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字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而行书以其灵动与实用兼具的特点,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天下十大行书,感受这些传世佳作的独特魅力。
汉字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而行书以其灵动与实用兼具的特点,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天下十大行书,感受这些传世佳作的独特魅力。
王羲之的《兰亭序》
全文28行、324字,笔势遒媚飘逸,点画灵动如舞,被宋代米芾赞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是后世学行书者心向往之的典范,其书法与文采皆为上乘。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书写时情如潮涌,气势磅礴,纵笔豪放,枯笔的运用更显苍劲流畅,悲愤激昂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被元人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作,诗与书法皆因惆怅孤独的心境而生。通篇书法起伏跌宕,气势奔放却无荒率之笔,在书法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书法的上乘之作。
东晋王珣的《伯远帖》
是给亲友伯远的书函,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笔画瘦劲,结体开张,尽显晋人韵味,为天下十大行书第四,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杨凝式的《韭花帖》
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行中带楷,有魏晋遗风,简拙飘逸。全篇六十余字,字间疏朗少见,其神韵与《兰亭序》有异曲同工之妙,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柳公权的《蒙诏帖》
又名《翰林帖》,被誉为“天下第六行书”。气势磅礴,痛快酣畅,结体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欹侧多姿、险绝有致,少了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
是其仅存的四件墨迹之一,为天下第七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宋徽宗赵佶评其“笔法险劲,猛锐长驱”。
北宋米芾的《蜀素帖》
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第八行书”,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字形秀丽颀长,用笔纵横挥洒、刚柔相济,提按分明,牵丝劲挺。
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
是七言诗作并行书,为天下第九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结体内紧外放、欹侧多姿,主笔向外辐射,横画、竖画、撇捺的走势形成鲜明对比,将王羲之行书欹侧的特点进一步夸张,尽显奇肆神采。
李建中的《土母帖》
行书结构严谨,笔画遒媚,存风骨于肥厚之内,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章法行距宽疏,字距拉开,虚实得体,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能体现其书法功力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十行书”。
这些行书佳作,或因情境而生,或因心境而作,各具特色,却都展现了汉字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瑰宝,值得我们永远珍视与品味。
来源:路上赞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