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 月亮编辑| 王红初审|文瑞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
可你知道吗,演福伦的温海波有个弟弟,也是演员,演技比哥哥还好,却在刚要红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这个弟弟叫温海涛,《黑洞》里的贺清明就是他演的。
从15岁进话剧团到44岁才等来一个让观众记住的角色,谁能想到命运会跟他开这么大的玩笑?
他的故事到底有多让人唏嘘?
2001年5月,温海涛接到了《黑洞》剧组的邀约。
那时候他已经44岁了,在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快三十年,演过的戏不计其数,但真正让观众记住的角色却一个都没有。
贺清明这个角色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角色复杂、立体,既有人性的善良也有权力的腐蚀,温海涛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剧播出后,观众都在问那个演贺清明的演员是谁,演得太好了。
电视剧拍完没多久,温海涛的身体就出了问题。
咳嗽一直不好,去医院一查,肺癌晚期。
医生说的那些话他都听进去了,但心里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刚刚有点起色,怎么就得了这种病?
从医院出来那天,北京的天特别蓝,他站在马路边愣了很久。
温海涛1957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小时候家里搬到了河北张家口。
那个年代的孩子娱乐活动不多,他和哥哥温海波最喜欢的就是看话剧。
每次看完戏回家,兄弟俩都要在家里模仿舞台上的演员,你演这个我演那个,玩得不亦乐乎。
温海涛从小就表现出对表演的热爱,别的孩子在外面疯玩,他能一个人在家里对着镜子练表情。
1972年,15岁的温海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考张家口话剧团。
家里人都觉得他疯了,这么小就不上学了,以后怎么办?
温海涛倔强得很,他说自己就想演戏,别的什么都不想干。
考试那天他紧张得手心都是汗,但一上台就像变了个人,所有的紧张都不见了。
他考上了,成了话剧团最小的演员。
话剧团的生活比想象中辛苦多了。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练功,压腿、吊嗓子、练台词,一样都不能少。
温海涛个子不高,在一群演员里显得有点不起眼,但他最用功。
别人练一遍,他练三遍,别人休息了,他还在排练厅琢磨角色。
那八年时间里,他演了上百部话剧,从小角色到主要角色,每一个角色他都认真对待。
话剧演员的训练是最扎实的,舞台上没有NG,没有重来,所有的台词、情绪、走位都必须一次到位。
温海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把基本功练得特别扎实。
他演过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各种各样的角色都尝试过。
老团长常说,温海涛这孩子是块好料子,以后肯定能成大器。
1980年,温海涛做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决定,考中央戏剧学院。
那时候他已经在话剧团干了八年,算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了。
很多人劝他别折腾了,在话剧团好好干不挺好的吗?
温海涛心里清楚,自己想走得更远,就必须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中戏的学习让温海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那里有最好的老师,最系统的表演理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表演理论、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什么都学。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学院第八创作室,开始接触影视表演。
1985年开始,温海涛正式进入影视圈。
他演的第一部电视剧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记得了,角色也很小。
1988年他参演了《圣保罗医院之谜》,戏份依然不多。
整个1990年代,他演了《东周列国·战国篇》《布尔什维克兄弟》等好几部戏,但都是配角。
那些年温海涛心里是有落差的,自己演技不差,为什么就是红不了?
看着一个个新人演员迅速走红,他心里不是不羡慕。
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每个角色不管大小他都认真对待。
导演们都喜欢用他,因为他专业、敬业,从不耍大牌,给什么角色演什么角色。
1997年,《还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温海波因为演福伦一角被全国观众认识。
那个慈祥的父亲形象深入人心,温海波的事业迎来了高峰。
之后他接连拍了《怪侠一枝梅》《绝色双骄》《新水浒传》等热播剧,成了观众眼中的熟面孔。
温海涛为哥哥高兴,真心高兴。
兄弟俩从小一起看戏,一起演戏,哥哥红了是好事。
但他心里也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感觉,不是嫉妒,是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他比哥哥演技好,这是圈内公认的,可观众认识的是哥哥,不是他。
命运这东西,真的说不清楚。
最后的三年时光确诊肺癌晚期后,温海涛住进了北京海军总医院。
医生说要积极治疗,但他心里明白,晚期肺癌意味着什么。
化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头发掉光了,人瘦得不成样子,每天都在跟病魔搏斗。
这三年里他再也没有接过戏,不是不想演,是身体条件真的不允许了。
病床上的温海涛常常会想,如果自己能早点红,哪怕早个五年十年,能多演几个好角色该多好。
《黑洞》播出后收视率很高,口碑也好,有好几个导演找过他,想让他演戏。
他只能遗憾地拒绝,告诉对方自己身体不行了。
那种感觉特别难受,机会就在眼前,却再也抓不住了。
2004年5月30日,温海涛在北京海军总医院离世,终年47岁。
那天北京下着小雨,很多圈内好友来送他最后一程。
大家都说,温海涛是个好演员,走得太早了,太可惜了。
结语温海涛的一生就是很多演员的缩影,有才华、有实力,却一直等不到那个让自己发光的机会。
等了快三十年终于等到了,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47岁对一个演员来说正是黄金年龄,经验够了、阅历够了、演技也炉火纯青了,本该有更多好作品呈现给观众,却永远地停在了那一年。
他的哥哥温海波现在已经70多岁了,还在拍戏,每次看到哥哥的作品,不知道会不会想起那个同样热爱表演却早早离开的弟弟。
这就是人生,有人走得远,有人走得短,但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从来没有变过。
信息来源:
《黑洞》电视剧档案资料(2001年)
中央戏剧学院校友档案
《还珠格格》剧组公开资料
北京电影学院第八创作室历史记录
中国演员数据库
来源:金张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