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问题听起来像是球迷酒后吹牛的段子,但放NBA这圈子里,还真不是瞎扯。最近网上就有人编排,说火箭队打算掏空家底去换灰熊的莫兰特,让他跟杜兰特、申京凑一桌打麻将,哦不,是组三巨头。
当一支球队有钱到可以买下半个联盟时,比赛的胜负还有悬念吗?
这问题听起来像是球迷酒后吹牛的段子,但放NBA这圈子里,还真不是瞎扯。最近网上就有人编排,说火箭队打算掏空家底去换灰熊的莫兰特,让他跟杜兰特、申京凑一桌打麻将,哦不,是组三巨头。
这消息假得离谱,杜兰特压根就不在火箭,但架不住传得有鼻子有眼,连詹姆斯都被拉出来“控诉”,说这是赤裸裸地破坏规矩。
这事儿虽假,但它点燃的那个火药桶,可是实打实的。为啥?
因为它戳中了所有人心里的那根刺:联盟到底允不允许“钞能力”为所欲为?这事儿,联盟还真就亲手干预过,而且干得那叫一个惊天动地。
时间拉回到2011年,那时候的克里斯·保罗,还是联盟里响当当的“蜂王”,控卫位置上说一不二的人物。洛杉矶湖人队那边,科比正值巅峰末期,身边需要一个能分担压力的顶级后场。
于是,一笔堪称完美的交易方案摆上了桌面:湖人、火箭、黄蜂三家坐下来合计,保罗去湖人联手科比,加索尔去火箭,火箭再送出一堆实力派球员和选秀权给黄蜂重建。
消息一出来,整个洛杉矶都炸了锅。湖人球迷已经开始幻想“科比+保罗”这对后场组合能在联盟里掀起多大的浪涛。
你想想看,一个是最顶级的得分后卫,一个是传球视野冠绝联盟的组织大师,这俩人凑一块儿,简直就是对手的噩梦。保罗自己都激动得不行,据说已经跟科比通过电话,俩人聊得火热,就差把总冠军戒指提前戴手上了。
可就在所有人以为这事儿板上钉钉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这一切戛然而止。这个人就是当时NBA的总裁,大卫·斯特恩。
他老人家一句话,直接给这笔交易判了死刑。理由?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篮球原因”。
什么叫“篮球原因”?没人说得清。斯特恩给出的解释含含糊糊,大概意思就是这笔交易会让强队更强,弱队更弱,不利于联盟的整体平衡。这话听着挺有道理,但问题是,当时黄蜂队因为老板破产,正由联盟托管着。
也就是说,斯特恩既是裁判员,又是黄蜂队的临时老板。他这一否决,到底是出于公心维护联盟生态,还是单纯不想让死对头湖人队变得更强?这笔账,谁也算不清楚。
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湖人队上下气得跳脚,保罗更是感觉自己被耍了。他后来被交易到了同城的快船队,硬生生把一支常年垫底的球队带成了季后赛劲旅,但终其一生,都没能摸到总决赛的地板。
很多人都在想,如果当年那笔交易成了,保罗和科比的生涯轨迹会不会完全不同?
这成了NBA历史上最大的“如果”之一,也是联盟权力第一次如此粗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斯特恩的“上帝之手”,直接改变了好几位名人堂级别球员的命运。
然而,联盟的规则就像个筛子,堵住了一个洞,另一个洞又冒了出来。五年后,另一场更大的风暴席卷了联盟,而这一次,联盟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毫无办法。
2016年的夏天,金州勇士队刚刚打出了73胜9负的历史最佳战绩,虽然在总决赛被詹姆斯带领的骑士队惊天逆转,但他们的实力已经让整个联盟胆寒。
可谁都没想到,更恐怖的事情还在后头。由于NBA签下了一份天价电视转播合同,联盟的工资帽在那一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暴涨。
这就好比你本来预算只够买辆家用车,结果突然中了彩票,可以直接提一辆顶级跑车了。勇士队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有足够的薪金空间去签下自由市场上最大的一条鱼——凯文·杜兰特。
杜兰特是谁?当时联盟前三的超级得分手,刚刚在西部决赛里和勇士队大战了七场。他选择加盟一支刚刚击败自己的73胜球队,这个决定在当时被无数人骂作“投敌”。但从规则上讲,这笔签约没有任何问题,完全符合劳资协议。
勇士队利用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说是规则的“意外之喜”,组建了一支拥有库里、汤普森、格林和杜兰特四位全明星的“宇宙勇”。
接下来的两年,NBA的总冠军悬念几乎提前消失了。勇士队以摧枯拉朽之势连拿两个冠军,杜兰特也蝉联了总决赛MVP。联盟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很多比赛还没开始,结果就已经注定。这次,斯特恩的继任者亚当·肖华没有再出手干预,因为他无权干预。
规则就是规则,哪怕它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这次事件也给联盟提了个醒,后来他们赶紧修改了规则,搞了个“工资帽平滑增长机制”,就是为了防止再出现这种工资帽一夜暴富,让强队能轻易“补强”成无敌战舰的情况。
从联盟强行阻止,到联盟无能为力,超级巨星们也看明白了:命运这东西,还是得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球员权力觉醒的时代到来了。
2019年,“浓眉哥”安东尼·戴维斯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当时还是新奥尔良鹈鹕队的当家球星,合同也还没到期。但他不想等了,直接通过自己的经纪人里奇·保罗(也是詹姆斯的经纪人)向全世界宣布:“我要走,我想被交易。”
这种在合同期内公开“逼宫”的行为,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等于直接把球队放在火上烤,让球队的交易筹码价值大打折扣。联盟当然不能坐视不管,立马给戴维斯开了一张5万美元的罚单,理由是禁止球员或经纪人公开发布交易要求。
但这5万块钱的罚单,相比于能去一支冠军球队,简直就是毛毛雨。戴维斯和他的团队顶住了压力,最终如愿以偿,被交易到了洛杉矶湖人队,和詹姆斯联手。
第二年,他们就拿到了总冠军。这张罚单,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警告,联盟试图告诉球员们:“你们可以有想法,但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地破坏规矩。”可结果呢?球员们用行动证明了,只要你是足够分量的超级巨星,规矩有时也得为你让路。
你看,从保罗被联盟“截胡”,到杜兰特利用规则“降维打击”,再到戴维斯主动出击“掌控命运”,这十几年间,联盟、球队、球星三方的权力博弈,就像一出永远不会落幕的大戏。
联盟想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让比赛有悬念,让小球市也能有出头之日;球队老板们挥舞着支票,想用最快的路径堆砌起一支冠军之师;而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超级巨星,则越来越希望将职业生涯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的奢侈税规则越来越严苛,就是为了限制那些花钱无度的豪门。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球队愿意为了冠军赌上未来。
体育经济学家们也在争论,超级球队究竟是提升收视率的“票房密码”,还是扼杀竞争悬念的“联盟毒药”?这个问题,可能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说到底,我们作为球迷,想看的无非是一场场精彩激烈、充满悬念的对决,而不是早就写好剧本的表演。
来源:台球有料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