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今年以来,大荔县公安局下寨派出所创新推行“背包+账本”主防工作模式,组织民警带着责任与真情下沉乡村一线,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背包承载民意,同步构建“三本账”精细管理,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深度转型,生动诠释新
“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今年以来,大荔县公安局下寨派出所创新推行“背包+账本”主防工作模式,组织民警带着责任与真情下沉乡村一线,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背包承载民意,同步构建“三本账”精细管理,推动警务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深度转型,生动诠释新时代“主防警务”的核心要义。
俯身一线听“真声”,民意搜集“零距离”
“沉”入基层,倾听“原汁原味”民意。将警务工作“移动工作站”搬到群众身边。在村民闲谈的树荫下、商铺忙碌的柜台旁、群众劳作的田间地头,民警以“唠家常”“掏心窝”的方式,在轻松氛围中倾听最真实的社情民意。“以前有点小事都得跑派出所,现在民警常来村里,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心里特别踏实!”清池村村民吴大妈的话,道出了群众的真切感受。
“挖”透需求,捕捉“藏在身边”问题。“走访入户”的核心,是发现那些易被忽视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真问题”。从邻里间积压的矛盾怨气、监控未覆盖的安全隐患角落,到办事流程的堵点难点、独居老人的生活困难,再到新型诈骗的潜在风险,民警随身携带的工作日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带着“泥土味”的第一手信息。今年以来,通过一线走访搜集的各类有效信息已达30余条。
“带”回线索,推动“精准有效”决策。收集民意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下寨派出所将走访获取的“真民意”“真问题”作为调整工作重心、制定工作方案的重要依据。针对走访中群众普遍反映的老年人防骗意识薄弱问题,派出所加大“村头反诈”宣传力度;结合商户提出的夜间治安隐患诉求,及时调整巡逻勤务模式,让警务决策更贴合群众需求。
“三本账”精细管理,问题解决“闭环化”
记好“基础账”,摸清家底“底数清”。全面动态掌握辖区核心要素,详细记录实有人口、流动人口等“人”的信息;重点部位、风险区域等“地”的情况;重点事件、历史遗留问题等“事”的脉络;安防设施、消防器材等“物”的状态;以及辖区单位、群防群治力量等“组织”的情况。清晰准确的基础信息,为精准化、精细化警务管理筑牢根基。
列好“问题账”,攻坚破难“促销号”。民警将背包走访、群众反映、排查发现的矛盾风险、安全隐患、治理难点、民生诉求等,逐一纳入“问题账”管理。每一条问题都清晰标注描述、发现时间地点、责任主体、风险等级、解决措施、完成时限及处理状态,实行“建账、分账、销账”闭环机制。无论是路灯损坏、噪音扰民等民生小事,还是群众纠纷、诈骗预警等重点问题,均纳入台账跟踪督办。派出所每周召开所务会专题研判,明确责任民警、限定解决时限。今年以来,累计录入问题10个,解决率达100%。
找准“短板账”,优化服务“补弱项”。根据群众反映的需求变化与服务短板,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对群众认可度高、点赞多的做法,在全辖区推广应用。对反映集中、诉求迫切的问题,列为重点改进方向,针对提及的老年群体行动不便、办证困难问题,推出“上门办证”服务;围绕年轻群体提出的线上服务需求,优化线上咨询、预约功能,让服务更对群众“胃口”。
源头治理控风险,平安根基“更牢固”
风险防范“向前移”,矛盾化解“在源头”。依托“基础账”的精准画像与“问题账”的预警督办,矛盾风险被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实现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今年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提升了22%。
治安掌控“更精准”,防控网络“无死角”。通过分析“问题账”中电诈、盗窃等高发警情规律,在人流密集时段、案件高发区域精准投放警力,同时有效发动“下寨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构建“民警+义警”的立体防控网络,让治安防控更精准、更高效。
服务群众“更贴心”,警民关系“更紧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问需”,“背包警务”成为流动的服务站,“上门办”“预约办”等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与温暖。针对“问题账”反映的防诈需求,派出所组织“反诈小课堂”30余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警在身边、服务在眼前”。
一只沉甸甸的背包,装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三本精细化的台账,写满守护平安的担当。下寨派出所正朝着“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目标稳步前行,民警俯下身子听民意、动真碰硬解难题、用心用情暖民心,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鲜活力量,这“背”出来的平安,“记”出来的和谐,正是警民鱼水情深最生动的写照。
来源:大荔公安
来源:渭南政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