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汇聚航空金融新思考 碰撞租赁发展火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4 07:55 2

摘要:10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在天津隆重开幕。论坛期间,来自多国的航空制造、租赁、金融、保险及监管等领域的专家,围绕市场前景、租赁公司战略、产业政策及资产管理等不同角度,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

10月22日,第十二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在天津隆重开幕。论坛期间,来自多国的航空制造、租赁、金融、保险及监管等领域的专家,围绕市场前景、租赁公司战略、产业政策及资产管理等不同角度,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

聚焦全球航空市场复苏与变革

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全球航空市场在复苏过程中的机队规划、融资安排与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来自宿务太平洋航空机队规划与采购办公室负责人阿尔贝托·洛佩斯·布兰科表示,供应链挑战,尤其是发动机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当前航司面临的重要压力之一,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前瞻性规划与多元货币策略。“我们有很多飞机的租赁业务来自天津地区,也期待能用人民币开展金融业务。”

海航航空集团飞机引进办公室副主任李承臣分享了其“优存量、调结构、控成本”的机队优化策略,并提示需关注国内运力供给平衡与航司经营压力。

湖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机引进办公室总经理崔念宁则介绍了他们的“精品”理念,“‘精品’的重点是精细化战略和管理。例如,我们保证在暑运期间无因自身原因取消的航班,保持民航高水平正点率。”他还认为,目前国内飞机融资转换为以人民币币种为主流的发展趋势是经济性结果,“在境外汇率、利率都较高的情况下,用人民币配置飞机资产,是经济性测算的结果。如此机队的成本会更低。”

此外,航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创新业务部总经理魏强分析了国际局势下航空保险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并介绍了余值保险、“双碳”类保险等风险管理工具。

租赁公司视角下的行业新思考

嘉宾们从租赁公司视角出发,探讨全球机队与飞机价值变化趋势、租赁公司机队规划与布局,以及发动机租赁市场的发展新趋势。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租赁公司首席执行官鲍比·贾纳甘表示,发动机在规模上较飞机更小,更具灵活性,但也面临复杂的技术问题与挑战,例如在二手市场的营销能力及相关保险问题等,需考虑与相关行业的流通性。

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周科分享了其围绕国产大飞机、提升经营性租赁占比及布局低空经济的三条发展主线。

中国飞机租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首席商务官、中飞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智介绍了其“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模式,通过年轻飞机资产包交易与老旧飞机再循环来平衡风险与价值。

奇龙航空租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刚则分享了“小而精、小而美”的发展路径,并表达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但他表示,奇龙仍希望进一步增加中国业务,增加市场份额,将飞机投放到中国市场。

聚焦航空金融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嘉宾们聚焦于从政策、市场、金融三方紧密协同,携手推进中国航空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滨海新区分行三级调研员李政解读了金融租赁公司外币股东借款、离岸租赁等多项在在天津先行先试的政策举措及案例,介绍了相关政策的积极影响。

天津东疆海关副关长张庆悝介绍了全国首单航空发动机异地委托监管、天津市首单C909大型客机出口租赁等创新实践,体现了监管模式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南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华分享了其作为航司系租赁公司在集团财务优化、航空运力和动力支持、机队结构优化、开展老旧飞机处置与发动机重组租赁等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

上海爱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兵提出将资产管理与金融结合的研究方向思考,即推动社会资本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介入飞机后市场,并打通跨境资产流动,为产业注入动能。

探寻飞机租赁后市场发展新生态

就飞机租赁后市场的问题,SMBC航空资本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执行副总裁艾德琳·林表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需注重机型、低市场流动性、可靠的高质量合作伙伴以及数据驱动的预测能力。

ABL航空首席技术官唐纳·奥谢认为,清晰的沟通与良好的规划是确保租赁双方利益、避免交付分歧的基础。

广州航润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约翰·布鲁门表示,实现飞机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在于发动机管理,即最大化发动机的剩余使用寿命,这需要制定长期计划。例如,从飞机管理角度出发,建立发动机档案,从而充分挖掘飞机零部件的价值。

华盛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健安从法律角度建议,“文件合同需要非常的准确、简洁、结构化,并具备足够的‘活力’,这体现在商业关切,符合市场规律和规则。我们不能管理所有的风险,但可以有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合同来做保证。”

本届论坛从全球市场趋势到租赁公司战略,从宏观政策介绍到微观资产管理,多维度探讨了航空金融的发展路径,激荡出丰富的思想火花。与会专家的共识表明,在应变中谋求创新,在笃行中推动发展,正成为行业应对不确定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选择。

来源:津云

来源:网信宝坻

相关推荐