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赛开始前一个多小时,拿到巴勒莫对阵摩德纳的首发名单时,我其实并不意外。因扎吉在主场摆出3-4-1-2阵型,这几乎是他近期战术思路的一种延续,也是一种宣言。看到锋线上布鲁诺里和波扬帕洛的名字并列出现,我下意识地扶了下眼镜。双塔战术,在这个讲究快速传切和边路渗透
比赛开始前一个多小时,拿到巴勒莫对阵摩德纳的首发名单时,我其实并不意外。因扎吉在主场摆出3-4-1-2阵型,这几乎是他近期战术思路的一种延续,也是一种宣言。看到锋线上布鲁诺里和波扬帕洛的名字并列出现,我下意识地扶了下眼镜。双塔战术,在这个讲究快速传切和边路渗透的时代,有时候显得有点“复古”,但放在因扎吉身上,一切又那么合情合理。
我脑子里立刻闪回他自己踢球那会儿,一个纯粹的禁区机会主义者。他骨子里就信奉最简单直接的破门方式:把球送到禁区,剩下的交给前锋。布鲁诺里是巴勒莫这几年的绝对核心,一个标准的意乙大杀器,跑位和射门嗅觉都无可挑剔。而芬兰国脚波扬帕洛,身高和头球能力摆在那儿,是个典型的支点中锋。这俩人什么特点,熟悉意乙的都清楚。因扎吉这手笔,够直接的,就是想用两个不同类型但都极具威胁的前锋,去冲击对方的防线。中场的帕隆博被顶到前腰位置,他的任务很明确,就是为这两个前锋输送炮弹。这个安排,赌的就是进攻端的压制力。
索蒂尔那边呢?也不是吃素的。摩德纳的3-5-2阵型针锋相对。三后卫对双前锋,理论上人数不吃亏。中场堆了五个人,明摆着就是要争夺中场控制权,切断帕隆博和锋线的联系。这套打法非常务实,尤其是在客场,先稳固防守,再图谋反击。索蒂尔的球队向来以纪律性和战术执行力著称,他肯定对巴勒莫的进攻组合做过详细的研究。扎尼马基亚和赞帕诺这两个边翼卫,他们的前提和回防速度,将直接决定摩德纳攻防转换的质量。
名单里有个名字让我多看了一眼,迪马里亚诺。他出现在摩德纳的锋线上,将要面对自己的老东家巴勒莫。这种回归戏码,我跑体育新闻这十几年,报道过太多次了,每次看都有点五味杂陈。球员本人心态会很复杂,主场球迷的反应也通常是嘘声和掌声并存。对于索蒂尔来说,派上他对阵旧主,除了战术考量,或许也带了点心理战的成分,想利用他对巴勒莫后防的熟悉。不过这种事是双刃剑,有时候能激发球员超常发挥,有时候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表现失常。
最终1-1的比分,好像给这场赛前的纸面推演盖了个章:谁也没能彻底压倒谁。因扎吉的进攻决心很强,但索蒂尔的防守布置也确实有效。巴勒莫在主场没能拿下三分,对他们这样一支志在升级的球队来说,肯定有点遗憾。尤其是坐拥布鲁诺里和波扬帕洛这样的锋线配置,只换来一个进球,说明摩德纳的中场绞杀起到了作用。坦白说,拉诺基亚和塞格雷这对中场组合在创造力上,可能还是稍显不足,没能完全把帕隆博和双前锋的威力释放出来。
反观摩德纳,在客场拿到一分,绝对是可以接受的结果。索蒂尔的战术成功了。他的球队顶住了巴勒莫的强攻,并且通过反击制造了威胁。格廖齐和迪马里亚诺的前场组合虽然名气不如对手,但踢得更像一个整体。迪马里亚诺在旧主面前的表现,没有特别惊艳,但也算完成了教练的部署。这场平局对他个人而言,可能也是一种解脱。
回看巴勒莫的防线,皮耶罗齐、佩达、切卡罗尼的三中卫体系,在面对对方双前锋时,整体还算稳健。约罗宁作为门将,表现也中规中矩。不过,丢掉的一球,肯定还是会让因扎吉在复盘时感到不满。这个失球的具体过程我不清楚,但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往往就是一个细节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对于因扎吉来说,如何让豪华的锋线产生“1+1>2”的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明星球员,是他接下来需要解决的课题。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另一支意甲球队,同样引进了两名看似互补的大牌前锋,结果整个赛季都在磨合中度过,最终成绩不尽如人意。足球,终究不是简单的加法。
来源:豫哥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