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湖南馆围绕“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三大主题,系统展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民间文艺与非物资遗产四大板块,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服务全链条的创新成果。
曾衡林
日前,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湖南馆围绕“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三大主题,系统展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民间文艺与非物资遗产四大板块,在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及服务全链条的创新成果。
版权保护是文化传承之根、创新发展之魂。湖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既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更有湘绣、花鼓戏、岳麓书院等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广电传媒、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等优势的文化产业集群。近年来,湖南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版权保护工作,在制度完善、执法攻坚、生态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既守护了文化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更为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制度层面看,湖南始终将版权保护纳入法治建设重要议程。通过出台《湖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意见》《湖南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构建起了版权保护工作体系。针对文化产业重点领域,湖南还细化了广播电视节目、网络文学、动漫作品等版权登记与保护规范,例如为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芒果TV的独家内容设置“版权防火墙”,有效遏制了盗版侵权行为。这种“顶层设计+领域细分”的制度架构,让版权保护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文化创作者吃下了“定心丸”。
在执法实践中,湖南坚持“严保护、快保护、实保护”导向,打出版权保护“组合拳”。每年开展的专项行动,聚焦网络平台、线下市场的侵权乱象,对盗版图书、非法转载、短视频侵权等行为进行精准打击。以2024年为例,全省版权执法部门查办违法案件598件,涉案货值5398.9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8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立案2103件、结案2031件,有力震慑了违法分子。同时,湖南积极推进“版权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在长沙、株洲等文化产业集中地区设立版权纠纷调解中心,通过“调解优先、司法兜底”的方式,高效化解了大量版权纠纷,降低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让版权保护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版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湖南深谙此理,在强化保护的同时,不断完善版权转化与运用体系。一方面,搭建版权交易平台,依托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推动湘绣、苗族银饰等非遗技艺的版权市场化运作,让传统工艺通过版权授权实现“活态传承”;另一方面,支持文化企业开展版权创新,例如中南传媒以版权为核心打造数字出版产业链,湖南华强方特通过版权IP开发文旅融合项目,让版权从“保护对象”转变为“发展资产”。 2024年,全年新增授权专利7.2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36万件,同比增长17.19%;新注册商标13.34万件,同比增长13.16%;有效商标注册量达124.37万件,驰名商标达410件。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创新动能。
当然,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如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跨境网络侵权的治理等,湖南的版权保护工作仍需持续升级。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数字版权的技术研发,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同时加大版权普法宣传力度,让“尊重版权、保护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共识。
从守护岳麓书院的千年文脉,到培育芒果TV的现代传媒IP;从保护湘绣工匠的匠心创作,到支持动漫企业的创意研发,湖南的版权保护实践,既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更是对创新活力的激活。相信随着版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湖南必将在建设文化强省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全国版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湖南经验”。
来源:新湖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