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遭抢文物未投保,追回可能性低!卢浮宫重新开门,大劫案背后是什么在失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02:38 2

摘要:光天化日之下,4名假扮成维修工的劫匪,乘云梯堂而皇之地从阳台进入法国卢浮宫,在游客的众目睽睽之下用角磨机打碎展柜,盗走9件拿破仑皇室珍宝,扬长而去。整个过程仅7分钟,一个劫匪都没被抓住。

光天化日之下,4名假扮成维修工的劫匪,乘云梯堂而皇之地从阳台进入法国卢浮宫,在游客的众目睽睽之下用角磨机打碎展柜,盗走9件拿破仑皇室珍宝,扬长而去。整个过程仅7分钟,一个劫匪都没被抓住。

卢浮宫遭抢文物未投保,分析称追回可能性低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2日,在经历了抢劫事件三天后,卢浮宫重新开门,供游客参观。

法国文化部21日说,卢浮宫博物馆遭抢劫文物因相关法律规定和投保成本等原因未购买保险。这意味着,如果文物无法追回,法国政府和卢浮宫博物馆无法获得保险赔偿。

法国文化部一名发言人在发给法国《巴黎人报》的声明中说:“只要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仍在常规存放地点,国家就是自己的保险人。”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援引一名法国艺术品保险专家的话报道,法国法律规定,国家级博物馆不得为其在馆藏品购置商业保险,除非藏品离开本馆或出借给其他机构。卢浮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其藏品为国家财产,由国家独立承担藏品丢失、被盗和损坏等全部风险,因此法国政府和卢浮宫博物馆无法就此次文物遭抢寻求保险赔偿。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全法逾60家国家博物馆的藏品都没有投保,因为不少藏品是“无价之宝”,保险公司几乎不可能对其估价。巴黎检察院检察官洛尔·贝屈奥21日表示,8件遭抢文物仍然下落不明,经济损失估计达8800万欧元,从文物角度而言损失无可估量。

据多家媒体分析,犯罪分子极有可能将这批被抢文物拆解,在黑市秘密出售。一名欧洲珠宝业人士认为,追回被抢文物的可能性低,“如果被拆分出售,它们将永远消失于历史”。

10月20日,人们经过闭馆中的卢浮宫博物馆。新华社/法新

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卢浮宫是法兰西文化的全球象征。这么一起“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案件,令法国国家形象严重受损。

过去百余年里,卢浮宫遭遇过多起盗窃事件,其中以1911年《蒙娜丽莎》失窃案最为著名。不过之前的案件,从未有过如此离谱的。

这起“世纪大劫案”为什么在法国如此顺理成章?此事折射出欧洲在文化守护与公共安全之间的哪些深层困境?

经济损失约7.2亿元,但历史性损失无可估量

8件被盗珍宝原陈列于阿波罗画廊的“王冠钻石”展区,包括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珠宝套装的冠冕、项链和耳环;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中的项链、耳环;“圣物匣式胸针”等。其中欧也妮皇后的钻石蝴蝶结胸针,代表了19世纪法国珠宝工艺的巅峰,2008年才从拍卖市场重金购回。

欧也妮皇后胸针。图源:央视新闻

贝屈奥称,8800万欧元仅是经济损失,抢劫案造成的历史性损失则无可估量。她奉劝犯罪分子不要为了销赃而拆解、熔化这些珠宝。贝屈奥希望公布珠宝的估价能让劫匪三思而后行,不要毁掉它们。

目前约有60名调查人员正在追捕犯罪团伙。由于劫案发生两天后窃贼仍未被抓获,专家担心珠宝早已被拆解成贵金属和宝石,走私出境,然后以其原价的一小部分出售。

大白天假扮维修工入室盗窃,在巴黎竟司空见惯

“卢浮宫被盗案,实际上反映了法国整个体系的不断松懈和品质下滑。”旅法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告诉潮新闻记者,“我在法国生活了20多年,能明显感觉到法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等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这才是其问题频发的根源。”

自劫案发生以来,外界对安保工作的质疑声四起。法国司法部长达尔马宁20日承认,卢浮宫在安保方面存在漏洞,让抢劫者乘虚而入。对法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博物馆安保方面,“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失败了”。

或许是铺天盖地的指责声让政府面子上挂不住,法国文化部长达蒂21日在国民议会接受质询时往回找补,称:“(卢浮宫的)安全设施没有失灵”。卢浮宫管理层当天也对法媒表示,2019年12月安装的新展柜在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法国文化部长达蒂。图源:央视新闻

宋鲁郑认为,平心而论,巴黎安保的硬件表现并不差,但是主要的漏洞出在管理上面、出在人本身上面。

“在2019年巴黎圣母院那起震惊世界的火灾之初,刚失火报警器就已启动,但工作人员误认为是假火警,居然把报警器关掉了。”宋鲁郑说,“这次更夸张,劫匪进入卢浮宫时,工作人员马上就看到了。按理说,他们应该立即报警,但他们却首先按照规定,跑向避险区域躲避。随后,报警器被触发,工作人员才做出反应。然而,宝贵的反应时间被浪费掉了,劫匪们很快骑摩托车逃之夭夭。”

在宋鲁郑看来,盗窃、抢劫在法国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富人区也不例外。“类似于这次卢浮宫的劫匪,很多盗贼进入富人区作案,是大白天身穿施工人员的黄色反光背心和安全头盔,看起来像是在进行工程作业,把屋主的门整个卸下来,让邻居误以为是屋主找来换门的工人。窃贼趁机进入屋内洗劫一空,再将门重新装上。”

宋鲁郑有一位朋友住在富人区巴黎八区。有次他被偷后去报案,到了警察局发现报案的人居然排着长队。可见,巴黎小偷猖獗到何种程度。

劫案背后,或许藏着法国人的价值观问题

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为何巴黎小偷越来越猖獗?宋鲁郑分别从浅层和深层的维度进行了分析。

“从浅层次看,一是警方打击力度不足,对偷窃行为不够重视,除非涉及重要人物,例如萨科齐儿子的自行车被偷,才能迅速找回。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即使报案,往往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宋鲁郑说,“第二,法国的法律体系相对宽松,对犯罪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于一些惯犯,往往更倾向于教育改造而非严厉惩处。”利益大、风险小,小偷自然有恃无恐。

10月20日,闭馆中的卢浮宫。新华社/法新

至于深层次原因,宋鲁郑指出了三点——

一是外来移民激增,但他们很难融入法国社会。“这里表面上标榜包容、自由、平等,进入法国并不难。”不过宋鲁郑透露,法国社会存在语言障碍、工作歧视等,大量移民来了就沦为无业游民,成为不安定因素。

第二,法国的经济状况日益下滑,各行各业都面临极大困难。据新华社报道,卢浮宫安保人员爱丽丝·米勒透露,卢浮宫技术设备过时、维修一拖再拖,过去十年削减了190个安保和监控岗位。工会人员透露,案发时阿波罗画廊的值守人数已由过去的6人减至4人——这或许正是劫匪眼中的“最佳窗口”。

经济下滑,必然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宋鲁郑介绍,法国人自己都很难找到工作,对外来移民来说,获得工作机会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法国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对自由的追求压倒了安全。“法国人过于强调自由和人权,导致无法安装大量摄像头来监控小偷,也就无法有效管理这些问题。”宋鲁郑强调,“安分守法者的自由受到了损害,犯罪分子的人权反倒得以保障。”

能不能安装更多的摄像头?能不能修改法律?这在法国其实非常困难,要经历激烈的政治博弈。“议会中,任何议题都难以顺利通过,反对党往往是‘你支持啥我就反对啥’,哪怕他们内心认为这个提议是合理的。”宋鲁郑对潮新闻记者说。

由此看来,这次卢浮宫大劫案,不是第一次,也不太可能是最后一次。

大众·半岛新闻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潮新闻等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