评价一位颇具潜力的新兵:“这小伙子机灵能干,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埋进便桶里(洗漱)。”

这士官之所以会认定那新兵颇有潜力,显然一是因为他起得早,二是因为他吃得了苦。

英军为何要这么做?

我们得考虑到时代背景。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克里木战争爆发前的英国陆军,可以说是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可怕的卫勤状况。

18世纪之初,英国陆军多半还是在民间分散舍营,但随着军队“专业化”程度提高和隔离军民的客观需求,英军便逐步转为集中驻扎到兵营当中。

比如说,1860年时的英国陆军,便在250多座兵营里驻扎了9万7832人,平均下来每座兵营里需要塞进去将近400个人,或者说将近一个步兵营。

然而,这些兵营里有不少乃是租用或临时赶工兴建,因而具体状况差异颇大,固然有一些兵营状况还不错,但大部分兵营情形都颇为凄惨。

爱德华·施皮尔斯(Edward Spiers)在其作品《1815~1914年的陆军与社会》(The Army and Society 1815-1914)第56页列举了详细状况:

不列颠(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的146座兵营里,有89座没有供士兵洗漱的设施,77座缺乏洗衣设施。

而在爱尔兰那些规模更小、拥挤不堪的军营里,条件则更为恶劣:139座兵营中,有105座没有独立的洗衣设施,130座没有供士兵洗漱的设施。

简而言之,在大不列颠岛上,只有不到一半兵营配备了专门的洗衣区,略多于三分之一的兵营能够让士兵不必在宿舍里盥洗。

而在爱尔兰岛上,不到十分之一的兵营能够让士兵在宿舍之外洗漱。

白天的军人固然可以在室外排泄,但到了晚上,给宿舍配个便桶,让士兵能够在夜间就近便溺,总归好过屎尿横流。

直到克里木战争期间英国陆军卫勤丑闻频发,卫生运动大兴,当局在提升卫生标准,降低军中死亡率时才逐步为兵营配备澡堂,最终结束了万用便桶时代。

注意床尾的便桶,不过,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兵营并不喜欢开窗通风,要想还原风味,还得把窗子关起来

最后,不妨以士官布朗的回忆终结此文:

源自人们呼吸和室内便桶的空气颇为令人不适,当然,尤其是在夏天,某些士兵是不会把他们的脚保持得非常干净的。

来源:古斯塔夫rea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