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自己只是脖子没啥不舒服,医生却建议加个超声检查;也有人发现脖子没事,查出来却有“结节”。最奇怪的是,查完之后医生还说不用管,一两年复查就行。到底这项检查有多重要,查一次真能让人安心好几年?
说到查体这件事,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抽血、胸透、肝功肾功那一套,提起“查甲状腺”,不少人反而觉得遥远。但每年体检时,甲状腺超声这个项目却在慢慢变成标配。
有人说自己只是脖子没啥不舒服,医生却建议加个超声检查;也有人发现脖子没事,查出来却有“结节”。最奇怪的是,查完之后医生还说不用管,一两年复查就行。到底这项检查有多重要,查一次真能让人安心好几年?
甲状腺这个器官虽然个头小,但事儿不少。它挂在喉结下方,是身体的代谢发动机。只要它出问题,身体各个系统都会跟着乱套。
从怕冷、乏力、掉发,到焦虑、心慌、体重飙升,全都有可能和甲状腺有关。而结节,就是目前在体检中被发现最多的问题之一。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已经超过40%。
也就是说,每十个成年人里至少有四个查出结节。而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在做了甲状腺超声后才第一次发现。
很多人一听“结节”就紧张,以为跟肿瘤沾边。但医生普遍会说“良性居多”。确实,大部分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会恶化,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影响。
但也正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低风险,让很多人对它掉以轻心,或者觉得这类检查没必要。而实际上,超声检查的真正意义不是在于“查不查出”,而是在于“能不能分辨清楚”。
甲状腺超声最有价值的一点,是它能帮助医生判断一个结节到底偏良性还是偏恶性。它不像血液指标那样抽象,而是直接通过图像观察结节的边界、回声、钙化、血流、形状等细节,这些都是医生评估的关键依据。
比如,有研究发现,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内部均匀、回声低等特点,而恶性结节往往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有点状钙化或者纵横比大于一。而且,甲状腺癌的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仅靠触摸和问诊很难判断,超声成像就是目前最有效的初筛手段。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推荐的TI-RADS分级系统,就是基于超声影像把甲状腺结节按照恶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从一级到五级风险依次递增。
多数一级到三级结节可以观察,无需穿刺;四级以上再考虑进一步处理。这种分级方式不但大大减少了过度穿刺的概率,也帮助医生和患者明确了随访节奏。有数据显示,使用TI-RADS分级系统能将不必要的穿刺率降低超过60%。
有人会担心,这类超声检查查出良性后是不是还要年年复查?医生给出的答案其实很有共识:如果一次超声能明确结节是低风险或者良性,通常在3到6年内都是相对稳定的,不需要每年都查,除非体征出现明显变化或有新的症状。
这也正是说“查一次能安心六年”的依据。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也曾指出,对无症状、低风险、稳定的良性结节,可以延长复查间隔甚至不需要重复检查。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查一次就放六年”。比如有家族甲状腺癌病史的人、有放射线暴露史的人、或者结节属于TI-RADS四级以上的人,就需要按医生安排定期复查或进一步检查,不能盲目放松警惕。
但如果排除这些高风险因素,大部分人在超声评估明确良性后,是可以相对安心的。尤其是对40岁以上女性群体来说,定期做一次甲状腺超声,不但能筛查出潜在风险,也能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穿刺干预。
超声本身的检查过程也很友好。不需要空腹、不需要打针,只需要平躺,医生用探头在颈部扫动几分钟就能完成。
而且无辐射、无创伤,对身体几乎没有任何负担。与其花时间和金钱查一堆体检套餐里的项目,不如专注在有价值、能给出判断依据的检查项目上。特别是对于本身有甲状腺问题或症状的人,这项检查更是不可或缺。
有研究团队对超过两万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发现80%以上的良性结节在5年内无明显变化,仅有不到5%的结节体积有所增长。
而在这些增长的结节中,最终需要干预的比例也极低。这类数据从侧面说明,只要起初判断准确、风险分级清晰,后续跟踪可以放心交给医生,不必事事惊慌。
有趣的是,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死亡率并未明显增长,这和超声早筛密不可分。早发现、早分级、合理干预,大多数甲状腺癌都能做到高治愈率、低致残率。
而这背后的基础正是甲状腺超声提供的初筛能力。医生并不是靠“手感”和猜测,而是靠画面和数据来做判断,风险评估更精准,干预更加科学。
不过也要说清楚,不是查得越勤越好。一些人一查出良性结节就反复去医院做超声,生怕错过什么,这其实没必要。反复检查不仅加重心理负担,还会带来医疗资源浪费。
有些患者每年都查,结节却多年未变,反而让医生劝都劝不住。医学讲究的是“有效监测”,不是“频繁动作”。
在笔者看来,超声在甲状腺疾病管理中的角色,就像一个初筛守门人。它不直接参与治疗,但能帮忙分辨敌友,让医生清楚该不该追、需不需要动。
如果用得好,可以少一半不必要的检查和穿刺,也能让大部分人做到心里有数、不慌不乱。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只要有一次清晰的超声记录,并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其实足够支撑后续三到六年内的随访安排。
健康管理不是靠天天查查查,而是靠科学评估、合理规划、长期跟踪。甲状腺超声作为一种高效、便捷、安全的初筛手段,早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小检查,而是实打实地在帮助人群建立长期的健康底线。查得准、查得好,真的能管得久。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统计年鉴(2024)[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2]王莉. 超声特征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3,32(8):723-727.
[3]赵建红. TI-RADS分类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4,40(2):109-113.
[4]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yroid, 2023, 33(1): 1–133.
[5]陈慧. 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随访观察分析[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6):498-502.
[6]冯玉霞. 甲状腺超声在常规健康体检中的筛查价值[J]. 中国健康管理,2024,19(3):234-237.
来源:字里行间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