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医生提醒糖尿病人:宁可躺着不动,也不要养成7个恶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09:39 2

摘要:一到换季,尤其是秋风一起,气温一降,不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跟着“作妖”。门诊里这样的病人明显多了起来,不光是吃药的控制不住了,连本来稳稳的饮食习惯也开始松动了。很多人觉得冷了就该多吃点、多躺着,甚至干脆不出门不动弹,结果就是血糖飙升,合并症找上门。

一到换季,尤其是秋风一起,气温一降,不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跟着“作妖”。门诊里这样的病人明显多了起来,不光是吃药的控制不住了,连本来稳稳的饮食习惯也开始松动了。很多人觉得冷了就该多吃点、多躺着,甚至干脆不出门不动弹,结果就是血糖飙升,合并症找上门。

其实这种时候,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冷,而是一些看似无害却慢慢拖垮身体的坏习惯。医生不是吓人,这些习惯一旦养成,比气温还“冷酷”。

秋冬季天短夜长,很多人晚上熬夜看剧、白天赖床不起。糖尿病人一旦作息紊乱,体内激素也跟着乱套,尤其是胰岛素的分泌节律会被打乱。原本稳定的血糖开始忽高忽低,像坐了趟没人控制的过山车

更麻烦的是,熬夜会让身体变得更敏感,对胰岛素的反应也变差。你可能吃了和夏天一样的饭,却因为晚睡而导致血糖飙高。长期下去,胰岛功能越来越差,等想补救就晚了。

很多人一冷就窝在家里,觉得动一动都费劲。可身体不是机器,不动它就“生锈”。特别是糖尿病人,肌肉活动本来就是帮助血糖进入细胞的关键途径。你不动,血糖就不降,胰岛素再多也白搭。

秋冬脂肪代谢变慢,本就容易长肉。你不动,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变严重,恶性循环马上开始。一个冬天过去,体重上去了,血糖也控制不住了。

“天冷多吃点,不然没劲儿。”这种话听着有理,其实对糖尿病人就是个坑。秋冬食欲本来就旺,稍不注意就会吃多。而且很多人喜欢吃热乎的、香的,像红烧肉、火锅、麻辣烫,这些食物油脂高、碳水多,吃一顿顶三顿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靠的是“稳”,一顿高热量食物能把前几天的努力全毁了。更别说吃完不动,血糖高得慢慢来还好,最怕餐后两小时突然爆表,伤眼伤肾还不自知。

有些人怕胖,秋天还在穿短袖。可糖尿病人一旦着凉,免疫力下降不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这些都会间接影响血糖控制。尤其是下肢受凉,容易诱发神经病变或血管炎症

冷了还硬扛,身体就会启动“应急模式”,释放升糖激素,比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结果就是血糖又升。穿衣别怕臃肿,保暖对糖尿病人来说比好看重要太多。

秋冬季节,阳光少了,情绪容易低落。特别是本来就有慢性病的患者,心里负担更重。有的人会烦躁、焦虑,甚至长期失眠,这些都不是小事。情绪一乱,血糖也跟着乱,这是临床上早就验证的事实。

精神紧张时,身体会分泌升糖激素,不管你吃得多清淡,血糖也会偷偷上去。更糟的是,情绪差还容易影响遵医行为,不想吃药、不想去复查,最后一崩全崩。

很多患者有种“靠感觉吃药”的习惯。早上觉得头晕,就少吃一片;今天血糖低了,就干脆不吃。这种做法比不吃药还危险,因为它打破了治疗的连续性。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病,不是靠感觉来调节的。尤其是天气变凉,身体激素变化多,药物剂量更需要专业判断。擅自调整药物,不但不能控糖,反而容易出事。

秋冬是并发症高发的季节,尤其是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问题。可很多人不重视,脚麻了以为是天气冷,眼花了以为是老花眼,等真出事才发现是并发症早期信号

医生常说,糖尿病最怕“拖”,不是怕你发烧咳嗽,而是你对身体小变化视而不见。哪怕只是脚趾发凉、皮肤干裂,都可能是大问题的前奏。

很多人觉得医生说“不能懒”,就开始猛运动,结果低血糖、关节损伤接连不断。其实医生想说的是,宁可少动、慢动,也别做错事让身体更糟

老年糖尿病人尤其要注意,运动不是拼命,是要有节奏有计划地进行。饭后散步、轻柔拉伸、适度力量训练,比大汗淋漓跑步更安全有效。

冬天的确让人想偷懒,但偷懒可以——前提是你别偷懒偷到病上。糖尿病是个慢性病,但坏习惯一旦养成,病情恶化是很快的。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建六,刘丽华.糖尿病患者秋冬季血糖波动与生活方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2):987-990.

[2]张颖,周文静.气温变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28(6):453-456.

[3]陈晓红,李春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季节变换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0):3753-3756.

来源:护士的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