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的热搜里,王自如在绿皮火车硬座上啃泡面的画面,成了最扎心的注脚。但真正戳中人心的,从不是一碗廉价泡面的窘迫,而是36岁的他用十年人生写就的警示录——那个曾站在科技圈聚光灯下的红人,那个手握格力高管身份的精英,如今背着近亿债务被限高消费,把“风光”活成了“沧
昨晚的热搜里,王自如在绿皮火车硬座上啃泡面的画面,成了最扎心的注脚。但真正戳中人心的,从不是一碗廉价泡面的窘迫,而是36岁的他用十年人生写就的警示录——那个曾站在科技圈聚光灯下的红人,那个手握格力高管身份的精英,如今背着近亿债务被限高消费,把“风光”活成了“沧桑”。
十年前的王自如,是数码圈的“顶流”。他创立的测评平台Zealer凭着专业人设圈粉无数,连雷军都曾赞他是“最佳创业者”,签下Unbox Therapy等国际团队后,更是扬言要覆盖90%以上的科技受众。后来入职格力,即便未正式任命副总裁,也拿着百万级年薪,谈起工作底气十足。那时的他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会栽在一份“对赌协议”里。
为了快速扩张,他在融资时签下了附带个人连带回购义务的对赌条款——这份协议要求公司短期内冲刺2亿营业额,而当时实际营收还不足5000万,未达标就要返还投资款并支付高额利息,年化利率最高达12%。没人知道那些年他扛着多大压力:每天一睁眼就是员工工资、投资款还款,还要跟供应商掰扯细节,夜里常常被焦虑裹挟得无法入睡。
当市场竞争加剧、内容转型失败,业绩目标终究成了遥不可及的泡影,对赌失败的连锁反应瞬间引爆:3383万本金加利息要还,股权转让税款、员工赔偿接踵而至,债务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累积到近1亿元[__LINK_ICON]。
昔日光环碎得猝不及防。名下房产、车辆尽数变卖,150万股权被冻结,关联企业要么注销要么经营异常[__LINK_ICON]。被限高后,飞机、高铁成了奢望,出差只能挤绿皮火车,穿着皱巴巴的T恤在硬座车厢里泡泡面,与当年镜头前侃侃而谈的精英形象判若两人。
即便后来辗转格力、雷鸟创新,甚至重启AI创业项目,喊出“首要目标是还钱”的口号,但科技赛道变现周期长,2500万年收入目标还不及罗永浩单场直播峰值的一半,翻身之路道阻且长。
王自如的故事,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总想“靠当老板翻身”的年轻人。他的跌落,本质上是“人设撑不起野心”的必然:看似风光的专业标签下,缺乏抵御风险的硬核实力;依赖流量红利建立的优势,在平台规则与市场风向转变时不堪一击。
更致命的是对风险的误判——把资本的“保本放贷”当成了“风口馈赠”,签下无限连带责任条款,最终让公司债务变成了个人枷锁。
如今的王自如仍在挣扎,绿皮火车的轰隆声里,藏着创业路上最真实的残酷。他的十年浮沉早已超越个人境遇:它提醒着每个渴望“逆袭”的年轻人,世上从没有“轻松当老板”的神话,人设再亮眼也抵不过真本事,野心再蓬勃也不能无视风险。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稳扎稳打的实力、敬畏规则的清醒,远比“一夜翻身”的幻想要可靠得多。
来源:苯不起的丫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